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婷 《湖北档案》2011,(11):2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据此,档案馆应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是弘扬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社会各方面工作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达此目的,首先,广大档案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破除为收集而收集、为整理而整理、为保管而保管的狭隘思想,树立档案资源来自社会、服务社会和“用户第一,用户至上”的利用意识.认清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其次,要认清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得好坏,是关系到整个档案工作能否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公共档案馆的核心是提供档案的公共服务,满足整个社会的利用需求。公共档案馆要重点加强丰富档案资源、档案安全保管、爱国主义教育、档案查阅利用等方面的建设,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供满足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成为存史资政、传承文明、教化育人的重要场所,使其在为推动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创造无限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信息三大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以资源占有为核心的战役早已打响。我国为在信息化过程中与世界保持同步,把电子政务建设列在国家信息化的首要位置,档案馆不但保管着大量的历史档案和资料,还将承担电子政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档案接收、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的重要任务,从而使档案馆成为电子政务办公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档案信息化就成为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馆藏档案利用是档案馆收集、保管与提供利用服务三项职能中的一项重要职能。为了摸清馆藏档案利用状况,掌握利用动态,增强利用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利用服务水平,本文试图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金坛市档案馆近三年的利用情况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县(市)档案馆档案利用的规律。金坛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4月。至2002年底,馆藏各类档案175个全宗,3.8万卷,排架长度近600米。其中:文书档案3.3万卷,专门档案4340卷;文书档案中永久保管档案1.6万卷,长期保管档案1.7万卷;专门档案中婚烟档案1344卷,会计档案1651册,字画、文物535件,以及照片档案、…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作为档案保管利用的机构,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档案部门的工作局限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没有走出档案馆“件库”的封闭格局,于是形成了档案馆影响力不大,自主力不足,应变力较差,凝聚力不强,档案利用率低的状况。在人们的心目中档案馆是既无钱又无权的无足轻重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章第八条对档案馆的性质和功能表述为:“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2000年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简称“两个基地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8.
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是当前各级公共档案馆的工作重点。在档案馆的工作链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上接档案信息的收集、鉴定、整理,下启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工作链上极其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档案界都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档案工作的目的在于利用,从而机械的认为开发工作是利用工作的附件。这个认识在宏观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档案的生命在于它具有极其广泛而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院校收集、整理、保管档案,在于提供利用,在于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在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衡量一所学校档案工作好坏标准,不单纯要看它收集、保管了多少档案,更主要看它有多少档案信息被人们所利用.因此说,档案保管得再好,如果不发挥其作用,不提供社会利用,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省内动态     
《档案天地》2020,(5):4-5
河北省档案馆馆长吕素维到保管利用部(后库管理部)座谈指导工作4月24日下午,吕素维馆长来到保管利用部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保管利用部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对疫情防控以来保管利用部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新形势下做好保管利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李会生陪同座谈。会上,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本部档案整理项目、档案鉴定专班、利用接待、《河北省档案馆指南》修订、《档案志》终审稿修改等主要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作为档案保管利用的机构,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档案部门的工作局限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没有走出档案馆“文件库”的封闭格局,于是形成了档案馆影响力不大,自主力不足,应变力较差,凝聚力不强,档案利用率低的状况。在人们的心目中档案馆是既无钱又无权的无足轻重的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一、现状 在我国,整个档案管理体系由档案室和档案馆两级构成.<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四条对档案室的职责这样规定:"负责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积极提供利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三款对档案室的职能表述为:"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第十条对其应承担的职责任务是这样陈述的:"收集和接收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所保存的档案严格按照规定整理和保管;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公开的中心和档案资料信息服务中心.档案馆在履行好档案保管和利用职能的同时,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档案部门的一项新的工作内容.去年,永康市档案馆经过精心设计,以史创新,以庞大的88块展板的阵容,成功地创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笔者拟就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收集保管和开放利用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法定职责.收集保管是基础.开放利用是最终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绩.特别是区级档案馆开放利用工作也有了积极的推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与满足社会和百姓对档案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务实奋进,切实加快区级梢案馆馆藏档案的开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宋刚  陈黎 《档案学研究》2005,19(4):23-27
印章档案是一种有着特定名称和载体形态,有着特殊的形成规律和整理、保管要求,具有独特的收藏和利用价值的专门档案。本文分析了印章档案的基本特点,对档案馆印章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登记》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为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中心。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其丰富的档案资源成为社会各界利用档案的主要场所。利用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时要填写《查阅利用档案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利用的基本情况(如利用所在单位、姓名、所持证件、联系方式等),查阅利用档案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我市政府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不仅把档案工作列人市政府议事日程,且逐年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把它列人市年度财政预算。我局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完善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档案馆配备了专人管理,档案利用情况出现了较好的局面,尤其是一九五三年土改分田到户时形成的土地档案.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有偿 ,还是无偿 ?是近几年一直争论的焦点问题 ,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大问题.一般认为 ,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 ,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理所当然应该是无偿的 ,如果有偿 ,就会变成档案管理部门以占据档案信息资源优势变相出卖国家的档案 ,那将改变档案馆的性质、功能.为了彻底走出无偿提供档案的误区 ,我认为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变无偿为有偿 ,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解决和进一步深化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章针对电子档案的特征,对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维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1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紧迫性 1.1 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1.2 形势发展的需求.进入信息社会化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酝酿和进行必将摆在首位.要实现油田企业档案馆馆藏的数百万卷(件)档案资料的信息共享,首先就是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