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苏霍姆林斯基(1918一1970)是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认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他主张,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孩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也有人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的,可见,阅读对个人  相似文献   

3.
林英强 《教师》2014,(10):118-118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呼吁教师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所以,对待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是尽职的"爱",对学生寸步不离问寒问暖是关怀的"爱",而适当地对学生放手也是一种智慧的"爱"。教学半途,我接手了一个"问题班级",如何才能拿扭转局面呢?面对其他同事劝我放弃管理的善意,我心中一  相似文献   

4.
"你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先生的评价。我认为,镇西先生受之无愧。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以心灵赢得心灵,是一个潇洒的语文教育"诗人",一位杰出的班主任,一位具有人文关怀和民主情怀的校长。  相似文献   

5.
"做中学"是美国科学家首先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这些讲的都是"做中学"的道理.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数学老师刘燕对它有着独特的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践行着!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十七八岁的女生处在一个"多梦季节",这种梦,既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理想,也有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 对班上一位女生的关注,是源于隔壁班班主任的提醒.她对我说:"哎,你们班的×××怎么中午老是到我们班来,和我班上的一个男生打得火热."于是,我对她多方观察,果然发现苗头不对——一次,放学路上正巧碰到他俩,两人牵着小手,看到我也落落大方,倒把我弄了个不好意思;之后的一次全年级春游中,他俩更是高调地穿着情侣衫出入,引来旁人一片侧目.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和研究价值的精神导师。我们与他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人与人之间拥有内部和外部的共同性,我们可以通过他以文字作品为主要形式的生命表达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设计的研究路径,正是从他的文本世界进入他的生活世界,进而探究他的精神世界。我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撰写一部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传记,力求体现真实性、精神性和他的个性。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坚持"以苏解苏"、"以苏叙苏",即让他自己陈述自己,完成自己。其间也有我的理解与评论,因而更准确地说,我要完成的是关于他的精神发展的"评传"。  相似文献   

8.
我总觉得,我和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孩子的父亲,我也是;他是老师,我也是。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生交汇,我的体验才会如此真切。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一书总共选取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二十二封家信,其中谈及了学习、劳动、生活、理想、做人、真理、美、爱情、友谊等诸多话题,这些话题的探讨对我们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这些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大量提及的词汇是"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贫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中学生异性间微妙的情爱--早恋.面对中学生的"早恋",我运用下列三条原则处理,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 第一次与苏霍姆林斯基"相识",是在20年前,那时的我是个师范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学校阅览室把《给教师的建议》通读了一遍,有点感想但不知如何表达,有所触动又仿佛只是蜻蜒点水.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他还说,"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人员都全神关注这些思想"。◆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就是一所发展的学校。思想,对于一校之长来说何其重要!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对于一所追求发展的学校又是何等的重要!思想,思想,今天的校长你拥有了吗?  相似文献   

12.
"让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近两年在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的过程中我悄悄地滋生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我愿做一个幸福的引路人,与教师、与学生一起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美"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美"是什么?这里指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尤其是艺术美的感受、鉴赏,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创造美的能力。美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8-100
"中国梦"中的"中国"意指中国,"中国"=China,"梦"=dream,"中国梦"=China Dream。"中国梦"也可译为the Dream of China。现在的译文是Chinese Dream。而Chinese Dream一般认为有两个意思,一是"中国人的梦",二是"中国梦";可是它没"中国梦"的意义。Chinese Dream有几个意思:一"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特色梦"、"华侨梦"或"华裔梦"。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如何做校长>中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人学","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是人学".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里他又写道,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是培养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人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批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工作中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领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那么  相似文献   

18.
向孙儿学习     
<正>如今生活节奏快、竞争强、压力大,年轻父母很难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孩子的教育上,所以,"隔代教育"成了热门话题。我家也是如此,孙儿杰瑞一岁多就来到我们身边,我这个老"教书匠"在向他"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没忘记先师"教学相长"和"三人行必有吾师"的遗训。我从来不把孙儿看成"乳臭未干"、啥也不懂的"小娃娃",而是在相处中有意识地注意向孙儿学习,以孙为师。  相似文献   

19.
<正>满山红,秋风起,风吹起了地上厚积的落叶,落叶慢悠悠地盘旋在空中。漫山的菊花是梦的开始,南山作为梦的起点,沿着梦最初的光线,一直延伸到秋天的边沿……他本是一介父母官,也曾猛志逸四海,想过"大济苍生",可近来他生活得越来越不开心,就像池中鱼儿一样愈来愈真切地思念"故渊",也像鸟儿一样愈来愈真切地思念"旧林",梦中那美丽、自由的田园在轻轻地召唤他。于是,他愤然脱去一身官服,回归田园。他,就是  相似文献   

20.
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收获颇多,感悟颇多。他不是滔滔不绝地论述大道理,也不是凌驾于教育理论的高空上,只是"随风潜入夜"式地滋润我们普通教师的心田。我静心地阅读着,潜心地思考着,用心地记录着,然后小心地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