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借鉴外国先进的职教经验.莫不首先想到德国的“双元制”。德国“双元制”被认为是德国经济成功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职业教育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为近半个世纪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主要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元”特点、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来评述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征,最后结合我国职教现状,提出了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对中德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分析介绍了德国职教观念、职教立法、师资培养、管理体制。“双元制”企业培训等方面的概况。启示我国应借鉴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健全职教法规体系,推动企业参与职教,加强培养师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顺管理体制,重视职校毕业生就业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其中之一是培训成本太高。为此,德国各界都努力寻求变革出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德国这种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双元制职教体系中的协调机制,它是近年来试点并刚刚确立的一种民间协调机构———职业培训网络站,是德国为解决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培训成本过高问题而寻找到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协调机制产生的背景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体制。所谓“双元制”,是指对徒工的培训全过程由“双元”办学主体承担,其中首要办学主体是企业这一“元”,其…  相似文献   

5.
简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文化背景、企校联合的办学方针以及师资特色等方面评述了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职教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教发展中的难题与借鉴“双元制”模式吴雪萍被德国人视为经济发展柱石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现代职教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他山之石”。在各自的现代化历程中,尽管德国与我国的国情有别,但两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总...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期,中德双方正式签约进行“双元制”试点实验,“双元制”职业教育已逐渐被我国职教界所理解和接受。在“八五”期间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立了十几所水平较高的职业学校,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的职校毕业生,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教...  相似文献   

8.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持,被誉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基本形成了共识,对职业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促进了我国职教的改革和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德国“双元制”的“种子”目前还没有真正在我国的“土壤”上生根结果,其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 ,它是从本世纪早期的“手工业主传艺”发展至今天的按行业需要划分的 ,包括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卫生业和手工业等内容的并以“双元制”模式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职教体系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 ,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1983年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 ,并在我国实施了10多年的实验研究 ,10多年的实验研究 ,使我们对“双元制”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也总结出了对我国职教改革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理论观点。一、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第一层…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国家实力的保证。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不过,由于各国的社会背景不同,遭遇到的问题不同,其改革的重点和措施也会各有侧重。德国属于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创造了“誉满全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但九十年代以来,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德国职业教育遇到了企业培训位置不足和职教体制僵化等问题,为此,在近年来开展的职教改革中,德国把改革目标和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增加双元制的企业培训位置;二是调整双元制职业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1.
周丽华 《教育导刊》2001,(15):38-39,44
职业教育是国家实力的保证。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不过,由于各国的社会背景不同,遭遇到的问题不同,其改革的重点和措施也会各有侧重。德国属于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创造了“誉满全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但九十年代以来,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德国职业教育遇到了企业培训位置不足和职教体制僵化等问题,为此,在近年来开展的职教改革中,德国把改革目标和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增加双元制的企业培训位置;二是调整双元制职业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2.
德国素以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而闻名于世,西方国家称其为“欧洲的师表”,我国职教界也普遍青睐。1969年,原联邦德国颁布《职业教育法》,正式建立“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在六七十年代广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1981年又颁布《职业教育促进法》,进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世界上一些国家先进的职教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EMS”及日本的企业内教育等,对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仅从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角度粗略构想了一下我国的职教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从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赴德师资培训、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和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等方面介绍了与德国工商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德资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途径,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经验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促进职教改革。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面对种种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德国政府则是坚决而鲜明地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动摇的方针。由此可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关分析,试图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档次。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国家实力的保证.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不过,由于各国的社会背景不同,遭遇到的问题不同,其改革的重点和措施也会各有侧重.德国属于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创造了“誉满全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但九十年代以来,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德国职业教育遇到了企业培训位置不足和职教体制僵化等问题,为此,在近年来开展的职教改革中,德国把改革目标和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增加双元制的企业培训位置;二是调整双元制职业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工业4.0的提出,德国对于职业能力与学术能力兼具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由此,双元制职教本科应运而生并获得蓬勃发展。双元制职教本科跨越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体系,涉及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机构和部门,治理难度极大。双元制职教本科的诞生和发展,既得益于机构层面的创新精神,也依赖于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双元制职教本科的治理方式呈现出“新型治理”的典型特征。新型治理奠定了双元制职教本科成功跨界的基础,也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办学模式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重庆市政府和永川区政府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统筹职业教育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实现校企、校校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在此模式基础上,还应该积极探索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元制”(das duale system)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学习借鉴的榜样。我国于1982年在建筑领域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并在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进行试验。国家建设部自1990年起在建设系统,  相似文献   

20.
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比较成功的职教办学模式之一.如何在中国职业教育中实现“双元制”,一直是职教界探索的热点。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探索,实行了以“车间进校”这一模式的中国特色“双元制”,建立起校企互惠互助、彼此促进的双赢机制,用利益纽带和责任义务使双方建立较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创了“双元互动,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