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20,(2):30-33
菲律宾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例,其品种、产量、种植面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传统的耕种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政府规划政策中加大了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的内容,针对需求加大投入、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面对机遇与挑战,抓住契机,在农业方面加大合作的强度和规模,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云南省的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年,我有幸受组织委派在国家外专局资助下赴美国考察学习了5个月,重点对美国农业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美国从1776年独立至今,特别是上个世纪,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大国,成功经验很多,但我感到最关键的是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各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提高的效果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赖以存在的生活资料中,食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此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粮食产量对各农业政策变量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从众多农业政策变量中萃取出较为有效的政策或政策组合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使政府在进行相关决策时把重点放在敏感性大的政策变量上,为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位于北美中部,南以墨西哥为邻,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国土面积为96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世界最发达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素,但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世界银行调查(World Bank Survey(2008))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政府主导商业经营模式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下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手段、效果以及补贴强度、补贴品种及政策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变迁规律和运行效果.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和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提出优化和调整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1880~1980年间农业发展的历程,通过对该期间美国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美国农业产出的长期影响因素——农业用地、化肥及农业用动力,指出农业用地的影响力最大。并验证了农业发展的两阶段论;最后,给出了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粮农产品支持政策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支持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目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粮农产品支持政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实施各自粮农产品支持政策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政策工具方面,特别是粮农产品生产收入和价格支持、过剩农产品处理、供应控制、边界措施等方面始终存在着重大差异。多年以来,这些差异导致了许多双边贸易纠纷,并且影响着世界贸易组织旨在减少贸易壁垒的新一轮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8.
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成英 《青海科技》2004,11(5):15-17
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能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本文简述了大通县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加快发展大通县设施农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飞跃,中国传统农业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和旧式的耕种技术使中国农业发展渐渐落后,随之出现的三农问题也充分体现了现今农业中的矛盾和迷惘,但这些同时也敲响了国人的警钟,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论述的都市农业就是经过长期努力而总结出的一种综合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但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为此笔者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是南非实行农业支持政策的历史却早于我国。从种族隔离政策时期以商业农场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发展到民主选举后以家庭农场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南非农业支持的主要对象发生了根本调整。另外,为履行在WTO农业协议中的承诺,南非逐步降低农业支持水平,2005—2007年南非总体支持水平和对生产者支持水平不仅低于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中国。本文通过研究南非农业支持政策,为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业清洁生产——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强  王新杰 《软科学》2009,23(7):114-117,123
论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分析国内外农业清洁生产的情况得出,农业清洁生产是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农业输入(能量输入、物质输入、信息输入),生产系统(种殖业、畜禽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民生活),农业输出(能量输出、产品和废物输出、信息输出)多方面、分层次构建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模式,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设计路线和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豆生产及贸易的生态经济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文丽  刘爱民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13,35(11):2174-2180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全球农产品贸易量迅速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及社会经济效应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使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分别从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对我国及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大豆生产及贸易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巴西、美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生态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均较高,而阿根廷大豆生产及贸易则处于低生态效应、高社会经济效应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应值均低于这三个大豆进口来源国。因此,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大豆进口降低了全球大豆生产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提高了大豆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要保证大豆供给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应提高国内大豆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进口大豆来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细论述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三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主要做法包括发挥传统优势,创新办学内涵;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合作”、“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为“三农”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多种科技合作平台,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地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创新保障机制,发挥科技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丘陵山区以草业为基础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养活中国的问题远比谁来养活中国更重要,在分析1949到1978年间“以粮为纲”政策弊端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农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草业规划和片面“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中国西部以外地区的丘陵山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没有彻底完成;论文还估计了中国丘陵山区草业生产潜力;最后本文主张中国政府应该按照循环农业思想,把全国范围内的“以粮为纲”政策转变成平原地区“以粮为纲”和丘陵山区“以草为纲”的结合。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1.树立包括草在内的现代粮食概念;2.大力发展革业育种;3.制定切实有效的丘陵山区草业规划,划定大草原以外平原粮食产区与丘陵山区草业生产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首先用清单分析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将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和新古典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演进规律。实证结果显示:(1)考虑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反映出西南地区农业经济呈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2)环境约束下桂川渝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云贵地区,贵州农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增长与环境双重恶化现象。(3)环境约束下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但是σ收敛趋势并不稳定。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面向小农的农业科技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改善小农生计的角度出发,本文在论述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科技系统当前所独具的"行政驱动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的条块分割型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农业科技系统的公共系统与非公共系统的两分法.研究表明,虽然中国的农业科技政策具有面向小农的政策属性,但并不是以改善小农生计为导向的,因此,"以农民为中心"的思想应当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政策变革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胡树华  汪秀婷 《软科学》2004,18(6):55-58,87
中部五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概述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论述了中部农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加快中部农业发展的区域结构优化战略、产业化经营战略和科技密集区战略。  相似文献   

18.
胥巍  曹正勇  傅新红 《软科学》2008,22(5):95-99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采用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刺激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都较为重要,而东部地区的长期性政策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智慧农业模式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形成智慧农业模式,从而实现信息需求和信息提供的精准对接,更好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大数据服务平台、自动化农作物保护、农业机械智能操作和精准养殖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从技术和人才方面对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结果/结论]智慧农业模式实现了农业数据的高效收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生产灾害的提前预测等功能,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降低技术使用成本,是提高我国农业智慧化程度的关键之一。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推广应用也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刘家成  钟甫宁  徐志刚 《科研管理》2022,43(12):135-143
生产性服务带动创新是今后农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理解其作用机制及适用条件意义重大。以水稻和玉米生产外包服务为例,考察农时约束下环节作业的“时间规模”对外包服务供给的影响,进而讨论服务带动型创新模式在粮食生产不同环节的适用性。耕整地、播种、收割环节由于有效作业窗口期较长、环节作业时点相对固定,且不同地区的作业时点依纬度变化呈现先后顺序规律,环节专业化作业的“时间规模”较大,从而服务带动型创新模式具有可推广性。而病虫害防治环节作业时间紧迫,作业时点固定性程度低,不同纬度地区作业时间前后相继的规律性较弱,使得该环节专业化作业的“时间规模”过小,外包服务供给不足有其必然性,服务带动型创新模式在此类环节应用的有效性较低,未来技术研发及土地规模化、连片化提升空间规模和分工生产率差是这类环节外包服务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