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我国“战”疫取得辉煌成绩。但国际舆论环境复杂,中国的抗疫成果被部分西方国家污名化。在此背景下,通过电视纪录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传播我国抗疫成果和抗疫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和《中国抗疫志》两部纪录片,通过电视镜头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抗疫画面,讲述了生动感人的抗疫故事,对我国当前如何讲述中国抗疫故事、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中国纪录片创作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动向。继引进法国纪录片《与鸟同飞》在影院上映后,田壮壮的《茶马古道》也在影院上映, 这是中国电影院线第一次纪录片的商业性运作试探。2004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东方全纪录》栏目,称这是一档深度纪录中国地理和人文风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有的媒体称此举标志着2004是“中国纪录片狂欢之年”。《东方全纪录》系列纪录片由  相似文献   

3.
环保纪录片的兴起与近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以及西方媒介行动主义有着重要关系.文章从媒介行动主义理论的角度关注环境保护纪录片的创作,以《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探讨媒介行动主义对环保纪录片阐释框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静  张璐 《传媒》2021,(12):50-52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暴发.作为疫情初期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武汉的疫情变化始终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新华社深入一线,跟随武汉的抗疫、封城、解封,制作了武汉战疫纪录片《英雄之城》,全景展现武汉抗"疫"以来的英雄群谱,源于体验采访、蕴于故事挖掘、现于创作笔墨,引发了受众共鸣,一经播出后好评如潮.本文结合《英雄之城》的实例,探析该全景式纪录片成为爆款文化产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何苏六 《传媒》2012,(8):13-16
凭借近年来少有的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力,如果不出意外,年底盘点中国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年度事件时,《舌尖上的中国》应该赫然其中。虽然,在国外纪录片成为热点焦点并不新鲜,甚至《华氏911》公映那一年,导演迈克·摩尔,成为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竞争《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唯一对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优酷、腾汛、爱奇艺等知名视频网站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化媒体平台上,纪录片在人际传播的支撑下迅猛发展.据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突破5亿,纪录片也呈现井喷式发展,《鸟瞰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都取得了上亿播放量的喜人成绩.“互联网+”时代,面对媒介环境和受众审美习惯的改变,许多纪录片制播机构开始采用互联网思维展开创作,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进军纪录片领域.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环境生态保护成为美国乃至西方纪录影片的热门题材之一,一些环保题材纪录片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成为各类评奖活动的赢家。如2006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制作的环境议题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又译为《令人难堪的真相》)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力作《超级工程》系列,一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题材的纪录片由海外纪录片大鳄把持的尴尬局面.在数十年的兼收并蓄下,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终于在国际纪录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以央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2·中国桥》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伟大工程巡礼·中国桥》三个表现"中国桥"题材的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是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吸收西方同类作品的精华、塑造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9.
2016年,中国纪录片不论是在电视媒体、电影院线还是日益强势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与以往相比都有更加令人欣喜与振奋的表现,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纪录片市场所显露出的勃发的生机和活力. 电视纪录片整体发力改变电视节目格局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出于国家宣传战略的考虑,重要历史性事件或人物是纪录片创作与播出的重大选题.如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长征纪事》《永远的长征》《震撼世界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长征题材纪录片登陆央视各频道,以不同的叙事体系和风格对这一人类史和军事史上的伟大史诗性事件进行全景式再现与艺术性表达.作为全球第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展示孔子的影视产品,由央视和英国雄狮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孔子》国际版在海内外播出,以国际视角来观照历史人物,把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有机而自然地交织穿插在一起,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有现实温度的孔子,是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与传播的又一个成功范例.其他如《五年规划》《一带一路》《永远在路上》等大型纪录片也陆续面世,以不同主题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宣传或满足社会整合的需要.《围棋》《本草中国》《寻味顺德》《中国文房四宝》《锦绣记》《功夫少林》《记住乡愁》(第2季)等人文题材纪录片则以精美的影像和生动的故事,充分发挥了纪录片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功能.这些大投入、大制作、高品质的纪录片为观众带来一部部纪录大餐,也是电视媒体在常被诟病为低俗媚俗和过度娱乐化之外,彰显品位和社会担当与责任之作.  相似文献   

