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正自主招生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选拔和录取考生。2003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共确定了全国22所重点普通高校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学校,意味着自主招生作为高招政策正式推行,截至2013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本科高校已达95所,高校层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校"拓展到现在近百所高  相似文献   

2.
<正>据《安徽商报》报道,安徽六安市苏埠中学的近40名学生今年4月份"应邀"到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参观,并参加了一场自主招生"考试",十几天后竟莫名其妙地被录取,且被告知不能再参加今年的高考。"被"录取的学生及其家长认为这完全是欺骗。自主招生本是利于考生、利于学校的好事,但好事却办成了坏事,主要原因是学校在执行自主招生政策时走了样。一是宣传走样。明明是自主招生考试,却故意不明说,硬说是"邀请同学们到学校参  相似文献   

3.
言论     
《当代教育论坛》2011,(1):128-128
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目前在学校官网发表文章,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文章称,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有1.5万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自主招生的优惠也可以进入同样的学校,真正享受到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只占全国每年1000万考生总量的0.05%。此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2010年,湖南省高考招生有六大变化。变化一:进一步改进志愿设置,新增设自主招生和艺术特长生录取志愿。享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一般为本科一批院校,享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以享受学校录取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自主招生的效度主要从两方面衡量:一是自主招生是否发挥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二是自主招生是否发挥了普通高考不能发挥的作用。自主招生在发挥大学招生自主权、为普通高考提供必要补充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离我们期望的通过自主招生各学校招到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在普通高考中不能招到的学生这一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自主招生效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对自主招生人才缺乏清晰的表述,高校对自主招生人才的考查方式缺乏针对性。对自主招生目标进行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分项考察,是提高自主招生效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湖南一家报纸在显位置刊登一则广告:“高考学生特大喜讯,某某大学提早来湘自主招生。”其中写到,此次某某大学将在湖南招生150人(含专升本50人),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单独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数学、英语。“自主”招生会给湖南带来这么多的名额?因为这所大学比较有名气。记当时也没有多想,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所高校就是22所自主选拔录取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锋 《上海教育》2008,(5):22-22
自2005年3所民办高职院校“试水”专科层次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参与院校、招生计划数、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短短4年时间,这一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改革便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改革进程也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发挥着怎样的影响?高中教育自身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思考?近几年,复旦附中和七宝中学在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不凡,其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主动改革高中教育,以更符合教育的本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新一轮大学自主招生即将展开之际,我们请来两所学校剖析上海近几年来自主招生情况及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9.
事件     
《上海教育》2009,(5):5-5
中招:原有的“推优生”和“自主招生”办法被整合为“提前推荐自主录取”办法,即在初中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基础上,由招生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情况和推荐(自荐)意见自主择优预录取,学生参加中考后正式录取。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其中推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30%,自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面向全市招生)。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03年的高校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前不久,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吉林大学等8所学校被批准为新增2009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至此,自主招生高校已从当初的22所学校,发展到76所。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3):35-35
观点速览 北京网民留言:建议高职高专招生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实行指导性招生计划,充分发挥地方招生与学校自主招生积极性,逐步过渡到以地方招生和学校自主招生为主。  相似文献   

12.
涂皓 《教育》2013,(2):36-37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两所知名中学退出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2013年自主招生计划。这两所学校分别是南京市的金陵中学和南通市的海安中学,皆属于江苏省名校,此前也都参加了北京大学的2011年和2012的“校长推荐”自主招生计划。金陵中学没有参加2013年推荐资格,原因是去年推荐的学生“裸分”没有达到北大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与金陵中学退出原因类似,海安中学也是因为北大比往年更看重分数。海安中学自主招生推荐的负责人表示,来自主招生的学校,都是要最高分的学生,高分学生就那么多,每个学校都要,谁都不能得罪。  相似文献   

13.
周惠娜 《地理教育》2012,(Z1):65-67
目前,各学校"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招生方案不断出台。全国自主招生学校数目不断增加,而且各学校自主招生规模比例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为背景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所命试题在加大对传统的"大科"、"强科"、"主流学科"等的关注度之外,也日益强化了对许多"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地理作为承担"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学科在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越来越显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不同投档管理办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目前主要实行的是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两种投档管理办法,本文从现行高校招生录取管理体制的整体出发对两种办法进行了比较,指出投档比例和计划执行管理才是现行录取管理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并成为投档办法改革的体制性障碍。本文对北京市近3年来本科录取实行小平行投档办法及2010年专科录取实行彻底大平行投档办法给出了政策解读。对于今后高校招生录取管理体制的改革,笔者明确提出,首先应使大部分高校都可以按规定自主选择不同招生形式,然后在不同的招生形式中,将学校的自主招生权与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做对应式挂钩。在学校独立的各种自主招生形式中,学校自主考核录取学生;在统一招生形式中,学生按分排队,高分优先,学生自主录取学校。  相似文献   

15.
《招生考试通讯》2006,(12):12-12
2007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将达到53所。自主招生过程中,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主要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主招生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剖析2003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实践的利弊,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必须廓清其目的,制定与之相应的可操作性措施,提高自主招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考生与学校的双赢,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招生考试通讯》2006,(1):10-10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主要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看到2014年北京大学等学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的最后一题,想到了以前给学生讲过的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题目,两道题可以算是姊妹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国已经有68所高等学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可见,自主招生试点在高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高中生作为自主招生的参与者和受益方,其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认同对该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本研究对河南省在校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和访问,了解现阶段中学生对自主招生政策的了解情况和态度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学校及相关部门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教育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尤其是著名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对教育的追求及其价值取向自主招生本是天经地义,能引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但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就实际情况看,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给高中阶段的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增添了诸多麻烦和不小压力——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日益提前,迫使高中阶段学校教学进度不断加速;高校自主招生学科难度大幅提升,迫使不少高中阶段学校不断提高教学难度,给本来就承受巨大学习压力的学生雪上加霜,使所谓的教育改革也成纸上谈兵;而紧随高校自主招生的节奏,学生忙于东奔西跑,到处应试,即便被高校自主招生预先录取,也还得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