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现在课程改革中讨论的比较热的“科学课”和在我国曾被比较多关注的“综合理科”的关系,谈了我国未来课程改革的趋向,并就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讨论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着眼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提倡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 ,因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科学故事”,形成了一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消除师生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迷信 ,回归“科学自我”的理念 ;另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模式对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科学教育已走过百年历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科学文化还很不发达,科学教育程度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全面理解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第二,培育积极完整的科学文化;第三,创造和谐、自由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5.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教师科学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师科学观的含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启示和建议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关于教师科学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8.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本方法 ,了解中学师生对科学素养概念的认识 ,了解师生对我国现行物理课程及科学教育的评价 ;并对我国科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 ,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百年来,现实的吁求,政治经济问题的直接充当了我们科学教育的思维起点,以至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形成健全的民族科学教育理念,使科学意识并没有深入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未来的科学教育必须在充分反思教育与科学自身处境的基础上,协调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与民族心理、心智训练与知识掌握、普及与提高、尊重科学与唯科学主义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以谋求自身乃至民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An important objective in science education i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science textbooks, which are key resources in elementary science curricula, convey an accurate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This study examined first- to fifth-grade elementary science textbooks with regard to their presentation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2.
有关“人文学科”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学科”层面的“人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二是“历史”层面的“人学科”与“人主义”的甄别;三是“教育”层面的“人学科教育”和“人主义教育”的差异,章对有关“人学科”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并在此过程中突显出“人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reschool science environments in 20 preschool classrooms (N=20) in 13 midwestern child care centers. By operationalizing Neuman’s concept of “sciencing,” this study used The Preschool Classroom Science Materials/Equipment Checklist, the Preschool Classroom Science Activities Checklist, and the Preschool Teacher Classroom/Sciencing Form to analyze the availability of science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activities for preschoolers in the classroom. Each teacher was videotaped for two consecutive days during free play time. The study showed that half of the preschool classrooms had a science area. The activities that the preschool teachers engaged were mostly unrelated to science activities (86.8%), 4.5% of the activities were related to formal sciencing, and 8.8% of the activities were related to informal sciencing.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离是科学自身发展对混为一体的科学一个否定。近代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又在进一步实验和实证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升华,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融合,其间经济科学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最早提出“科学小说”概念并大力推广之的是梁启超。但梁眼中的科学小说并不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他认为“科学”还应包含形而上的精神,优秀的科学小说必须蕴含深刻的哲理。梁启超的这种看法与他一直以来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密不可分,他对“科学”的理解最终还是指向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给科学课堂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指导科学教学的主要理论.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科学教育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其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的本源价值是其元认知价值——展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辉格式科学史给学生呈现出一副歪曲的科学发展图景,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者价值观的错位,即教育哲学中的知识中心主义、科学哲学中的素朴经验论和历史哲学中的移时史观;直接原因在于科学家的一些"不当行为"与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科学家所持的刻板印象相冲突,他们按自己的刻板印象去重塑科学史。科学课程应变辉格式科学史为真实的科学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的本质看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大科学,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科学观决定了科学教育应从分科走向综合。科学教育的综合不仅是自然学科内部、自然学科之间的综合,还应包括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综合,实际的综合程度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