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凯 《家庭教育》2010,(5):32-33
目前孩子交往的一些现状 您或许有这样一位孩子:平时不怎么见他和同学出去玩,周末他也整天待在家里;你看不到他的朋友,也看不出他与别人有什么交往。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说话和表露自己,总 喜欢一个人单独待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合群,不愿与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不爱交往的个 性,一经形成,将会阻碍他今后的成长,影响其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强调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在交 往中健康成长。  首先,针对孩子内向性格形成原因,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调查 了解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 ,孩子…  相似文献   

3.
出场宝宝:尹毅峰性别:男 年龄:4 岁叙述人:毅峰妈妈专家名片冯夏婷 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专家点评社交情况分析毅峰属于典型的外向型孩子,会主动与人交往,活泼好动,闲不住,当别人不和他玩的时候,他还是不肯放。这都不是缺点,而是他独特个性的表现。给家长的建议家长可以多让毅峰与他人交往,只要在旁陪伴并保证他的安全就可以了,比如提醒孩子“旁边有湖,小心别靠太近”,孩子们发生冲突有危险时要出面干预,其他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因为孩子通过与人交往可以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别人不愿意继续玩,强迫是没有用的,别人会…  相似文献   

4.
从上面的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之间的交往并不简单,其间至少涉及了三个主要的因素:(1)孩子的特性;(2)交往经验与技巧的培育(包括成人的交往榜样与对孩子的交往鼓励);(3)周围的环境。如果孩子天性乐群,您又在生活里注意了孩子交往经验与技巧的培育,周围又有适宜的交往环境,那么您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即使年龄还比较小,但也具备了良好的交往潜质。好,现在就跟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的测验吧!看看在孩子与同伴交往中,您为他做了什么,孩子自己又有着怎样的基础。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测验并非严格的孩子交往测验,只是一次增进我们自我了解与了解孩子的思考,是一次初步的交往评估。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上像乐乐和小宇这样的好朋友也有好几对,家长也常说:“我这孩子一到家就只讲某某怎样怎样,从来不提其他孩子的名字。是不是他不懂得和其他同伴交往呢?”有的家长还为此要求给孩子换座位。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怎样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然后,我以自己为例告诉小朋  相似文献   

6.
山东淄博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成绩还好,但太敏感、脆弱。害怕接触陌生人,遇到不愉快的事会伤心,甚至哭泣,别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他会感到很受刺激而异常激动。我们担心,将来他怎么适应社会?现在我们该怎么教育他?答:性格上比较内向、忧郁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及时地给予帮助。1.多鼓励。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并要告诉他在交往中应注意什么,应采取哪些不同的方法来避免感情冲动。2.要冷静。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如发脾气、哭闹等,要弄清情况,酌情对待,不要迁就,也不要动不动就惩…  相似文献   

7.
从很多方面了解到你们对于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担心,由此引起的与孩子的冲突,以及为此感到的烦恼。先让我们来看看异性交往在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将来孩子不可能生活在只有同性的环境中,我们也不希望他是一个不会人际交流的人。同时我们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天生什么都会,与异性相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锻炼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挫折和不幸遭遇的磨炼。男女同学之间交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在智力方面。男女生的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  相似文献   

8.
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宝宝缺乏交往能力、不能与伙伴和睦相处、缺乏分享意识等表现感到担忧。确实,这些都是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毛病,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位专家曾经讲过“,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有伙伴,让他在伙伴中学习人生。”由于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导致他们没有玩伴,缺少交往的机会。孩子童年伙伴的缺失,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个缺陷,所以,父母要为孩子的交往铺路架桥,为孩子结交伙伴穿针引线,教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人分享,和睦相处,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伙伴意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种孩子:害羞、胆怯、孤僻、沉默寡言,在听课时,让他回答问题,他会嘤嘤地哭起来,不管问题有多容易,也不管自己是否能回答出来。他经常是一个人独自玩耍,从不愿多与人讲话,如果硬逼着他与人交往,就会表现出惶恐不安的样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老师和家长称之为“不合群”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表面看上去老实、听话、不惹是生非,因而也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甚至赞赏。但是,他们内心却多疑、敏感、任性、畏首畏尾、懦弱。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不…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交往中我们所展示的是我们的家庭和我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我们就是家庭的形象代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使他耳濡目染,使他形成了带有自己家庭文化特征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交往中最能直观感受的就是礼仪,礼仪是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直接表现。礼仪教育就是要有目的地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基本行为规范,使他成为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见面礼仪五要点礼仪就是当别人在看着你和听…  相似文献   

