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庞红 《辽宁高职学报》2014,(4):74-75,78
综合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方向。综合实训实验室是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主要场所。综合实训室能最大限度地模拟生产一线的生产条件与环境,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实训教学场所。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应以实训课程的需要为出发点,配合实训教学灵活、开放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利于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要灵活安排实验时间及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室是完成课程实验和实践的主要教学场所,是实现实践教学任务目标的重要平台。它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将直接影响到高职实验及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研究一种高效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运行管理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出一种基于流程管理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基于"流程管理"的实验实训室新的运行管理模式。经过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年的管理运行,工作效率提高了近67%,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训室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仪器设备闲置,实训教学队伍发展滞后,实训设备不足、仿真度不高,这些都制约了实践教学,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对策:改革实训室管理对实训室进行合并重组,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对实训教师有计划地安排进修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实训室硬件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正常有序、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
高职专业课教师融入实验实训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高职实验实训教学人员及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专业课教师融入到实验实训室参与建设与管理,不仅解决实验教学人员数量不足、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而且为专业课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好的场所。文章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条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作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与就业能力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实训教学和管理水平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呈现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实训室功能的多样化等内涵与特征,针对高职实训室管理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通过构建管理系统平台,优化实训室管理队伍结构、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协调创新等对策提升高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251-254
分析了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验实训室建设对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优化理论的指导下,针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训练现状,提出了实验实训室建设要以学生为本的思路,完善实训考核机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现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助理实验员的选拔、培训上岗、考核、保障等四个位点和学生作为实验实训管理的责任主体,构建了学生参与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实施"四位一体"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实训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效地解决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缺乏问题,整体提升了实验实训室的应用效果,真正实现学校、学生、教师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是搭建专业教育和行业之间的桥梁,它既包括由学校主导建设的各种专业实训室,也包括与企业在校内联合挂牌的实训室。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完善和提高实训室教学条件、制定科学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及构建"五引入"校企合作实训模式等措施加强其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从而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职教育现代物流专业实训的现状,针对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筹建物流专业实验实训室,详细阐述中职现代物流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方案、实训功能及实训硬件、软件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刘志梅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1):84-85,88
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是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而实训教学的开展要在各类实训室(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炮制与加工方向)专业,加强了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课间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工程训练中心"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大工程背景,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有着其他实验室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对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及开放机制。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训练有机融合,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及PDS(PLAY,DESIGN and STUDY)创客空间等"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使工程训练课程从单一技能训练建设成为"一教三创"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2.
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是培养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师群体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教科研转型升级,实施精准培训,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局限和具体功能基础上,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实现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培养具有极强的产业技能特点,需要给予被教育者服务和管理两种技能训练。“武夷模式”在于探索校企资源共享,专业教学与企业运营相结合,以学生为管理与服务主体,通过输出管理,提升酒店的文化内涵和管理水平。“武夷模式”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提高管理技能培养水平,服务教学与企业.带动学科进步,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科研深入,形成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和共赢。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教师教育向来是傲立于世的,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尤其愈近上世纪90年代,曾对德国教师教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二段式"结构安排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其中,"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尤为引人注目,由其引发的后续铺展为德国的教师教育起到了及时补偏救弊的作用。文章试对这一实验的发轫背景、发展简历、以及"中心"现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作一探析,并在文末最后对"中心"的特色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开展及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浅谈广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广州职业教育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数量不足,师资结构、师资来源、职前、职后师资培养不合理,高水平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太少。职教师资现状已经影响和制约了广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本文从广州市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加强"非定向"的职前培养、坚持师资来源的"多元化"、构建"终身化"的职后培训体系、制定职教师资评价标准等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制约着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却有赖于制度的约束和保障。由于缺乏权威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准入制度,致使教师的培养制度不能准确地定位,很难在现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内打造出理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不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更加阻塞了教师通过在职实践实现自觉专业化的通道。因此,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物流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了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优化了教学设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我省区域实践教学资源的示范辐射与共享推广,对我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校内的教师教育资源,构建了一个包含"未来教师空间站"、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创新体系的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促进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推动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Kumaravadivelu"后方法"概念的提出使外语教学摆脱了"方法"的束缚,使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语言教学与教师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使外语教学实现理念更新的同时,它也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针对我国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借助库氏"后方法"教学的三大参数和"宏观策略框架"来探讨其对我国英语教师在职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初期师资极度匮乏之时,是对传统师范教育观念的一种根本性推翻,是一种本土化的中国师范教育改革探索,它有自身的理论基础.艺友制教育强调"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培养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对当今教师教育教育改革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