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汉语大字典·女部》看中国的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女部字最多的字典。本文从字典中的女部字入手,以义项为线索,经过分类整理,对汉字进行形义关系的分析。首先探讨了由女部字反映的社会变迁,从女部字的渊源看以女性为中心的远古社会风貌;其次,分别从表示恶劣品德、表示对古代妇女的各种贱称、与女子附庸地位相关的几类女部字等角度,阐述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受歧视、侮辱;再次,列出对女性所褒扬和所贬斥的品行的两类字,分析针对女性的道德规范;最后,从表现妇女容貌外表以及举止神态的字,分析中国古代对女子的审美情趣。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从中发现女部字当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社会岐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认为社会歧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偏见到歧视的过程;从最初的经济学对社会歧视的研究,到今天社会学、妇女问题等研究领域,都开展了对社会歧视的研究;研究社会歧视问题,最终目标是要缩减歧视现象的产生。提出建立反歧视的社会制度和构建反歧视的社会网络是缩减社会歧视现象的两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理念普及的转型中国,网络"更年期"修辞已经成为中年妇女危机的代名词,更年期话语因新媒体的快速流播而日渐宰制中年妇女的日常生活。此议题通过聚焦新媒体对妇女更年期的文本再现,透视社会性别、新媒体技术、资本等权力关系如何交织而成具有科学权威性的医学话语。研究发现,新媒体建构了转型中国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更年期定义和中年妇女危机,强化了贬抑、歧视中年妇女的社会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4.
汉字艺术和中国的文化一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字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平面设计发展的今天,对汉字艺术的探索恰逢其时。本文具体分析了汉字艺术,介绍了平面设计的具体内容,讨论了汉字艺术在应用中要关注的问题及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继20世纪70年代学界对传统中国文学史的写作不断提出反驳和讨论之后,面向21世纪,伴随国家社会经济大发展、大转型的形势,学界又风生水起,革新思潮再此涌动。相应地,我国文学研究界希望重写中国文学史,重读历代文学经典和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呼声也开始高涨,一些有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学术构想纷纷出台,于是应运而推出了一批与时代要求相感应的全新学术专著或高校教材。其中,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杨义所著《重绘中国文学史地图》,宁宗一所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和陇上学者郭外岑著作的《重读中国文学史》(下文简称《重读》),可谓独辟蹊径,另树新帜,堪称其中的力作和代表。这不啻为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重大收获和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论建安风骨     
风骨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是从对人物的品鉴对绘画的品味中逐渐移植过来的.内容生动鲜明,风格刚健挺拔为其美学要求.建安文学的特征常被概括为“建安风骨”,但在这种主导倾向当中,建安文学风格多样,以妇女生活为题材和宴饮叙闲之作就不具备建安风骨.以建安风骨为主要特征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独特的载体,在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正是这种超乎世界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几千年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使得以汉民族文化为背景的中国人的思维、想象及创造力,都具备一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因而汉字成为了汉民族文化智慧的栖身地。这种智慧主要表现在对汉民族文化载体──汉字的理解与使用。在汉民族文化教育中,汉字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对汉字所承载的意义及其作用方面,而且对汉字的书写同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由…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禁忌语近来有所发展,已包括那些鄙视社会上某些人的词汇和用语.人们尤其注意那些被称为性别歧视语言和种族歧视语言,对此比较敏感.但不论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都仍有轻视妇女和歧视少数民族的痕迹.说话时一不小心,就会无意得罪了对方,因而有必要及时了解语言在这一方面的变化.更要紧的是,应善于体会被歧视者的感情,切不可对此麻木不仁、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的地域性关系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在日语中仍被保留和使用,并且在日语中,片假名是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出来的,平假名则是根据汉字中的草书创造的,在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吴音的保留与体现。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外,中国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渗入。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着一个叙事的纬度,其中包括再现和表达两个层面。在具体的修撰行为中,二者同时运作并交互影响。由于对客观性的追求,过去对文学史写作的研究忽视了富于文学性和修辞性的表达层面。通过对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这一个案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文学性与修辞性在文学史修撰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们存在的方式。也正是由于表达层面的存在,使得对文学史写作的意识形态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王忠丽 《职大学报》2013,(6):55-57,61
中国戏曲文学继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在选材、类型化人物塑造和时空处理等方面都表现出写意抒情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搞好汉字规范工作给予了多方面启示:确立科学、明确的定义是做好汉字规范工作的前提;从特定阶段来看,汉字规范是稳定的,但从整个文字发展历程来看,汉字规范是需要适时调整的;对汉字进行规范,要充分考虑其特点;汉字规范工作应由政府倡导,有国家领导人参与。  相似文献   

13.
六书札记     
"六书"是汉代人关于汉字构造方法的理论,但后来被演绎成了汉字结构类型的理论.本文所谈是关于"六书"的几个问题①"四体二用"是戴震在杨慎的"二象四纬"的基础上提出的;②新旧"三书说"都是对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结构类型的归类;③<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是造字方法,许慎没有关于汉字结构类型的术语;④造字是一个过程,是对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的规定;⑤汉字的构造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方法有模仿和象征两种,第二阶段的方法有借形法、加记号法和组合法;⑥从符号的角度和汉字的构造过程来看,"六书"都是造字方法,而且汉字的构造方法仅此6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彰显;中国画个性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绘画样式的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只有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才能保持中国画的纯粹性,中国画在世界艺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出土考古资料的刻划符号应分象形类和抽象类两种,从文字的性质看,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类的刻划符号和图案,而非抽象类的刻划符号。中国文字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功能来看,中国早期文字经历了从文字性符号、文字画到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的正式文字产生过程。从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和图案特别是出土的器物与殷墟甲骨文形体比较情况来看,中国早期文字性符号的起源是距今8 000—7 000年的裴李岗、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 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是文字性符号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字体系的正式产生是距今4 500—4 000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传说时代的尧舜至夏初时期。  相似文献   

16.
由李鸿章作序、赫德编辑,艾约瑟翻译的《西学启蒙十六种》,封面标明的出版时间是光绪丙戌仲冬——即1886年冬。此套丛书中的《希腊志略》一书的第二卷俄伦比亚会一节,用507个字的文言详细介绍了以呼吁停战、崇尚健康、营造民众节日气氛为主旨的古代奥运会的盛况,这是对古代奥运会最早的中文描述。此书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介绍古代奥运会的书籍,并成为中国奥林匹克历史文献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文学范畴是十分广泛的,文学教育是大文学教育,也就是文化教育。古代的文学教育途径与整个古代教育相一致,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也促进了文学教育的发展。文学教育在中国古代有很强的功利性,即道德教化功能、经世致用功能及提高文学创作和欣赏水平。古代文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传承文化,树立经典,服务现实,塑造人格,发展学术,促进创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标志设计元素的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遭到“冷遇”。我国的标志设计,应该注重延续中华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民族艺术的特长,并且将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文字作为符号的形式进行标志的创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是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新导向。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诸多艺术特征,它作为造型元素运用于标志设计中,能显示出感人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必将以其独特的个性,在标志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综合分析等方法,课题组对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如下特点:1)浓厚的宗教色彩;2)季节性;3)娱乐性;4)地域性;5)健身性.并针对以上特点,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假借是传统汉字学“六书”之一,学界一般把它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其中广义的假借也包括本有其字而不用通假,狭义的假借才是“六书”之一,但假借只是一种用字之法,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遏制汉字数量的增长,也不是为了增加某些汉字的使用范围,而只是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因而假借可以看作是中国式权变思维在语言文字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