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荣 《文教资料》2014,(25):167-168
时间与空间概念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历史与地图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深化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提高历史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空间概念也叫历史地理或历史地域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历史活动的空间位置;其二,指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其三,指历史活动与一定地理条件紧密联系的社会环境。构建历史空间概念,就要弄清楚构成历史空间概念的这三个方面。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充分运用相关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某一历史地域,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曾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基础也",的确,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必不可少的教具。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重大历史事件、疆域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但对于初学历史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很模糊的阶段,由于他们读书的训练先于或多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 ,共有 12 4幅地图 ,平均每章有 2幅地图。这足以说明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历史课堂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学习中恰当地使用历史地图 ,能使我们将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给我们提供想象历史的依据 ,帮助我们形成历史观念 ,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空间概念是依靠历史地图来表示的。历史地图是表明历史现象的位置和环境的工具。没有历史地图,就不可能获得空间概念;没有空间概念,要教好和学好历史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陆水滔 《考试周刊》2010,(29):153-154
历史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要完整地理解历史,就要懂得当时的地理,因而需借助历史地图。文章认为,历史地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中的地理空间概念,使教材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获得较为清晰的印象,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厘清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化一联”是指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一种方法,即历史地图图示化、历史知识地图化、历史地图文字化和比较有关联的历史地图。它是“左图右史”良好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综合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现以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为例,谈谈“三化一联”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一、历史知识地图化对于一些专题性的地图,通过描图的方法,把历史知识融化在地图中,完全凭历史地图的表象来形成历史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概念。如战国时在关中开凿了郑国渠,西汉时又开凿了六辅渠和白渠,这些水利工程具体的空间位置,通过描画《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图》,在头…  相似文献   

8.
陈建云 《新高考》2005,(1):88-89
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历史地图题即以地图作为命题素材,考查考生能否结合时空概念来理解或分析历史的发展与变迁。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对考生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历史试卷常见的三大题型(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均有以地图为情境的巧妙命题,那么,如何事半功倍地解好地图题呢?  相似文献   

9.
“左图右史”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 ,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 ,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 ,“即书而求难”的感叹。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时间和空间。历史发展的过程 ,就处在时间的演变之中。空间则是地理环境 ,是古今中外历史演出的舞台。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指出 ,“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 ,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 ,把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比作掌握整个历史的基础。显然 ,要完整地理解历史 ,就…  相似文献   

10.
李奕 《中国考试》2003,(5):8-49
空间概念的形成从地理学习的一开始就是最基本的。复习到今天,同学们或许有这样的感觉,手中拥有一本地图册,其作用远远胜过所有的课本和参考书。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一张地图所承载的地理信息远比同样篇幅的文字要多得多,并且还包含着文字内容所难以描述的空间结构概念。因此说,在最后的复习中让自己在头脑中形成结构化的空间概念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图是符号直观教具之一,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且教师对地理空间能力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容乐观。"心理地图"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心理地图"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空间概念,最后形成地理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掌握知识、形成科学的空间概念。一、学好历史,首先要充分发挥历史地图这一直观教具的作用历史教材离不开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图中蕴含着各方面的历史信息,政治上有疆域图、布局图,如《唐朝疆域》等;经济上有农作物、工业分布图、运河图,如《唐朝手工业分布图》等;军事上有战争形势图,如《战国形势图》等。读图可帮助学生借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地理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有助于讲清历史概念,并突破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必须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没有历史地图,不易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脱离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历史事件,是不会给学生形成完整而深刻的印象的。这即是说,历史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具有时间的连续性,而且在空间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地理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有助于讲清历史概念,并突破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初中历史地图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和善用历史地图,发挥它的优势作用.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长久以来,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重时间轻空间,不能很好地依托特定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深度理解历史问题。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充分运用地图可以矫正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笔者就此谈一谈地图融入历史学习的益处和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素之一。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地理沿革》一文中也强调:"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不确实,譬诸筑屋而拨其础也。"历史地图能使比较清晰的历史概念和影像在学生大脑中再现,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所谓"左图右书"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对历史地图的运用的一些浅见。一、化繁为简,理清头绪,形成历史空间概念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如果  相似文献   

20.
把握历史空间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与特定的空间相关,离开了空间,历史事件、历史进程、历史现象就无从谈起,因此,把握历史空间概念显得尤为重要。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