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电大为依托,建立区县远程教育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大为依托,建立区县远程教育中心,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是电大系统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进一步加强区县电大建设,增强其办学实力,使之具有向乡镇辐射办学的功能.区县电大要分期、分步骤在乡镇成人学校或村镇中小学校内设立学习中心.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地市电大在电大办学网络中,是重要的教学点.根据"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地市电大应该将主要任务放在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本地化、社区化建设上,努力提高地市电大网络资源在当地远程开放教育和社区成人终身教育中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发挥电大办学的优势,利用电大实施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优质学习资源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从而拓展县级电大非学历教育办学空间,推动县级电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有电大系统是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国电大系统是由中央、省、市和县级电大组成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经过35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在资源整合、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体制机制、能力质量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开放大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由开放大学的新任务和新使命决定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使建立开放大学新体系更加必要和迫切。开放大学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处理好现存系统和新体系的关系,平稳过渡,有序衔接,防范风险,以推动电大系统战略转型为目标,重塑体系架构,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论以企业经营的理念经营电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是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电大具有产业特征,在办学的运作方面与生产企业相似,因电大必须学会经营办学质量。此可以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电大长期以来缺乏经营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经营的理念经营电大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能弱化电大系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6.
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广西电大与普通高校差异化办学的优势,笔者提出通过加强教学建设、不断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使广西电大更好地为广西培养建设人才,把"服务广西新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广播电视大学在众多林立的高等学校中,以其系统、远程、开放的优势,发挥着其他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大系统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育模式,完善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电大系统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此,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赢得信誉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加强电大系统建设,保护遍布全国的教学网络优势,是电大系统今后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三级办学的积极性,办出既严格,又灵活;既统一,又分责,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大系统.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化、系统化的办学形式,决定了其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的时期,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来满足求学者的需求.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再开发、再建设、再发展是时代赋予电大系统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快速发展使电大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电大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革办学机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坚持以开放式远程教育办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教学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开放开发新形势下广西电大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拥有"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系统办学优势,在当前北部湾开发开放的新形势下,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广西电大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开放教育,优化远程教育,发挥优势,努力开辟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路子,为提高大众受教育水平,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广西经济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要保证电大的办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证教师的质量。而教师质量的核心价值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所以如何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和提高即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但一直以来,有关电大研究视野对此关注不够,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文章就目前基层电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一剖析,并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正融合于全球意识环境中的教育体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我国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地方高校办学方式的国际化,要善于借助区域化的办学特色,选择国外同类学校开展合作。地方高校在国际化过程中必然遇到诸多机遇和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其办学空间才能得到更大的拓展,自身也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抓不懈的工程,应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通过制度保障,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使教师敬业乐业、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每所高校承担的任务、服务功能的类型和范围不同,其定位也不同.高等体育院校也一样,面临着定位的选择.在高等体育院校发展中明确学校的定位,对于加快院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体育事业有重要的作用.在确定院校定位时,要注意分类指导,固好本位,防止错位.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实施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习制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创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实施学分制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推进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体育院校办出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行业特色;其二是院校特色.体育院校在创建特色中要处理好"三结合"办学模式和行业特色、创建特色与差异性和共同性、创建特色与夯实基础、办学特色与办学规模及学科多寡等之间的关系;从确立科学的办学思想、进行科学的办学定位着手,注重继承和发展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高度重视院校领导、教师和校友三方面的作用;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评估体系及体育管理体制等因素对体育院校办出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并使学生逐渐形成体育健身方案.这实际上是学生长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与进行体育锻炼实践的具体成果,也是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把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列为整个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目标之一;并把建立学生体育健身方案,作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这个学术观点能够确立,则很可能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以至于对学校体育的战略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适应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要的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要在依法治校和学生管理的方法上实施转变,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与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根源,已成为影响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最大障碍。必须从根本上彻底修改或取消现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模式。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该是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下,学生们自由选择1~2项活动内容进行重点培养提高,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专科层次小学师资培养为主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应在提炼中师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专科层次小学师资培养的要求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调整、课程结构的优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整合等措施,形成更具有活力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20.
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在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应由"空间封闭型"向"空间开放型"转变,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理念下,倡导终身体育思想,追求长远效益;在管理体制上强化政府管理的同时,适度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实施"政府-社会结合型"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上应构建"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