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耳 《教育艺术》2004,(7):32-33
记得一位作家说得好:“上帝忘了给你开门,也会特意给你打开一扇明亮的天窗。”这句话曾鼓舞了很多人,也着实使不少人兴奋不已。可我一位“老三届”的朋友(现已下岗在家),却感叹地说:“人人都说你失去一些,必然会得到另一些,我怎么就愣没看见我得到的那些呢?”  相似文献   

2.
高明 《小读者》2010,(12):23-24
亲爱的小读者朋友.你想成为“尖子生”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那么,请你对照一下这“十大制胜宝典”,看看自己做了哪几条,哪些还没做。我想,你那些没有做的照此去做,你也会成为“尖子生”的。不妨一试哦!——编者  相似文献   

3.
Fun Time     
不交水费汤姆:我怎么才能阻止水进入我的房间?山姆:不交水费。我们什么也没留下布朗太太要外出一天。她锁好了房门,在门上给送牛奶的人钉了一张便条:“家里没人,请不要留下任何东西!”她当天晚上回家后发现房子被洗劫一空。在她留给送奶人的便条上,她发现被补充了一句:“谢谢!我们什么也没留下!”猫和老鼠布朗夫人去拜访一位朋友,她拿着一个顶部扎满了小眼儿的盒子。“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朋友问道。“一只小猫。”布朗夫人回答说,“你知道我晚上睡觉总梦见老鼠,我非常害怕。这只猫可以抓住那些老鼠。”“可老鼠都是假想的呀。”朋友说。“…  相似文献   

4.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5.
包卉婷 《新读写》2011,(7):22-23
从小就一直听身边的大人叨叨:“做好事要不留名”,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套一套的。可我就压根没理这话,好事不但争着做,抢着做,做完了还会大声嚷嚷,巴不得“全宇宙”的“生物们”都知道——老师上课会表扬到我的,多光彩,走出去有面子!  相似文献   

6.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7.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有你,还有我……”每当周华健的《朋友》这一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我耳边、拨动我心弦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底是什么物质,什么力量,什么原因造就了朋友?现在看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沟通。现在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与人之间被“猜忌”“怀疑”“不信任”组成的墙隔开。这堵墙坚硬无比,十分可怕,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而这堵墙只畏惧一种力量,就是“沟通”。“沟通”能粉碎这堵墙,抹去人们心中的阴影,把人们的距离拉近,…  相似文献   

8.
记得儿子没上学前,总缠着我给他讲故事,讲得累了,烦了,就丢给他一本书,他自己倒也翻看得津津有味,口中还念念有词。上了学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他喜欢看的图书全都束之高阁。总有朋友逗他,在学校最喜欢什么课?他会说是数学;再问,是体育;还有呢?就是英语。总没有语文。问为什么,回答是“语文没意思”。于是,朋友又拿我打趣“:你这个语文老师,是怎么当的?”我无言以对。哪一位语文老师不想教好语文?可是,我们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去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9.
Question1:受朋友冷落辛星:不久前还和我坐在一起的好同学,今天竟然在我背后窃窃私语。她们怎么可以这样?我不喜欢没有朋友,但没做错事我也不想道歉。我该原谅他们,将一切抛到脑后,还是一直生气下去?我最想知道的是如何结束这一切。上海小麦小麦:如果有哪个女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受过朋友的“冷落”,那可真是天下奇闻。你要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才能减短受排斥的时间。表现出困窘、受到羞辱、悲伤不已,就会正中她们的下怀,因为这些正是她们孤立你成功的迹象。如果你反应平平,这种孤立便显得很乏味,很快便会被遗忘。最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常有朋友这么问我:“中职生中有很多孩子厌学,你有没有相对有效的对策?”被问的次数多了,我便反问他们:“假如你带着一群孩子去远行,可还没走几步,他们中就有很多人躺在地上不肯走了,甚至还直喊脚痛。你是否想过,会不会是穿在他们脚上的那双鞋子不合适呢?”  相似文献   

