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苑宝禄 《辅导员》2014,(15):58-59
<正>我们总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但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呢?下面就以北师大版教材六上《体育中的数学问题》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实践。上课伊始,学生根据情境(小组赛:每组8人;赛制:单循环),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每两人赛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先进行独立的思考,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产生本节课要研究的课堂资源。随后,给予孩子们充分独立研究的时间和充分的相互对话时间,笔者发现,孩子的语言是丰富的,方法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独立思考状态是理解教材与深度学习的基础。课例观察有助于探求优化学生独立思考状态的策略。针对学生独立思考状态不佳、效率不高的现象,教师要重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依据学科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思考习惯,还要改进教法,充分预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怎样优化小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一、引导独立思考,为小组学习打基础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所要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例如,在教学《一棵橡树的故事》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根据“阅读提示”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为什么开车路过这里的人都说筑路的人有一颗“宽容的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许多数学课一改过去的沉闷,变得活泼热闹起来。但随之也出现了另一面:热热闹闹的课多了,安安静静的课少了。分析一些课例不难发现:华而不实的课堂问题出在课前设计上,根源在于教学理念上。到底如何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独立思考的体验?才能使理念真正走向行动?实践中,我发现有时使用自主学习单展开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单能启发学生独立探索,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进入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民主 ,师生关系和谐 ,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要想师生关系和谐 ,首先 ,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其次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读书的时间 ,留下思考的时间 ,留下组织语言的时间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多项交流 ,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 ,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二、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学情高涨一节好课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课尤为重要。例 :人教版五年制九册《将相和》一课 ,教师从课题入手 :同学们 ,《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和“相…  相似文献   

6.
无效教学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一)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当今课程改革中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看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急于展开讨论。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一、合作学习需要充分的理由,即思考是否必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不能说合作就合作,说学习就学习,要讲求…  相似文献   

8.
笔者尝试了一节创新的历史课堂教学,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了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师生的角色扮演进行了再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此外,笔者还对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了新的感悟:好课应该是"实惠课""科学课""特色课"。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课的要求,强调中学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因而给中学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课教学方法,使中学语文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学习情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收集、积累、分析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体验。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上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坚持教师正确地“导”,注重学生自主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探究性学习该怎样运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1 课前(1)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讲解函数解析式时,让学生课前关注国家新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的交纳问题:课前给学生提出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①国家新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的交纳方案是什么?②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③你的父母每月向国家交纳个人所得税吗?金额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一堂精彩高效的课不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个人见解. 一、适时鼓励,激发兴趣,让学生敢疑、爱疑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们班有一个成绩较差又从不提问的学生在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在我的暗示和鼓励下竟然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我心为什么归去?  相似文献   

12.
这节课真OK     
这节课真的让我感到其乐无穷,难以忘怀。那天上课,老师让我们充分朗读课文《鹏程万里》,思考:鹏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去呢?经过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3.
思考力是实施课堂高效教学的有力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已的独立思考空闻将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呢?首先需要我们明确给出思考所需的时间、目标、动机和情绪,但同时不要过份强调效率;其次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最后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质量.相对学生来讲,拥有思考力表示着个性的张显,内心的开放以及主体的体现,创造性的解放是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意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生合上书,准备好练习本、直尺、笔、计算器等.说明:合上书的策略,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尽量避免学生思维偷懒,尽量能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成果,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1温故设疑,创设情境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和思路研究等差数列的?研究了等差数列的哪些知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在给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为教师漠视学生“思维”的现象留下了隐隐的痛。一“、自主”的背后是“垃圾思维”现象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小女孩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她家在哪儿?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现象2:师: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生: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数学问题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常常会纠结于这样的两难: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呢?还是直接小组合作讨论寻求解法;是课前布置预习,给予学生相当的充分时间思考呢?还是在模拟考试(或研究)情境下直接让学生限时思考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化一大步为几小步而设计一些阶梯式的辅助题,让学生由易到难依次解决,最后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先让  相似文献   

17.
《数一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数学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很多好奇与期待: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怎么学数学?……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后,再次走进一年级的课堂,也多了很多思考:我的课堂体现课改新要求了吗?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了吗?怎样才能既上出一年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物理,理解物理,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打开物理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成为我们每个物理老师时时思考的问题。下面说说我在课堂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问题,让学生提出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在本节课刚开始时,我做了一个用一节干电池给直流电动机通电的实验,电动机通过定滑轮格钩码向上提起来。我为了复习知识,导入新课,于是设问:“这个实验蕴含哪些物理问题?”同学们被我这么一问,便搜肠刮肚地思考起来,而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问,“细线对钩码是否做功?通电后的电动机对钩码做功吗?钩码被提高了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随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这样的问题:“钩码被提升后具有的能从哪儿来?”……学生的主动性被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常常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课上,学生有了自己的主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在复习课中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创设了问题情境会不会降低复习的效率?如何才能做到既有掌握学习技能的保证,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梳理知识、查漏补缺,通过复习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高每个学生进而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复习效率的目的?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进行了下面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