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一窍不通,学习成绩非常差,是名符其实的差生。可是在学习之外,他们却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说话办事或参加各种活动时机智灵活,颇有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丝毫不见学习时的迟钝呆滞。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更是一改在校学习时“无能”的惨状,变得有勇有谋,八面玲珑,有的甚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类学生,人们称之为“聪明的差生”。对此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头脑还聪明,但是天生自制力差,不爱学习,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3.
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大致有五种:1、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多或少缺少父爱或母爱。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全,使其产生自卑感,放弃学习。2、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遭受恐吓或勒索而产生后顾之忧,思想“包袱”沉重,不能安心学习。3、受个别教师的某些过激言行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怕学。4、受自  相似文献   

4.
有感于5000万"差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说我们教育带给家庭的情绪体验,我想只有两句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未知其数,一定很多;愁的已有统计:5000万《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的一篇报道说: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或10个瑞士或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总数。“差生”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差生”一词何时出现,无从考究,但似乎时间并不遥远。虽然现在类似“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逐渐成为人们口头的共识,使得“差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但在部分从教者的观念里、嘴巴里,这个词并没有真正消失。“差生”一词告诉了我们什么?它隐含着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鄙视“。差生”,这个由某些教育者强加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称呼,明显地包含着鄙视,它暴露了部分教育者责任意识的淡化。他们嘴上常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关爱每个学生,促进共同发展,但遇到学生考试成绩或平时表现不如意时却常以“他是差…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对差生怎么办?江苏海门三厂职业中学张乃平一、变题海战术为抓“双基”有人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布置大量习题,结果少数学生“对题型、套路子”偶然得个好分数,但是大多数基础差的学生适得其反,越做越糊涂。究其原因,学生差就差在“双基”基础差。不抓“双基...  相似文献   

8.
按应试教育的旧观念看,学生有“优差生”之分,“差生”差在哪里?主要差在“学习差、不听话、调皮、不守纪律、有悖常人的性格”等方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任何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数学家陈景润,站在讲台上却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少年科技大的某一优生,却因生活不会自理而休学直至轻生。而我所教的一名学生陈××,在校时学习差而从军后却成为一名优秀军官,荣立战功。“差生”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9.
于丽 《黑龙江教育》2000,(12):15-15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相对“差”的学生。这里的“差”我理解为“差距”的“差”。这是说,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有差距。他们或因家庭不幸缺乏平静的心态,心理失衡;或因智力缺陷学习吃力,产生自卑感;或因阶段性心理逆反出现厌学情绪;或因优越的家庭环境不看重学习的需要,甚至放纵自己等等。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学校和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转化“差生”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感到采用优先竹原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差生”往往并不“差”李玉文(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传统意义上,人们习惯于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将其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如果学生在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表现比班上其他同学差,通常就被列入“差生”的行列;如果两方面都差的话,则被称为“双差生”,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下大力气转化的对象。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也就是说,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大约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这些学生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是家长…  相似文献   

11.
王谢生 《现代语文》2006,(3):111-111
对待作文差的学生,教师需要有一个“情”字,即眼中含情,言中生情,笔中留情。  相似文献   

12.
“差生”,一般包括单差生和双差生.所谓单差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或智商稍低的学生,所谓双差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品德修养差的学生,我们通常说的“差生”,多是指双差生,这些人在班内人数虽少,但破坏性较强,影响面较宽,不及时教育挽救不仅会给本人、班级造成  相似文献   

13.
加强领导做好“三差生”的转化工作阎占义人们把那些品行欠佳,学习后进,纪律涣散的学生称为“三差生”。这些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同学中的影响和破坏力却很大。而且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尽量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所以如何转化“三差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转化数学差生的有效途径江苏唐素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群体中,一般总存在着一些(或几个)学习差的学生.特别是到了毕业班,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面临毕业升学的“关卡”,差生易愈来愈差,这已成为影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顽症所在.如何转化这些差生呢?近十年来,我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心“差生”。所谓的“差生”,即是指那些成绩差、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在班上的人数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他们不但会影响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的任务。“差生”的转化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维护良好的班风,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盾量县有+分蚕萼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习成绩差,经常违反纪律或犯有某些道德过错的学生,我把这种学生通常叫“学纪差生”。这类学生在班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因此教育好这些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果,而且是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群中,“差生”是不容置疑和毋须讳言地存在着的,学习成绩差,心理品质差,自控能力差,常常会给集体和教师带来许多麻烦。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地、清醒地看到,他们不是生来就差,什么都差,更不会永远差下去。而且大部分还不是心甘情愿当差生,或当了差生还心安理得。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观察他们“差”的表现,探索造成他们“差”的原因,寻求变“差”为优的途径与方法。尽管当前的青少年学生提前具有成人感,独立意识较强,有些“自以为是”,但是总的来说,可塑性还是很大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佳慧  向楠 《云南教育》2011,(22):37-38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一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一事,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虽然校方称此举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不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