11.
江苏徐州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原先我们母女关系不错,女儿有什么事都会告诉我。可现在与我越来越疏远,放学回来走进房间,就把门一关,跟我们很少说话。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她有一个日记本,而且还上锁。有一次,她忘了上锁,我翻了翻,其实也没什么。可为什么越是长大离我们越远,怎么了解孩子的心理?答: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与同龄人交往多于代际(孩子与父母间)交往,不像以前那样依恋大人,这是青春期孩子心理的需要,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不注意沟通,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下建议供你参考。1.变换角色。…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一个孩子童年的交往能力的形成对其成年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影响。但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切忌以下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徐福生家长问:我儿子今年读初二,是个腼腆、害羞的男孩子。他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得不发言时会脸红,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见到陌生人或同龄女孩,他也爱脸红。别人笑他像个大姑娘。这使他害怕出头露面,害怕与人交往。我们希望他能多参加些集体活动,可他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回避与其他孩子的交往。您能告诉我孩子为什么如此害羞吗?我们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另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还有一个孩子,他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医院检查,直到9岁他讲话还不通畅;读小学时,他举止木讷,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态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1.隔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未认识到孩子交往的价值,不帮助、不赞成甚至阻挠孩子的交往,使孩子在家中缺少甚至没有同龄伙伴。2.控制型。由于双亲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闯祸或发生意外,对孩子的交往对象  相似文献   

16.
父母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很多父母为此发愁: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以后会不会成为自私的人?其实,孩子之间的分享并不仅仅是把玩具借给伙伴那么简单,如果孩子不愿意借出玩具,也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自私的孩子。在孩子的交往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还是让我们走进观察室,细细体验一回吧。  相似文献   

17.
篮子:你好!我儿子今年读初二,是个腼腆、害羞的男孩子。他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得不发言时会脸红,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见到陌生人或同龄女孩,他也爱脸红。别人笑他像个大姑娘。这使他害怕出头露面,害怕与人交往。我们希望他能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他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回避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你能告诉我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害羞吗?我们家长又该怎么办呢?家长李用李用家长:很能理解您此刻的心情。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当家长的,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泼主动些,尤其是男孩子。害羞的孩子总是避开其他人,一般他们显得比较胆怯、易受惊吓、爱怀疑、扭捏…  相似文献   

18.
三四岁的孩子开始有了性格倾向,到了五六岁,性格特征就越来越明显。他是外向型的孩子还是内向型的呢?您需要成竹在胸,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 内向型:心理活动往往不表露出来,沉静,寡言,稳重,处事谨小慎微,反应缓慢,敏感,顾虑多,交往少。 外向型:心理活动常常表现出来,热情,开朗,活泼,好动,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于交际。 两种性格孰优孰劣呢?应该是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就拿人际交往来说吧,外向型的孩子喜欢交往,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这个社交变得频繁而且重要的时代,交往更成为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孩子的社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你发现他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还能改变吗?内向的孩子也能在交往中如鱼得水吗?社交能力,到底是一种普通智力,还是社交商提法更为科学、准确?互联网迅速发展,使社交一词有了新的含义。网络社交和真实社交有差别吗?让我们一一解答上述问题,帮你找到孩子社交发展中的一系列密码,优化养育,培养出受欢迎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社交变得频繁而且重要的时代,交往更成为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孩子的社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你发现他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还能改变吗?内向的孩子也能在交往中如鱼得水吗?社交能力,到底是一种普通智力,还是社交商提法更为科学、准确?互联网迅速发展,使社交一词有了新的含义。网络社交和真实社交有差别吗?让我们一一解答上述问题,帮你找到孩子社交发展中的一系列密码,优化养育,培养出受欢迎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