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建航 《成才之路》2011,(21):82-83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主动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努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新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知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建立在思维过程性、创新性、问题性和主体性的心理学基础之上。历史问题情境是由新的、未知知识,学生主体认知需要与学生主体认知可能性等要素构成。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创设形式多样、因人而易的问题情境,并正确处理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中的几种关系,真正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建立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和合理运用资源促进历史课堂的有效学习的过程.下面就<新文化运动>一课谈谈我是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说理课堂是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富有张力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理、明理、说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优化说理课堂,让课堂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思维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怎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做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二、认真组织探究做历史教育的研究者:三、走出课本走向现实,做历史课程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周茜 《中学生物学》2006,22(11):30-31
高中生物新课程以“提高生物素养”为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学生的探究就是始于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活动,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探究。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中要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活动,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可见问题从情境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有效探究的重要保障。笔在近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为学生创设问题探究情境的有效案例,现整理成,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7.
石鹏 《广西教育》2009,(5):49-50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适当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使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得以激活,从而主动地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对促进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贺剑锋 《宣武教育》2004,(10):44-45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J.S.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索知识.从问题情境中去概括出原理、定理、法则和公式;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数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以顺应的心态去游览新的学习天地,然后让学生带着“余味”,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学政治课创设教学情境问题的提出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断被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从而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实现由直观认识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二、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教学实施策略1.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1.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其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2]笔者以为,学习主题、历史概念、历史情境是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的三个支点: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以确定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提炼历史概念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在历史概念的导向下创设历史情境,使历史教学情境化,将学习主题、历史概念、历史情境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意识,激活历史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思想。它认为学习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苏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据此观点可得:第一,学生才是认缸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植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性地获取,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情境性学习策略 情境性学习策略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策略应让学习在类似现实情境的情境中发生,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真实化,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的处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样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对原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  相似文献   

14.
《海南教育》2013,(5):56-56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条件之一,这个情境不仅指"物"的情境,也指"心"的情境,没有"心"去参加"主动建构活动",则知识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情境十分必要。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安全心理情境的思考那怎样的情境才会让学生的心理感觉到安全呢?这样的情境又是如何创设的呢回顾我们的课堂我们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一种动态、开放、自主、多元的学习。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条件,引导探索,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研究与接受并重,重构教学结构,开展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建构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解题能力、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知识与认知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参与交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及其喜爱游戏的天性,结合教材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引领学生有效融入其中,这样学生才会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王洪钰 《中学文科》2009,(5):109-110
高中生物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是探究的核心,那么,问题从哪里来?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活动,支持学生知识的合作建构.可见问题从情境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有效探究的重要保障.笔者在近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构建"自主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建构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提供帮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反思,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刘莉  刘全祥 《湖北教育》2006,(10):14-16
新课程理念强调,通过情境创设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使之获得明确的意义。“情境创设”已成为数学新课程点击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透过繁华、热闹的情境创设背后,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对情境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当而出现了不当的情境创设,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过于华丽的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思维的深度没有了,数学课好像上成了生活常识课、童话故事课抑或游戏活动课……不当的情境创设,在不知不觉中竞折了数学的脊梁!本文试图通过对几个教学案例的反思,剖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