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对发生运动损伤的体育系学生进行气质类型和性格向性诊断,探索运动损伤与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田径与篮球项目中具有粘液和抑郁混合性气质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体操与足球项目中具有胆汁质特点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田径、篮球和足球项目中外向性格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低于内向性格学生,体操项目中内向性格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低于外向性格学生。  相似文献   

2.
李慧林  马剑侠 《体育科学》2002,22(2):133-134
为把握专科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并探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问卷法。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河南许昌师专体育系99级、2000级324人进行测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外向性格男生的技术课成绩明显好于内向性格男生。如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艾森克认为个性。  相似文献   

3.
私立学校体育课的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立学校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被过分关爱等原因,形成缺乏好奇心、冒险、宽容、合作精神以及不艰苦、依赖性、忧郁等性格缺陷。这些学校普遍实行寄宿制,不设团校,学校体育课具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矫正性格缺陷的特殊作用。最后提出学校体育课心理教育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  王斌  王松 《体育学刊》2002,9(6):121-124
通过问卷时影响普通高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因素做了调查与比较,用多因素分析法找出4个主成分(学校、个人、社会和家庭)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时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运动系学生进校后运动成绩提高优于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影响训练意愿的4个主因中,个人主因时运动系学生的影响高于体育特长生;而在社会主因方面,体育特长生则明显高于运动系学生。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军 《体育学刊》2008,15(4):72-75
为了解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与体育锻炼前后心理健康反应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高职学生相比差异存在着显著性;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明显高于高职学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差到好排序为: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提出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体育锻炼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黄杰  陈国宏 《精武》2013,(36):100-101
通过对400名离异单亲家庭与健全家庭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测试调查,掌握了单亲和健全家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的特点规律。结论:健全家庭未成年子女与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水平上,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在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方面落后于健全家庭,但是,健全家庭未成年子女在耐力、力量等方面却明显滞后;健全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一般都表现为易冲动、孤独、内向、有自卑感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7.
业余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Ⅱ)( 又称不安诊断测验CAS) ,对80 名体校高中一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体校学生的不安状况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提示应关注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学生专业成绩和个性特征与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情绪稳定、性格偏内向和非精神质特征可促进专业成绩的提高;心理控制源偏内控者专业成绩高于偏外控者。说明某些心理因素对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教练员的性格主要是D型性格类型,即情绪稳定、主导性、社会外向性、社会适应性好、无神经质的特点。②年龄、职务等因素影响教练员的性格特质和性格类型。③在选拔教练员时,应注意慎重考虑B型和E型性格的人。④此次被试教练员中,没有一个教练员具有B型和E型性格。笔者认为,教练员的主要性格类型是D型,但还应该有温顺消极的C型和平均的A型,这样才能使教练员群体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2008,(11):4-4
2007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用5年时间,使学生视力不良率、肥胖率明显下降。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今年已是第二届。冬季长跑活动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比较实在的措施,对学生的视力调节、减少脂肪等效果显著。只要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信3年后,学生的体质状况一定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对"体质论"和"技能论"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对体育教师教学成就的不利影响,并剖析了由之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因素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技术健身的体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区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状,提出了“学区体育”概念,深入分析了实施学区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对学区体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析体育组织的体育公共关系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公众导向观念。它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立足体育组织的长远发展,追求体育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它在优化体育组织内部环境的同时,对体育组织外部环境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体育组织形象的体育公共关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组织形象问题能够充分体现体育公共关系学科的特点,它是体育公共关系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概念,深入对体育组织形象的研究,将有利于体育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7.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8.
改革现行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主要是包括更新观念,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程体系及考核加以改革,为高中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课程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将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发展产生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选项分层”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且通过在教师、教材、内容、场地等结构方面的改革,能够使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