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和语言变化的角度来看语言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旨在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城市化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对城市化的意义,其理论基础为社会语言学。  相似文献   

2.
罗旭 《考试周刊》2014,(74):84-85
语言是有生命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根据社会变化的因素而产生、流行、变化和增减,语言的变种就是语言变化后形成的体系。本文将分析语言的性质及变种的形成,并分类列举及分析日语语言变种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探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息息相关,这就是语言学的新领域,也就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领域.我们在这种研究中,即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中,能够看到社会生活的某些奥秘.”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有禁忌语、委婉语和吉祥语.禁忌语与社会现象“塔布”(禁忌)息  相似文献   

4.
刘彦霞 《考试周刊》2011,(71):90-92
社会语言学着重从语言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外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来讨论社会语言学对中国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语言学的功用以及研究的角度,最终了解语言学的本质。语言学不能整齐划一,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中存在各种变化元素。社会方言尤其重要,研究社会语言学首先要研究社会方言。  相似文献   

6.
<正>西华大学武小军教授的专著《流动人口语言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12月付梓出版了,这是社会语言学界的一件好事。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人对其前期研究有所了解,加之对语言变化的研究颇有兴趣,读到新作后,高兴之余也想发点议论。该书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特色:一是把语言变化研究与流动人口紧密结合起来,理论上有创新;二是调查研究方法注意科学性,数据翔实可信。语言变化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历史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变化,与其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科学;作为广告灵魂的广告语言真实生动地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本文从交际能力,社会心理需求,语言规划三个方面对广告语言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广告语言更好地让人们认识到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并通过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来更好地指导广告制作。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是见证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显示器。央视春节联欢会节目内容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变迁。通过对历年春节晚会的经典流行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春晚流行语与社会相互影响,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析春晚流行语中语言偏离现象,进而探讨语言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讲解语言的研究属于社会语言学领域里面行业语的研究范畴。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浅析讲解语言的研究现况、讲解语言的主体、讲解语言的特征以及讲解语言的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及其书写符号——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语言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考查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可以从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来考查社会的发展变化。本文试图从汉语和汉字的发展变化(偶尔也涉及其他语言文字)来考查妇女地位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网名的特点及社会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网名可谓是各具特色。该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名的类别、语用特征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这类语言变异现象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韩梅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1):125-127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及时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那么它表现出了我们当今社会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或是社会心理。这种表现是否与我们当代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文化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以电脑为媒介的交际(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是信息时代涌现出的新生事物作为人际问的一种新的交际方式,CMC仍然脱离不了人类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这种交际方式将不复存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化三个方面,对CMC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CMC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并且分析了CMC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自然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具有社会性,批评语言学作为具体的分析工具能够对新闻语言的特点加以解释,使受众自觉地判断其间的关系,批评地理解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倾向性和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对西方新闻中的词汇进行批评分析,理解这些语料词汇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以及相应产生的新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罗秀霞 《海外英语》2012,(5):256-257
新闻反映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该文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分析《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来论述、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All languages,the systems of arbitrary symbols,are equally good.Language which is the linguistic behaviour i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Therefore,the rules for conversing are determined by certain social requirements.This essay lays emphasis on gender difference in language vocabulary and in using of language so as to reveal the relatednes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along with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语言的特殊形式,是熟语的一种。古往今来,人们对谚语的评价向来很高。有人曾言:谚语乃语言中的盐,一束智慧的花。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浓缩了文化的内涵,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侧面反映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而中西方文化中对女性带有贬义的看法和评价在汉英谚语中就会有所反映。笔者将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别探讨性别歧视在汉英谚语中的体现、性别歧视的根源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透视社会的反光镜,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文化心理。人们可以透过流行语来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大众心态。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流行语的生成途径,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流行语蕴涵的文化心理,可窥见流行语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的变迁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变化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二者处于“共变”之中。语言系统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变化因素,它能迅捷、灵敏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汉语新词语“XX体”词族的出现反映着当代社会中网络文体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语言及语言功能的关注。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已出现的“XX体”类新词的产生机制以及产生原因、社会语言学功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