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源动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有效地推广一直是高校管理者和高校科研人员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石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制约石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方法,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分析产学研合作演化特征对制定合作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合作时间、合作地域、合作机构、合作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高速稳定发展期;中...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提升农业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践,提出了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原始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提升农业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邓媚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100-106
利用广东省及国家2017、2018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披露的统计数据,从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和转化方式构成以及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等方面,对比分析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存在问题.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在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占比高,广度和深度均领先于全国,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已成为产学研合作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科研人员对离岗创业大多持保守态度,但积极参与创设和参股新公司,将创新资源布局及技术服务触角从成果转化链条前端向后端延伸.同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高质量可转化成果供给不足、作价投资转化方式占比低、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分析结果,从绩效评价机制改革、赋权改革、专业机构建设和全流程管理、专业教育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加大步伐,使其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强调走创新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引导、法律保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是知识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当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抑制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要从横向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完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和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2018年我国省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较低,但是转化效率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率依次递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需求、产学研合作强度对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从明晰产权、开拓资金来源和提高成果转化率几个方面论述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加深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推向更深层次,为发展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践,提出了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原始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提升农业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就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价值实现过程,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针对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状况,应通过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投入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发展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等对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珠三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珠三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展。方法:搜集、整理珠三角高校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数据,通过构建政策主体在合作网络中的广度-深度模型,找出珠三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结果:需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保证机制,并且让企业寓科技成果于产品开发和发展生产之中。构建有利的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等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结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可以有效地解决珠三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珠三角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是地方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也是高校产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产学研创新合作体系的完善,将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合作,实现知识创新成果的应用,即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行为.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层需要解放思想、科研人员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度和机制上创新;并提出了改革现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规范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创造性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总结广东引进高校大院大所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实践、创新驱动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和特征,归纳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职能,并从面向产业创新发展角度,在科技成果供给、管理制度建设、机构绩效管理、政府职能完善等方面给出促进高校大院大所科研机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对构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高校自身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认识观念和政策导向的偏差,再加上政策不配套,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严重偏低.要转变观念,落实相关法规,大力发展和扶持大学科技园、自办科技型企业、校市和校企科技合作等,多形式、多渠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研究了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的三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效应依次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行为耦合、资源耦合;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效应,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与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校企沟通渠道不顺畅等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形成校企紧密合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校企共建创新平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载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麦均洪  龙飘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110-1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转化实践中仍存在科研体量与成果产出之间的巨大反差,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因此以知识生产模式3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转化理念、合作路径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的新变革。并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转化实践中存在着物质化的成果转化理念、封闭式的成果转化路径以及单一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基于模式3理论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欧阳卿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12-118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澳门在区位人文条件、经济制度、粤澳合作及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制约其科技创新发展.据此,提出澳门应加大政策支持、提高高校院所科研能力、做大做强在澳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和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力争打造成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同时,提出广东进一步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合作机制、与澳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与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与澳门科技人才交流、构建与产业优势相互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等,粤澳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