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为人"的艺术,"育人"、"立人"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又是一种"人为"的艺术,"育人"、"立人"又要人(教育者)来完成。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仅有知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智慧,即"对情境的认识、辨别和顿悟"(美国学者里弗语)的能力。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得更直接,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为人"的艺术,"育人"、"立人"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又是一种"人为"的艺术,"育人"、"立人"又要人(教育者)来完成。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仅有知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智慧,即"对情境的认识、辨别和顿悟"(美国学者里弗语)的能力。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得更直接,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为人"的艺术,"育人"、"立人"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又是一种"人为"的艺术,"育人"、"立人"又要人(教育者)来完成。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仅有知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智慧,即"对情境的认识、辨别和顿悟"(美国学者里弗语)的能力。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得更直接,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高金凤  沈勇 《江苏教育》2023,(38):21-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的原则,梳理提炼办学历史,在创新实践中形成建设新时代“儿童号”的主题文化,确立“学以立人”的教育主张,围绕“立什么人、何以立人、如何立人”,建构与实施“中国儿童号”课程。“中国儿童号”课程的价值目标是培养“聪慧、悦纳、担当”的实小学子,涵育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公民。课程内容包括三个维度:贯彻方针,深挖国家教材育人价值;对话新课标,提升学科整体育人价值;观照儿童,彰显校本课程育人成效。学校通过环境熏陶、体验浸润、任务驱动推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5.
孙君习 《考试周刊》2010,(13):58-59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以立人,是语文的基本目的与任务。语言不仅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存条件与存在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运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  相似文献   

6.
润物无声ABC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一门艺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一种为上的教育境界。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谈不上“境界”,更谈不上“自成高格”。但是,我深深地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遵循以德育人、“情育人、以心育人、以爱育人的教育原则。努力追求“澜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紧紧把握教育的本真,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了打造学生的“四味”人生育人目标,让学生成为有“文”味的人、有“趣”味的人、有“情”味的人和有“美”味的人,让教育更真实,让学生更有味。校园生活因而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创造,  相似文献   

8.
当国家从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转向提高GNH(国民幸福指数)时,社会开始走向“以人为本”;当教育开始从服务于“上层建筑”、“生产力”转向培养“人”时,社会开始走向了人:当教育由培养作为社会工具的“政治人”、“经济人”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发展”的时候,社会才真正实现了“育人为本”。鉴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理解的工具化、抽象化.在国家提出“育人为本”的工作指针时,我们就更需要理解教育所指向的“人”。  相似文献   

9.
“双减”正在推动教育生态的重构,呼唤家校社进一步协同,构建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育人体系。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它专注于可持续性、发展性和效能感的研究,与家校社协同育人高度契合。扬州市梅岭小学基于ESG理念,通过重新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关系,形成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了家校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样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育人”,而不是“制器”,即教育本身并不一定产生直接、实质的经济效益,而在于使受教育者“变得更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调整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语)。既然如此,那么,具有如此重要导向作用的高考作文,就不能不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只有当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才能真正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界定“生态·智慧”课堂的内涵与属性,明确“生态·智慧”课堂是将生态课堂与智慧课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是基于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的智慧型生态课堂,具有思政性、生态性、智慧性和动态平衡性四种属性;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搭建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共建共享教学(学习)资源—打造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师师、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实现师生共长;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并实施了基于线上线下智慧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的“定目标—创情境—明分工—互合作—共成长”课堂教学路径,打造“有灵魂、有活力、有智慧、有秩序、有效果”的“五有”课堂。  相似文献   

12.
洪宗礼先生的语文教育“链”思想既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也非常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和培育,充满“教文立人”和“学文立人”智慧的宝藏。对学生而言,就是在“深读”“提炼”“思辨”“痛苦”“迁移”的历练中自然、渐进地培育和提升人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正视现实,勇于担当,用好教材,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难,这是大部分老师的共同体会,但相比育人来说,育人更难。从终极目的来看,“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指向。能教书不会育人,极大部分教师都处于这个层次。把满座的学生都转换成分数,用分数来定“优生”、“差生”。教师自己也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成绩,为能教出高分而沾沾自喜。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属凤毛麟角了,占的比例不高。育人的人是把学生当“人”看的,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分数。  相似文献   

14.
韩素静 《班主任》2012,(4):18-20
假期,沉迷于张文质老师犀利而细腻的文字,读他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循舌的授权》,一边读一边思考。是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人”,立“人的外在形象”,立“人的内在生命”。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朝着这个目标行进吗?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人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人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沈菡 《现代教学》2013,(7):117-118
“育人”既是理念,也是过程。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多地应该考虑的是育人的“过程与方法”,即通过我们的教学要培养怎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双基”教育,在学科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应重视音乐教育在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完整人格的建立、个性均衡的发展、思想的宽容、对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等多方面的重要教育作用。而技能的培养是作为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的一种必要手段。音乐学科育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学科的育人在于它的形式,更在于它的内涵。要使音乐的美能够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美的熏陶,教师就要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具有挖掘美的能力,具备能传递美的技术和艺术。在不脱离音乐学科本位的基础上,无缝衔接、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这才是我们应该不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三型校园”建设中“三育人”工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高校“三育人”.工作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节约型校园建设、关爱型校园建设、文化型校园建设”(以下简称“三型校园”建设)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创设了重要载体,也为高校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下简称“三育人”)的实效性创造了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为专业教育特色。专业教育特色体现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上,结合的深层机缘在于确定专业主体地位,发挥专业主体功能。专业主体化教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本质性教学创新,它作为一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建构和运行,必须以专业办学自主为前提,依靠专业力量打造教学团队,放大育人智慧;依托专业主体寻求合作机缘,开辟教学新路;依傍专业优势吸纳产业资源,建设项目课程;形成专业与企业(行业)“双主体”合一、教学与生产“双项目”同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组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情 《江西教育》2024,(19):87-89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并在劳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与核心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的品德,使其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本文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课程改革能否扎实有效地挺进纵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有没有真功夫。教师的真功夫是什么?教师的真功夫就是要有真正的学问。即宏赡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技法”之类的东西。可以说,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育人的“根”,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是很难生发出教育的激情、智慧、艺术及其创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