11.
“会,却不举手,是什么原因?”就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一个小姑娘这样写道:“如果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是明月,就让我做一颗星星吧,星星也会发光的。如果他们是红花,就让我做一片绿叶吧,绿叶也能传递春天的消息。”多么优美的字,多么坦诚的表白,多么明澈的童心,我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上课不举手呢?我不得不问自己:我们要求甚至强迫学生举手发言,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和你说说:什么是创业……和一位台湾朋友的偶然相会,让段云松又一次想起了那个他时常问自己的问题,明天,我该干什么?那天,俩人先是在电话里约见面的地方。去饭店?太俗!去酒吧?太“装”!去迪厅?太闹!后来,那位台湾朋友说:“眼下,整个北京城都闹糟糟的没个安静地方。干脆咱哪儿也别去,就上我家吧。”“你家?你家有什么呀?”“我请你喝茶。”“喝茶有什么劲,我什么好茶没喝过,西湖龙井、黄山毛尖,还有英国红茶……”“你来吧,我请你喝的茶,和你平时的喝法绝不一样。”在台湾朋友安宁、清净的客…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回老家,还没到家就遇上了前几次回家都没见到的朋友。朋友非拉我去吃饭不可,当时餐馆门口排着长队,我们边排队边聊天,我也没注意招牌。等轮到我们时,我一怔,这哪里是吃饭的地方,明明就是“国医堂”。我不解地问朋友:“不是来吃饭吗?怎么……”朋友笑笑说:“是来吃饭,不过要先把脉,好确定你适合吃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   “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 30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   桑丘·潘沙道:“什么巨人呀 ?”   他主人说:“那些长胳膊的,你没看见吗 ?那些巨人的胳膊差不多二哩瓦①长呢。”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常想要是你再年轻20岁,你也会像我一样,白天把门开开,到了晚上就把门“双重保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写信、寄卡片,把朋友的来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把同学的卡片拆了一回又一回,总是那么不厌其烦。虽然没什么秘密,可就不愿让大人看到,因为他们要说你乱花钱,不珍惜时间,不好好读书。妈妈,要是你再年轻20岁,你就会因为我这“双重保险”而在门外埋怨,说  相似文献   

16.
沙子与石头     
两个朋友在荒漠里穿行,途中他们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人扇了另一位一个耳光。被打的人非常伤心,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在沙子上写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打了我一个耳光。”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朋友偷东西     
我偶然发现朋友在超市里偷了一支笔,就告诉了店主,他们好好地教训了他一顿。我想我是不是太坏了,有点后悔。浙江江山市江东中心小学冯皖成我觉得应该颁给你一个“见义勇为好少年奖”,因为你做了自己该做的。和那些江湖义气的“兄弟”相比,你很明白怎样做才是真正对朋友好,这非常难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你不及时纠正他,他会继续错下去。所以,不要自责了,站在“真朋友”的立场上,你的举动是应该加分的。当然,在方法上咱们还可以更艺术、更巧妙一点。例如,暂时先不要告诉店主,而是跟朋友把利害关系讲清楚,劝他自己把东西还回去。这…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性子急躁的男孩,受了点委屈或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爱发火,有时甚至为了一句话,我也会面红耳赤,大动肝火。早两天,上铺的同学一不小心碰掉了我的衣服,而我出言不逊,后来竟动起了手。其实,我也知道,“发火”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会使原来不难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而且还会伤害同学、朋友间的感情,可是,我就是“禀性”难移。制怒,你有什么秘诀吗?———何林何林:是的,“发火”有百害而无一利,很高兴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能心平气和地写下这封信。其实,江山易改,“禀性”也不难移,我们的理智是完全能够控制…  相似文献   

20.
智言慧语     
把漂亮当资本那是愚蠢,把漂亮当能源那是智慧。——一位美女的“美丽”新概念20年后,你会因为没做的事而后悔,也会因做过的事而后悔,但前者会远多于后者。——老者对年轻人的忠告我拥有六个忠诚的仆人,他们教会我一切。他们是何人、何时、在何处、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如何去做。——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基普林的人生经验一个人干一件事不是时尚,许多人干一件事是时尚,更多的人干一件事又不是时尚了。——标新立异,难在文学上我倒不是很能理解他是如何强忍着内心的肉麻写下那些文字的。我不能理解现在很多作者文章里一天到晚喜欢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