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国际部正式成立于1973年。三十四载春风沐浴,三十四载不倦耕耘,国际部宛如一株翠绿的小苗,而今已长成了葱笼的大树。今日的国际部已经是拥有教学班30个,外籍和港澳台学生813名,教职工65名的北京市建制最早、规模最大的国际化小学,并被誉为“世界小窗口,小小联合国”。先后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外籍和港澳台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把友谊的种子播撒世界。学校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中学建制的兼收中外学生的完全小学.学校始建于1956年,时为外交部子弟小学.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两位王子曾在此就读.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芳草地学校。1973年,学校开始规模接收驻华使馆人员子女、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1981年,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2008年,学校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开始集团化办学。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校九址的办学规模,以"开放融合、名师荟萃、生生幸福、品质卓越"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5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4人、  相似文献   

4.
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创办于1994年9月,是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兴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学校现有"一校三址"即总校(中国部)、国际部、天津分校,"一校两制"即中国部九年义务教育和外籍学生(K-12)国际教育。国际部和天津分校承担着从幼儿到高中共700余名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198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2008年经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批准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到校视察,慰问中外师生。学校以"开放融合、名师荟萃"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管理》2006,(9):I0003-I0004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中学建制的兼收中外学生的完全小学,始建于1956年。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受外籍及港澳台学生入学。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89个,学生3327名(其中外籍和港澳台学生813名),教职工224人,北京市骨干教师14人,朝阳区骨干教师38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19人。多年来,芳草地小学形成了自己优良的办学传统,中国学生的外语和外国学生的汉语成为学校的两大特色课程,以“名师荟萃,开放时尚,教育质量高”享誉海内外。近三十年来,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  相似文献   

7.
何伟 《教师》2009,(18)
据新华网2006年底的统计,上海全市接收外籍学生资质的学校已经达120多所.在这些学校学习的外籍学生,主要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而来到中国.他们有着特殊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的到来,既为上海国际学校的开办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上海普通学校注入了一股多元文化的气息.对于接收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的普通学校来说,这些变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混合编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和谐相处,形成一幅学校美妙的共同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的到来,既为上海国际学校的开办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上海普通学校注入了一股多元文化的气息。对于接收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的普通学校来说,这些变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混合编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和谐相处,形成一幅学校美妙的共同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0.
我在学校国际部执教“零起点”汉补班已有两年,所谓“零起点”汉补班,是指来自国际部2-6年级,汉语为“零起点”的外籍学生,这些学生的汉语课程在汉补班上,其余课程回行政班学习.这两年我和同教零起点汉语补习班的老师在集团的带领下,一起研究和学习,探索汉语“零起点”教学模式、编写汉语“零起点”口语教材,这些实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促使我对汉语“零起点”课程不断反思.现把我亲身经历的课程故事做一个梳理,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刘琼  董小敏 《现代教学》2015,(Z1):55-56
上海国际教育发展迅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出现了大量国际学校与公办学校国际部,这些学校集聚了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国际学校以及公办学校国际部,在开展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开放性、包容性,而且能在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上走出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新路。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仁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4,(7):82-82,F0003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五中”)建校于1954年,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975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招收外籍学生的公立学校,迄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千多名国际学生到校学习。1989年成立国际学生部,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国际部的公立中学。1994年被国际文凭组织吸收为国际文凭学校,并指定为亚太地区总部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的示范校。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地处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步发展壮大。是一所现有一校三址,111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员工规模办学的大校。“一小”2003年成立国际部,具有招收境内外外籍学生的资格,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转化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拟从三个典型案例分析当前我校国际部师生关系的基本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对国际部特殊学情、特殊课程进行介绍,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实际工作和学习经历从三个方面就如何理顺师生关系提出方案:1.把教师从讲坛上请下来;2.理解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3.矛盾转化法。  相似文献   

15.
来沪外籍人士逐年增加,其子女教育问题成了上海对外开放工作的一部分,文中选取11所接受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中小学,从外籍学生和家长层面考察随班就读的原因,整理随班就读的类型与流程,从学校层面考察校园中针对外籍学生随班就读而开展的跨文化教育与管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位于春城昆明主城区东侧,其前身分别为昆明市第三十三中学和昆明市第三十五中学。199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挂牌成立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学校现设初中部、高中部、职业高中部(职业中专)和国际部四个部分。职业高中部开设泰语、越语和英语班,国际部以办出国预科班为主,开设英语和德语班,兼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2.8亩,现有4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班,普通高中12个班,职业高中4个班,国际部6个班,在校学生1603人;有教职工181人,外籍教师15人;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62人。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五中")建校于1954年,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975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招收外籍学生的公立学校,迄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千多名国际学生到校学习。1989年成立国际学生部,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国际部的公立中学。1994年被国际文凭组织吸收为国际文凭学校,并指定为亚太地区总部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的示范校。五十五中有着辉煌的历史,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现代化教育技术实  相似文献   

18.
言传身教,外籍教师扎根学校
  “这里的学生很可爱,很好学,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友好,这份感动让我选择将青春献给明照。”17岁来到中国,25岁结缘于明照,深受学生爱戴的吉田耕平是学校的资深外籍日语教师,在这里执掌教鞭七年。吉田先生自小就深爱中国文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一直把维护中日友好关系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参考》2009,(9):I0002-I0003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地处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步发展壮大,1998年创办寄宿部,2003年新建天秀部,由最初的一处校址发展成为一校三址,拥有118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员工的规模办学的大校。2003年成立国际部,获得招收境内外外籍学生的资格。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  相似文献   

20.
柯斌 《上海教育》2010,(22):70-70
金苹果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乃至世界各地。住宿学生每周一到周五都待在学校,有的外籍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待在学校。他们每天在寝室的时间平均都在10小时以上,因此,在这里,学生厌学心理、自卑心理、早恋心理、倔强心理、考试过度焦虑心理、离异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情绪等,往往暴露得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