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近期在其家乡长沙市第一中学进行演讲时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经济多年来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并非像周校长所说的"很成功",学生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  相似文献   

2.
声音     
《甘肃教育》2012,(2):5
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教育是否成功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北大校长12月24日在长沙市一中的一次演讲上这样说,引来媒体一片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且不管媒体报道周其凤的演讲是否断章取义,只来看一看美国教育的结果,便可知道美国教育对美国人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举一个细微例子来说,在好莱坞生产的诸多以美国国家安全、警匪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举行演讲、他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尊重人,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经济多年来都在飞速发展。(潇湘晨报)中美两国教育孰优孰劣,恐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开放性话题但堂堂北大校长口中说出"美  相似文献   

4.
在2011年即将结束之时,一则《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大校长周其凤因此遭到一些媒体的批评和网民的指责、围攻。后经证实,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所作的演讲内容被有关媒体"断章取义",被定性为"假新闻",随后的媒体评论便纷纷调转  相似文献   

5.
<正>曾看过这样一份材料: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看起来"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似乎说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很棒"。  相似文献   

6.
刘彩宾 《教育》2013,(12):62-64
中美教育因各自的渊源和发展而差异巨大。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能简单地以美国为参照系。照搬移植与"拿来主义"定会招致"水土不服",甚至消解原有的教育优势。观察与思考中美教育差异,辩证看待双方的优势与弊病,探索既能适应中国国情,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才是酝酿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出路。中国基础教育是否"赢在起点"中国基础教育"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的一种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显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历时长久、影响广泛的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兴起,其目标是通过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提高美国农村学校的"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积极推动了美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别的国家的数学课程改革能为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提供资源.美国是数学教育大国,比较中美两国的数学教育.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美国在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红 《辽宁教育》2012,(6):89-90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中对中国教育总体状况的一种概括,言外之意,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却比美国"基础扎实",这种认识在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频频强调向中国学习的趋势下甚至衍生出一种洋洋自得的优越感。毋庸置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不少值得美国同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以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在  相似文献   

10.
饥荒中的盛宴——解析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对教育的资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对教育投入大笔资金,目的之一就是变危机为契机,在"地方分权,集中管理"的美国教育体制中增加联邦政府的"话语权",为进一步实施教育改革做铺垫.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部分做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地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博士专业学位"与美国"专业博士"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发现美国"专业博士"包括"普通职业型博士学位"和"第一职业学位中的博士学位",其概念范畴大于中国"博士专业学位"。进一步研究发现,美国"专业博士"中"第一职业学位中的博士学位"的教育层次并不一定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博士层次教育(ISCED8级),而是硕士层次教育(ISCED7级),并以美国药学博士(Pharm.D.)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要深入探寻国外学位层次的"本质内涵",避免掉进名称直译的"表象误区"。  相似文献   

12.
从“通识教育”视野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来源于古希腊,重新复兴是在80年代的美国.从西方思想史脉络和文明进程来看"通识教育",它是作为传承宗法文化与城邦精神的重要渠道.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成为焦点.众多的学者对不同角度看待"通识教育",一致认为通过"通识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张力可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说,中国孩子在课业上"忙活",美国孩子在"口头上"上"白活"。美国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就像个小专家,不停地动手做他们喜欢的研究。"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很重视劳逸结合,强调要有正当的娱乐和消遣,这样想来,美国的孩子活得还真很"陶派"的。看我们的小学教育,孩子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很多人说是"信仰危机",而真正到小学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会发现他们更大的危  相似文献   

14.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成了中美教育比较的一种概念性定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教育比美国质量更高。长期以来,这种认识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界自我陶醉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旧金山的中国语文教育水平,是全美最高的.旧金山联合校区在制订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不把中国语文当"外语",而是当"第二语言",也就是跟学生的母语同等地位来要求,因此,在比较中国和美国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用旧金山的课程标准就最接近了.大家可以与中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比较一下.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国教育"拯救孩子"的呼声和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的呼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教育缺少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育科学化",实现教育创新依赖于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首先要在学校普及,教育科研是学校普及教育科学的最佳选择,教育科学普及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明秋 《广西教育》2012,(20):54+58-54,58
关于美国的教育,各类图书、报刊、网络都有不少介绍。有人说,美国的教育水平很高,中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也有人说,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美国人自己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我在美国有两年的中小学教学经历,所见所闻,虽难免片面,却也是我对美国基础教育的直观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技术教育的设计者和实行者,他为使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把科学技术"悬为终身宝贵的鹄的",奏请科举增开洋务进取科;反复重申"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创办了一批技术学校,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陈晴 《教学与管理》2012,(24):58-60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华部分,它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但又把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为近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今日之教育,怎么冲出"围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必要从陶行知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智慧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教育生活方式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在个体教育生涯的不懈追求中生成的.教育家孟宪承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研究优势,使得他面对西方各种教育思潮时总能把握精髓和核心,并在一种国际化视阈中追寻教育的"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践行教育的"善",进而形成教育"美"的价值现,释放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浓厚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