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家新闻”,是新闻家族中的“状元”与珍品,有的专家甚至认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一生中能立志抓出三篇真正优秀的“独家新闻”,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名记者了。记者想要在大庭广众、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抓出“独家新闻”,本身应具备哪些“超常”的内在素质?在众目睽暌、“真相”已大白于天下的情况,记者怎样才能抓出与抓好“独家新闻”?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鲜桃与烂杏     
北京有一句俗话:“楞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仔细品评这句话,颇有道理。鲜桃,贵于“鲜”。报纸上的新闻,也应该有这么一股子鲜灵劲儿。就是说,力争做到标题鲜、内容鲜、写作方法鲜,只要读者打开报纸,它会自动跳进读者眼帘,迫着他们去阅读。不容讳言,目前我们有的报纸上,真正够得上“鲜桃”的好新闻还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3.
王雷  孙茗 《今传媒》2005,(10):21-22
独家新闻从来就是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更好更快地满足受众“欲知、应知”的主要新闻报道形式。但是,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等多方面的原因,新闻媒体获取传统意义上的绝对的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因此,有必要探讨相对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才能更好地鼓励记者去争取获得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报道面临的困境当前,各家新闻媒体一方面是在挖空心思,想发出自己的独家新闻,以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应该说,这种努力的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另一方面,这些媒体也强烈感到,要想获取一条绝对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是越来越难。探究原因,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打鱼莫凑人多处。”搞新闻报道,要独具慧眼,善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国有句成语叫“独辟蹊径”,指的是自己开辟一条路,独创一种风格或新方法。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新闻记者只有“独辟蹊径”,下功夫采写独家新闻,才能抓出受人欢迎的好作品。1986年7月27日,陕西日报刊载了我写的《世界珍禽朱鹮趣闻》。随后,中国新闻社也向港澳地区和海外报刊发稿;同年10月13日,欧洲《时代报》也刊载了这篇报道。这  相似文献   

5.
周金泉 《新闻前哨》2023,(22):43-44
消息、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可形象地称之为新闻报道的“三板斧”。本文就如何写好“三农”领域的消息、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分享实践体会,为新闻采编人员做好“三农”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要重视抢好第二落点。所谓第二落点,就是别人抢上了新闻报道的“头班车”后,自己从中挖掘出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独家新闻,以掀起第二个冲击波,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么,怎样抢抓第二落点,做足自己的独家新闻呢?为此,笔者试举贵阳两家市场化报纸的这方面报道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为什么单单青睐《新闻前哨》?记得1992年冬我刚入伍不久,营里就让我负责全营的新闻报道工作,以改变新闻报道落后的局面,原因是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发表了文学稿件.我自信写新闻稿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便满口答应下来,还立了到年终要夺得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军令状”.谁知3个月过去了,我一篇稿也没见报.望着草稿纸上一篇篇的“四不像”.我急得团团转.这时教导员出差带回来几本《新闻前哨》.望着装帧精美的她,我急忙打开细读.她栏目多,内容丰富,知识性实用  相似文献   

8.
在如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谁的独家新闻多,谁的特色鲜明,谁就能吸引较多的读者,就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独家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家新闻传媒率先发现并报道的重要新闻。既要“率先发现并报道”,又得“重要”,说明独家新闻采之不易。因此,在信息源有限,在“统发稿”居多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多地采写出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独家报道是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然而,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甚至值得花相当功夫去研究的是;编辑如何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在以读者为本位的前提下,把新闻做得更好,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9.
谈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几乎每一个记者,清晨走出家门的时候,都希望这天能抓到独家新闻。几乎每位读者,当他打开一张报纸,常常希望看到一篇乃至若干篇独家新闻。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报纸都提过一些响亮的口号,如天津日报的“抓活鱼”,沈阳日报的“把带露水的鲜花奉献给读者”,辽宁日报的“敢开第一腔”……,无非都是为了激励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抓到更多的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报纸的支柱。如果一家报纸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从事新闻工作4年多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也有忘不掉的苦涩,最难忘的是发表的两篇“处女作”。1993年,我怀着对新闻写作成才的向往来到分部报道组学习。那时,白天拼命采访,晚上加班写稿,天天如此。但通往新闻报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满怀希望地将一篇篇稿件投向绿色的邮简,可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眼看一起学习的报道员小彭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了铅字,我是又嫉妒,又着急,不住地埋怨自己不中用,同时脑海里又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一天,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报道:烟台某乡镇党委做出规…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否拥有独家新闻是一家媒体能否独立存在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时代,拼抢独家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于段。什么是独家新闻?日本《大众传播用语辞典》对独家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独家新闻是“抢在其他新闻报道机构前面,只有一家单独发表的重要新闻,以及那种新闻素材”。这个定义仅概括了独家新闻其中的两个本质特征,并不十分全面。  相似文献   

13.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14.
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入伍五年,先在炊事班烧了一年火,又在电影队放了一年电影,尔后才算真正干起新闻报道工作,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230余篇,其中有力篇获奖,1994年获空军新闻报道三等奖,1995年获空军新闻报道二等奖。他,就是空降某师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上记者”的战士报道员李坤。李坤在新兵连时,虽然被分配在炊事班烧火,但他那颗不安分、年轻的心却时时不能平静,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可敬可亲的战友,又使他那支在中学时代引以自豪的钢笔又开始“忙碌”起来。可惜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短短两个月,他写了近百篇诗…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传播领域“买方市场”的形成,“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成为各个媒体新闻报道着力的核心所在,竞争也愈演愈烈。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很多新闻媒体都在以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断加强“独家新闻”的策划与报道。目的在于以“独家产品”造成独家影响,形成独家魅力,塑造独家品牌,以赢得更多的受众,占取更大的新闻传播市场。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景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新闻才称得上是“独家新闻”,我们将从新闻传播的完整过程出发,对“独家新闻”的内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使大家对独家新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张晋 《当代传播》2004,(4):103-105
新闻报道竞争中除抓独家新闻,“先发制人”之外,抓好深度报道,“后发制人”,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深圳特区报》是地方报纸,其所开辟的“南粤新闻”版对广东新闻的报道,有时在时效上不及兄弟媒体,深度报道乃是它弥补自己先天不足的一个重要策略。一、勇于出新,开掘“后发制人”的深度1997年,在被舆论界称作“第三次思想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向自诩是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国家,西方国家也一直强调他们是高度尊重新闻自由的。多年来,世界人民通过西方的新闻报道,早已领教了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以来,美国当局对待新闻报道的做法,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又一次自我诠释,使世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面目。西方主流媒体怎样报道对南联盟的空袭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例。——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武制造舆论。1998年9、Ic月,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8.
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各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时间差,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新时期下,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新闻报道是否成功?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人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来比喻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周全、妥贴,但它却道出了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不写千人一面的大路货,要多写“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中获二等奖的述评消息《国庆放长假,消费掀热浪》,就是一篇视角独特,“人无我有”、发人深思的独家报道。生活是经济报道的源泉。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新闻线索。可许多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有的人不以为然,让新闻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了;有的人却从中看出了“门道”,写…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