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一直是当前国家和人民群众十分重视、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检察工作中.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发现、查处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对此.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应认真反思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所在,积极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工潮”是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一方面民工为经济、社会进步和城市正常运转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民工犯罪问题却日益突出。民工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 ,除个人 ,社会 ,直接诱发等因素外 ,还包括 :文化冲突、道德观念差异 ;城乡贫富不均 ,导致心理失衡 :人格被歧视 ,诱发犯罪 ;劳资纠纷处理不当 ,激化矛盾 ;综合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泊。关注民工弱势群体、关心民工的心态和情绪 ,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维护民工法定权益 ,预防民工犯罪 ,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犯罪与大学生犯罪心理息息相关。大学生犯罪心理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在其不成熟心理、畸形需要、错误的价值观等内在不良因素的驱使下形成的。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贪腐犯罪的主要心理生成机制是腐败官员对不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权力投入不正当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即是其腐败心理的外化。领导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探究腐败官员实施腐败行为背后的腐败心理,并觅寻与之相对的化解对策是我们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领导干部贪腐犯罪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从心理透视与矫治的角度思考对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的研究主要从未成年人个体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探讨,并取得了一致性的研究成果,但研究都仅仅只关注到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时的状况。然而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能追溯到婴儿期的教养缺陷,文章就以犯罪学、发展心理学为依据,从时间纵向角度来论述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以及依据家庭在个人婴儿期、幼儿期、小学儿童期、中学生期的不同功能来探讨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张峻 《湖北教育》2009,(2):40-41
反渎职侵权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受理侦查渎职侵犯犯罪,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人权犯罪(即职务侵权犯罪)实施法律监督。面对新时期新形势,领导要狠抓反渎职侵权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因此导致女性的犯罪率也在逐年攀升。探讨其犯罪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女性犯罪的原因,除一些封建和旧的思想因素存在以及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变以外,女性本身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个人主观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等原因等等,无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给她们的心灵以重创,在她们心理承受不住时,就会走向极端,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9.
"疆独"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对"疆独"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作为犯罪心理成因之一的个人因素,包括"疆独"分子个人的不良需求、个人品质低下和反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著;"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心理支柱是犯罪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犯罪人相互间的模仿与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有序心理互动、他人的教唆、暗示,来自组织的命令或强迫等。"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内隐的,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国际大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支配着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具有广泛性、残暴性、侵财性、智能性等特点,引发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社会环境导致的价值观沦丧、教育失衡带来的个性心理残缺、法制观念薄弱产生的认识错误、经济困难引起的生活窘迫等原因所导致。遏制和减少大学生犯罪,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重视心理干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犯罪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和现象,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偏差形成的因素,并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与犯罪关联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犯罪的类型和原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力,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和特点,并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犯罪具有以下特点:犯罪主体广泛,犯罪类型多样;犯罪手段智能化、高科技化;犯罪动机复杂化;犯罪突发性趋高;犯罪时间呈一定的规律性。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大学生犯罪,应加强法制教育,重视心理辅导,完善家庭教育,加强校园管理,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犯罪原因非常复杂,它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犯罪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已达成共识,但在究竟哪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当然,现代犯罪学家大多倾向于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然而,既然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是通过作用于心理促成犯罪行为,就必须探讨犯罪的心理动因。精神分析学作为深蕴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有助于我们揭示犯罪的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5.
传统犯罪学侧重研究犯罪和犯罪人,而忽视了对被害人的研究。研究被害人的目的在于促使潜在被害人和被害人发现并消除自身存在的易被害因素,以防其被害或再度被害,从而实现被害预防。大学生被害预防是建立在犯罪被害预防理论基础之上,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的被害预防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新的形势下,高校、社会和个人被害预防责任的分担成为新的被害预防的途径。加强被害预防理论教育、被害预防行为教育、被害预防心理教育和被害预防技能教育应是加强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峻 《湖北教育》2010,(3):44-45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九章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其法律含义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活动秩序,  相似文献   

17.
陈道明 《教育探索》2008,(12):130-131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犯罪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通过分析犯罪青少年学生心理特质结构的人格心理、认知价值、意志自控、需要动机等特质因素,探讨、解释其犯罪的心理成因,对于预防青少年学生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进而预防犯罪,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和特点,并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对现实的犯罪形势做出概括性估计,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宏观社会环境原因、微观社会环境原因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原因,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社会腐败行为,社会危害大,后果严重.但在打击渎职侵权犯罪时,在量刑上却普遍偏低,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该现象的成因,寻求科学的刑罚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拟通过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