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实施“三生教育”需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和主体教育理念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需要从体验、实践、认知、感悟、内化、外显等方面着力,从体制机制、研究和宣传、师资培训等方面强化基本保障措施,从认识上正确处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工作上处理好课程资源整合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反思支配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探讨制约教育发展的理念瓶颈,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是时代的需要,也应是时代的精神;是全民的教育需求,也更应是全社会的教育理念。满足教育需要,建设学习之邦真正的学习之邦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处处是学习企业、学习社区和学习家庭等学习型组织。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  相似文献   

3.
教育自信是我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出教育自信的发展道路,在于传承了中国特色教育理念,走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自信;在于构建了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坚定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自信;在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践履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自信;在于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铸牢教育强国建设的自信自觉,需要我们在世界教育环境中不断创生“中国范式”、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走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反思高职院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人才目标过于“简单”“划一”;教育内容过于“封闭”“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布道”“说教”;教师自身过于“守旧”“平庸”。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社会发展变迁的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重塑能动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5.
反思支配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探讨制约教育发展的理念瓶颈,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是时代的需要,也应是时代的精神;是全民的教育需求,也更应是全社会的教育理念。满足教育需要,建设学习之邦真正的学习之邦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处处是学习企业、学习社区和学习家庭等学习型组织。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理念主张在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本前提,以学生为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以促进与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可以保证信息化教育环境促进能够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教育环境过程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 ,蕴含着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等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 ,在本质上与创新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校园文化理念引入构建高师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于 ,校园文化的发展历来就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支持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师院校具有比较优势 ,高师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以校园文化理念构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其核心课题就是改造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是“润泽生命.开发智慧”,它的确立是基于如下理念:学校是精神感召的教育场所,成就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老师,从而提高每一个生命质量,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润泽生命”需要“开发智慧”,“开发智慧”是为了更好地“润泽生命”。学生的生命需要润泽,智慧需要开发,教师的生命同样需要润泽,  相似文献   

9.
冯明 《江苏教育》2008,(7):27-28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要求。十七大报告中体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六大理念值得我们深入领会: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全面建设的理念;三是“平等”的理念;四是和谐发展的理念;五是开拓创新的理念;六是着力改善民生的理念。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薄弱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和精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需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来促进公民教育,通过发展公民教育来落实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政涛 《教育研究》2012,(3):4-11,3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增长与教育发展:历史、概念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来,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再到经济、社会、人、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变迁。我国教育正面临大改革和大发展。这一过程中,人们容易把教育增长即教育人数的增加、教育年限的延长和教育资源条件的改善当作教育发展,从而使教育发展面临GDP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物质化的陷阱。而教育发展是指教育系统自身机能的改善和对社会教育需求的灵活满足,它包括教育的物质基础、结构、功能、教育机会数量、教育机会分配、受教育者素质变化、社会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八个范畴。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当前应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检视既有的教育发展道路,调整教育政策的价值标准、知识基础、政策领域和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成人教育观念;"学习型社会"体现出诉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重整个人发展的全面价值、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强调所有人、全社会的参与等特点,因此成人教育观念应转变为倡导自主性学习、摒弃"单面人"的发展向度、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呼唤"全纳教育"时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失衡的决策根源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教育决策方面的现实原因。其背后的认识根源则是对“教育受制于经济”的片面强调 ,从而导致仅关注“为了社会的教育体系”,缺乏对现代社会应该成为“为了教育的社会”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和重要引擎.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引擎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实践中, 合理运用"问题教研"、"掘井深挖研究"、"小课题研究"、"层级联动"、"研推结合"、"构建科研共同体"等教育科研策略,将有效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普及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城市在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现代化道路上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前瞻性意义,其教育现代化在某些特征上尤为突出,表现为现代化模式更强调融合性、现代化价值更强调人本性、现代化内容更强调优质性、现代化对象更强调全纳性、教育现代化布局更强调开放性。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十四五"时期教育现代化进展面临空间挑战与困境尤为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人口素质和空间分布节奏不同步、教育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有待夯实等一系列问题。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的教育地理空间将实现从"孤岛"到"连片"融合,教育平台空间将实现从"现实"到"现实+虚拟"融合,教育资源空间将实现"单一"与"多元"融合,教育内容空间强调"生态文明"与"终身学习"双效并重。  相似文献   

17.
张玉荣 《职教通讯》2012,(16):46-49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学习与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习化社会的挑战与趋势——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健生  滕珺 《教育学报》2006,2(1):68-76
学习化社会的含义仍然处于争论之中,但是全世界至少是发达国家已经置身于这样的发展状态。目前,发达国家的学习化社会面临着竞争和技术革新、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缺乏、老年人学习的需要、休闲时代和消费文化的冲击、风险社会的形成以及市场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西方视为新生的机遇,在学习化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很有特色的教育发展趋势:全面整合国家教育系统和资源,在企业中培训职业适应性,推广员工发展计划,重新理解和阐释大学理念,提供灵活性学习指导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开放性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19.
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空泛”、“功能放大”、“教条”、“崇洋”、“标新立异”等病状 ,这些现象妨碍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只有克服上述病状 ,我国的教育理论才能走上真正的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