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声音     
“网络匿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利用可以匿名的方式就在网络上相互攻击、出言不逊、恶语相向,那样做的结果是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的心灵,这是一把双刃剑,长此以往,必然会得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网络狂妄症。”  相似文献   

2.
对匿名审稿制的两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匿名审稿制旨在通过一种程序正义来确保审稿的公正性,减少因编辑的主观判断可能产生的弊端。匿名审稿制确实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种制度,它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是要达到一个目的。学术期刊的最高编辑目的是推动学术创新,匿名审稿在推动学术创新方面未必一定比职业编辑审稿有效,很多西方学者已经对匿名审稿制进行过深刻的反思。我们赞同引入匿名审稿制,但我们同时主张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匿名审稿制进行改造,使它能切实推动中国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超 《网络传播》2008,(1):57-57
登录一些著名的购物网站,搜索“投票机”,就会发现一长串名录。“做投票机已经成了一项产业,市场上有稳定的需求,卖主也由单兵作战的手工作坊发展到积聚了一定网络高手的专业公司。”由于经常给喜欢的明星投票,有人很清楚投票机市场的竞争。由于存在竞争,订做一款投票机的价格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通过投票来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意见,这是一种释放民意、体现民主的方式.传统的投票都是在一定组织下,以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对某个公共事件表达自己看法的活动.网络的出现,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袭强劲的冲击波,而传统的投票也有了它的新形式--网络投票.投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彦宏 《视听界》2009,(1):82-84
2007年9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新规定:“自2007年10月1目起,各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所有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不得在19:30至22:30时段播出。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这无异于一枚炸弹,几乎断送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前途。  相似文献   

6.
辰目 《传媒》2016,(17):1-1
《传媒》杂志结合今年的第十一届中国传媒年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广大受众的网络投票与专家学者的匿名评审相结合,推选出了2014-2016年度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创新20佳案例。这是媒体关于融合发展报道的一种创新,自从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更多的关于媒体融合的报道是“自上而下”的资讯,包括融合创新的国际背景、国内形势以及中央要求的战略考虑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等等,而本期的这组案例报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资讯,而且是集纳式的、集装箱式的报道,有一定的冲击力及榜样力量的规模效应。推选出的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创新20佳案例可以看做是广电业媒体融合的“先头部队”,在此特为这些“先头部队”叫好、称快!  相似文献   

7.
如今说到教授,这个“高等学校中职称最高的教师”的社会声望,是个沉重的话题.腾讯网有一项针对“北大教授‘粗口门”的网络调查,投票总数为1364.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认为教授的素质在严重下滑?”调查结果显示,选“是”的有939人,占68.84%.①是不是教授真的如接受调查者所认为的那样,素质严重下滑了呢?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一个普遍特性,网络匿名传播是参与的身份处于隐匿状态的传播活动。其匿名的特性体现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而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也都有助于匿名特性的成立。网络的先天机制及其诸多特点的交汇,使“匿名性”获得了无限的延伸。在身份隐匿的状态下,网络匿名传播更多的体现出了人的“本我”个性,它同时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维护传播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9.
话中有画     
“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不关我们领导的事,今后你没饭吃了可不要哭哭啼啼地来找我们!” 武汉一单位让全体职工投票“选举”下岗人员,充分显示了领导人的“睿智”。  相似文献   

10.
弹性工作时间制(以下简称弹性制),英文意译是Flextime即“灵活上下班制”.弹性制有“段时制”“周时制”两种形式。它作为一种工作管理方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在保证正常班时或一定工作标准的前提下,而选定的灵活上下班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笔者认为:高校馆实行此种管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向匿名评审制是国际上高水准学术期刊的通行审稿方法,对于保持学术公正,效果显著。在中国文史刊物中,《文学遗产》有可能是最早一批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的学术期刊之一。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在形式上、流程上比较容易效法,但在具体操作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文学遗产》入选名刊建设工程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编辑、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主要有遵循责任、权利、利益三者均衡原则,完善三审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坚持专题组稿与发稿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深度伪造”概念及起源“深度伪造”一词由英文单词“deepfake”翻译而来,该词起源于2017年12月,一个匿名用户在Reddit上自称“deepfake”,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将色情内容中的演员用斯嘉丽·约翰逊、盖尔·加朵等名人进行了替换。随后在其他网络平台上快速涌现了一大批模仿者,目前有数以万计的deepfake视频在网络世界流传。“深度伪造”是一种人工合成逼真图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徐澜 《新闻实践》2012,(2):70-70
主持人小甘:“你微了吗?”盘点刚刚过去的2011年,经两岸470万网友投票,“微”当选2011年度汉字,微博以140字的娇弱身躯撼动虚拟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记者首当其冲做了马前卒,但纠结的是匿名开博,是纯粹做个“自媒体”,还是实名认证不忘角色谨慎发言?说白了,即“记者开微博,私人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自由和匿名制,导致了网络的无序化,本应正常表达的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网络暴力"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  相似文献   

16.
陈娟  林子沛 《新闻界》2020,(4):65-75,92
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容易造成不实新闻与虚假报道的泛滥,但在特殊情况下媒体又不得不采取匿名方式处理,以保证爆料人的安全与信源的持续性,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张力”成为各方考量的重要平衡点。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本文对其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分析“公共编辑”与“西格委员会”两大约束制度对匿名消息源的规范作用,希望能为我国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迁谪文学:透视人文精神形成的窗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谪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指由迁谪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描写迁谪者的活动和反映迁谪者思想的文学作品。所谓“迁滴者”,即古代被贬谪或放逐的官吏。故有的论者又将“迁谪文学”称为“放逐文学”或“失意文学”。 迁谪文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稿件遴选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锋  黄雅意 《编辑学报》2015,27(6):531-532
分析科技期刊稿件三审制中专家评审环节采用匿名审稿模式和公开审稿模式的利弊,以及编委推荐制对于科技期刊遴选优质稿件的突出优势.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在公开审稿模式尚未建立的现阶段,实行编委推荐制与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模式相结合的综合稿件遴选机制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孔晓梦 《新闻世界》2013,(7):148-149
【摘要】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介工具,带给受众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快节奏的阅读、低门槛以及匿名制等特点,微博成为了网络暴力所依附的新平台。本文将以“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为例,从微博的上述特点出发,分析微博暴力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匿名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由于多数用户在传播中都采取匿名制,一方面,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的或压抑的一面,甚至于多重面貌,在其中,没有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约束,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