10.
2020年3月26日,在武汉宣布即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之际,新华社重磅推出了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45分钟的纪录片既是对武汉战“疫”的回望与思考,也是以全景视角唱响中国抗疫主战场武汉的英雄之歌,被评价为一部“为历史留影、为人民记录”的战“疫”纪实力作。影片全网推出后总点击量6.7亿人次,获得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获评新华社2020年上半年精品报道、社级融媒体好稿,以及中国记协“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第26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等7项全国类奖项,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11.
王平 《传媒》2017,(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纪录片屡获佳绩,得到了国际专业人士及西方主流媒体的认可.《中国面临的挑战》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外宣纪录片,第一季、第二季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播出.2016年12月,第三季《中国面临的挑战》在北京召开启动会.该纪录片自2012年第一季播出后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季除了在国内主流媒体播出外,还在全美PBS公共电视台的210个加盟台播出,播出总数超过4000集次,且目前仍在持续播出.除此之外,该节目还在德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媒体平台播出,并在2016年获得美国洛杉矶地区"艾美奖"的"最佳社会与法制类节目奖",这是中国主流媒体机构首次在国际上获此殊荣.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成功打通中西舆论场的经典案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闫成胜认为,该片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在《中国面临的挑战》进入美国市场之后,之所以没有遭遇强烈的"文化折扣",主要在于其媒介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刘阳 《新闻战线》2021,(1):85-85
近日、体育题材纪录片《棒!少年》在院线上映,以流畅的剪辑、动人的故事呈现引发热议。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该片被评为评审团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纪录片被称为“时代影像志”,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部罕见的由中国团队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的纪录片。虽然尚缺乏力度但已经彰显了野心淹没在众多大片当中的国产纪录片《索马里真相》,上映时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这和该片的类型、制作水准相符。但直到现在,依然有人看过后陆续发表自己的观感。有人认为这部罕见的由中国人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纪录片乏善可陈,也有很多人开始关注影片中未说清  相似文献   

15.
网络微纪录片是基于新媒体网络且由全民生产的具有即时性、草根性、碎片化等特点的纪录片,其从制作到播出都与传统纪录片多有不同,而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短短数年间就将中国社会带入了全民纪录时代,其不仅在新媒体中风生水起,甚至开始向主流媒体回流.201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电视台面向南京电视台、南京网络电视台、全国各视频网站及微信平台等推出了30集微纪录片《抗战》和40集微纪录片《战鹰》,每集虽然只有短短3分钟左右,但高水准的制作获得了大众好评.  相似文献   

1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在患难中不断增进互助互信情谊。2020年3月初,作为中国战"疫"、南京战"疫"的亲历者,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利用3天时间拍摄了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竹内亮以个人的视角,介绍了南京一系列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测量体温、人员隔离、地铁二维码足迹追踪、出租车加装隔离膜、社区核查健康码等。  相似文献   

17.
何苏六 《传媒》2013,(2):31-33
2012年,中国纪录片行业有诸多起色,可以说是整体回暖的一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10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变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气象.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首开纪录片专业频道——纪录频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变化,使得2011年成为中国纪录片新的开局之年. 而2012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出现了全面涌动的态势,多年不见起色的产业化方面,也有了新进展.首先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得以落实并推进,成为引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种内在原动力.其次是,原本几乎由国家电视媒体机构独占的纪录片生产,也逐渐开启社会化创作的新思路,使得纪录片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纪录片的多样化得以实现.新媒体对于纪录片的热情和效应日益彰显:一方面技术上的巨大能量,让纪录片的传播能力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平民化个性化的特征,让纪录片的门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德语纪录片《中国边疆》为分析对象,运用批判话语分析、影视评论分析等方法,分析该纪录片如何从经济、政治、宗教、环境以及边疆民众等众多视角出发建构多维中国形象;分析该片如何在西方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潜在”与“突破”中完成中国形象的建构;提出提高我国国产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批西方电影人前来中国,拍摄以中国和中国人为主题的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视角,借助各自的镜头,映照出了同一时代,同一个国度、同一群人不同的历史与不同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