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组织并设计各种劳动教育策略。教师要通过知识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劳动价值,规划人生方向,做到学以致用。在情感教育方面,要将劳动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开发班本课程,展开实践教学,让学生提升责任意识。在技能教育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和独立生存等方式掌握劳动技能,深化心理体验。这些方法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能培养热爱劳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传授更多劳动技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模仿、制作、研究、对接、归结等中完成认知构建。教师要在课堂导学、示范引领、活动布设、展示组织等环节,对学生展开技法传授,对技术点合理定位,有效落实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3.
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展开对应的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跨学科对接学习实践中实现认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数学有一定认知,教师利用多种教学契机展开数感培养实践,对成功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估算、关联、应用等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数感历练机会,促使学生顺利建立数感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5.
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解读,适时引入创客任务,组织创造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践活动、优化编程任务、创新学科融合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亟待优化,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最前沿教学理念,对教材、教程、实验、活动、作业展开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研学行动,其学习体验更为独特而丰富。学生有丰富生活经历,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综合能力展开教程设计,组织学生进入到实践学习环节,在创造性探索学习过程中完成认知构建,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践活动有主题要求,所以学科教学要建立主体意识。教师从主题对接主体、实验渗透实践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够带来丰富的教学助力。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对接性学习,这样能够快速建立学习成长点,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大多缺少劳动锻炼。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要深潜教材之中,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结合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情况,推出更多的劳动课程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劳动锻炼的机会。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活动组织、训练优化等方面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研究,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程序安排、教学方法传授、教学生活对接等角度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劳动训练的需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学生探索学习能力,教师从对接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地理教材内容、强化实践操作体验、指导学生读图识图的教学角度出发,展开针对性教学方案设计,创造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学科能力。在筛选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预设教学程序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整合契合性更好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法支持,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内化学科认知,促进其探索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教师要借助学科教学力量推出生命教育内容,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帮助.教材内容发掘、生活认知对接、实践活动组织、读写训练延伸,都能够渗透一些生命教育内容,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人格思想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科学认为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劳动,人们才得以创建各式各样的物质财富,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创建了各种精神文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三观,构建学生的价值认知,形成学生的人格素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融合性教学,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方面必将发挥更优良的效用。本文分别从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契合的意义、原则及路径三方面对高职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成长契机。教师要探寻课堂教学设计切入点,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教材文本解读、教学引导、活动设计、课堂拓展等,都是陶行知理论的重要切入点。教师要做好教学创新设计,增强课堂教学内驱动力,以成功塑造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陶行知教育理论运用于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教师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体现陶行知教育理论精髓,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融入职业体验活动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大多持欢迎态度,其实践应用价值极高,教师要科学筛选职业体验活动内容,合理组织职业体验活动程序,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指导,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建立劳动认知。在探讨小学劳动与技术推进职业体验课程意义的基础上,对学生参与职业体验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展开分析,以期为学科教学设计带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聋哑学校学生在感知觉活动、注意、记忆、思维、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依据聋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确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组织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注重结合地域特点;依据学生年龄设计内容;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紧密结合职业技术教育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劳动课必须以学生劳动实践 为主体,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寓劳动观点的思想教育于培养学生“会劳动”的实践之中。当前的劳动课教学,基本上能做到“以学生劳动实践为主体”,但“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这点普遍较忽视。劳动课要加强劳动技能的训练,教师就必须明确:劳动技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教师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零起点",他们没有进入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标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优势互补、趣味游戏、自制教具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强化幼儿园和小学的对接,促使"零起点"的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构建活力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师需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和操作,整合教学内容、筛选教学主题、创新教学设计、升级教学模式、推出教学合作、延伸教学训练,都能够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为课堂注入丰富活力。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对学生劳动认知基础有更多了解,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18.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训练、教学研究展开创新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体育学科教学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科教学存在一些固化认知,教学模式陈旧单一,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教师要有创新探索意识,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展开实践,构建完整的体育教学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对实践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对实践活动展开科学组织,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推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有创新拓展意识,对实践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为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多,学习体验非常丰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以便形成崭新的学习促进动力,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训练实践等环节实施接轨操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