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安遗恨》是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著名的乐曲《满江红》为背景素材所创作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古筝协奏曲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一个概念,在结构上,突破西方"协奏曲"束缚,中西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该作品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筝乐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筝曲《临安遗恨》是作曲家何占豪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本文将从作品的演奏分析和艺术处理这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满江红》是海州所流传下来的众多牌子曲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它的词体严谨规整。曲体缓慢、婉转、悠长。文章对《满江红》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满江红》与海州牌子曲五大宫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古筝钢琴协奏曲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根据乐曲《满江红》的部分旋律和岳飞抗金的历史素材所创作的古筝钢琴协奏曲。其乐曲结构整齐,音乐恢弘,回肠荡气,用古筝和钢琴协奏手法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音乐形式,它巧妙地将古代诗词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这种音乐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创意元素,为听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其中,《满江红》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歌曲。通过对《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词曲和演唱处理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古诗词歌曲所蕴含的意境,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脑筋转转转     
1.孔子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孔子领儿子在身边,孟子把儿子顶在头上。2.岳飞的《满江红》几乎人人都能吟出几句,可你知道为什么把不及格的考试成绩单也称为《满江红》吗?  相似文献   

7.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了沈克尼先生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也谈《满江红》不是岳飞所写”)一文,读后,又接连读了港台和海内学者许多文章,追源溯流,查阅有关书籍、资料,认为《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是谁也否定不了的;而沈克尼先生的文章中提出的“明人拟作”说,以及其他学者所提出的种种否定《满江红》为岳飞所作的意见,都是值得认真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满江红》一词并非岳飞所作,学术界对此早有议论。本文作者通过对该词历史背景与作者身份、心境及其用词习惯的仔细考察,得出了《满江红》作者应为于谦的新论。其推论依据虽略嫌单薄,但仍不失为一家之言。本刊特予发表,以期引起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9.
《满江红》是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词作,激荡着极为饱满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词风格气势磅礴、豪迈悲壮;结构规范自然、倒装生动;还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劈空而起、夸而有节;点铁成金、用事入妙;自然成对、时空交织。  相似文献   

10.
“小确幸”,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蛇年春节前夕,我除了收到一大叠来自各地朋友的贺卡、数十条情真意切的问候短信,还收到—件珍贵礼物——学生为我创作、装裱,制成镜框的《满江红》词。站在宽大的镜框前,欣赏这幅诗隋画意的作品,不觉沉醉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1.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12.
"核心音调"是指一个在听觉上具有可识别性的短小旋律片段,在乐曲中以原型、加花、节奏的扩张收缩等形式贯穿于全曲。在民族乐曲中,"核心音调"是旋律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法。文章以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除夜小唱》和《苦闷之讴》为研究对象,就其中核心音调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巴赫的《创意曲集》是学习钢琴复调技术最好的中级教材,在教学中以巴赫时代的演奏习惯去认识并掌握好巴赫的音乐风格,是演奏巴赫作品时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演奏巴赫作品时要注意下面几个因素:横向的线条,乐旬的安排;竖向的和声及对位法;对装饰音、节奏的处理;速度和力度的把握,等等。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期格调派诗学在其自身分化的基础上,经过前七子高调标举"气格"、"音声"等法度规矩以及李、何对师法古人所侧重的内外重点的不同,引发了格调诗学内部的理论分化,在此基础上,触动并改变了自宋以来诗学理论对李白诗歌审美评价固有路径。在对李诗整体风貌的标举和气格法度的肯定基础上,开始较为具体的从体裁、风格以及情蕴等方面对李诗进行了先期的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15.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诗词文章,意境之中有空间、有荡漾,神明里透出幽深,不但传达着作者的生命情调,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宇宙意识。从“空白”论的思想渊源入手,浅析其内在意蕴,及其给词带来的审美特质——空灵,并通过分析“空灵”的美学意义,力图探寻词这种特殊的诗体的内在精蕴,以及词作为有宋一代文学巅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朝地方最重要的审判级别是州(府、军、监),州级属官是宋朝州级审判中的主体人员,针对宋朝州级属官群体的施政评价中,司法职能考奖是最主要的制度构成部分。宋代对属官群体的任职评价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等,但中等评价成为实际考核的绝大多数,因难分优劣而成为普通级的司法评价,并对应着属官群体漫长的循资历级迁升模式;优秀级司法评价为雪活人命或修订国家法律,最高级司法评价为认定地方完成狱空治理,后两种方式才可以在资格体系中实现地位跳跃,但在宋代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因而可贵,所以宋代基层文官作为法官角色是缺少晋升空间的。  相似文献   

18.
《杨家将》是一部由北汉名将杨业一门投宋后,竭力抵抗契丹铁骑在宋边疆的不断侵扰,忠心捍卫北宋王朝为历史线索,加入民间传说、演绎形成的一部小说。后来又经艺术加工而成为各种剧本,在百姓中间传唱不绝,妇孺皆知。通过这部演义小说,探究辽宋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揭示这段历史的特征,弘扬杨家将忠勇、爱国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传承优秀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明前期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历来争议颇多。根据宋濂的“台阁文”观念、“台阁文”创作以及台阁体作家对宋濂文学的接受,并结合“台阁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重新审视此论题,可以推断,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受政治身份影响;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前期作家并不推崇宋濂,因而他对“台阁体”的产生只起了间接引导作用。天顺以降,台阁体中、后期作家一致推崇宋濂文章,他对“台阁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过清初关于宋词是否统一叶韵的争论以后,清人普遍认为宋词有韵可循。在宋代词乐消亡以后,词韵更是成了保持词体音乐特性的重要质素,所以清人纷纷选取宋词名家之作来归纳韵部,撰写韵书,以此表达自己的词体观念与词学思想。尽管他们都标榜以宋词为据,却都未穷尽,故而不免又有宽、严之争。,清人对宋词用韵的研究虽未完全探得宋代词韵之本,却在客观上普及了词韵观念,规范了清词用韵,完善了清代词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