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  相似文献   

2.
张虎奎 《甘肃教育》2008,(16):16-16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形成方案——依据方案行动——反思总结形成成果”的基本流程,围绕中心问题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实问题展开行动,获得真实发现的服务于本职工作的实践研究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师的教学品位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落实好工程、技术教育,自觉融入数学思维,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STEM理念就是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倡导跨学科融合的理念。“4D课堂”教学范式是指在教学中根据STEM教育的原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规律性、易操作的教学方案,按照“发现(Discover)—设计(Design)—行动(Do)—展示(Display)”“4D课堂”教学范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领,去聚焦发现问题或现象,然后由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展开行动探究、展示汇报分享等,将一系列外显活动内化为高阶思维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新的高阶认知,达到整合学科理论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思维、探究,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我校虽然还未进入“新课程”,但老师们已用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大胆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先学(自主探究)到教师后教(点拨)”,教学过程分为“读(学生预习)——议(学生讨论)——问(学生设计问题)——导(教师点拨)——练(学生训练强化)”五个环节,简称“先学后教”。  相似文献   

5.
1.大力开展自我反思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它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真实的、实际的问题。当教师比较仔细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及一个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也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一、有关“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问题(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如何把握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没有了以往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而安排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单元,很多教师对如何把握这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它和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等存在疑惑,所以在这里首先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8.
钟媚 《广东教育》2005,(10):27-28
行动研究法是指情景的参与者(如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简言之.行动研究法是研究(知识)和行动(解决问题)结合的一种研究。行动研究的不同理论背景使得行动研究有许多种模式.如勒温的“计划——执行——探索”.凯米斯的“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等。每一种模式由于理论上的假设不同.  相似文献   

9.
实施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的程序为:引入——→讨论——→争论——→结论——→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应用一、“引入”——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引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应着力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起来,教师应注意创设以下五种情境:浓郁…  相似文献   

10.
方逸 《江苏教育》2023,(41):81-83
南京市中山小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打造“思考的实验室”,拓宽课堂边界,促进儿童理解进阶,开启指向儿童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方式变革。“思考的实验室”要求教师设计复杂情境,促使学生沉浸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充满想象地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在具身探索、协同研究中进行思考和对话,从而解决问题、完善观点,实现认知与思考、行动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相遇问题。由此看来,取消了独立的应用题教学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客观存在,也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它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作者在梳理分析“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各个环节的特征与联系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并以人教版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做了详细说明,为“情境——问题”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认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基于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的观察反思(或称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内外的研究者还总结出了行动研究从“界定问题——设计干预方案——实施干预——评价效果”的循环步骤。照理说,循此步骤,多数教师应该可以得“道”。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量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体验式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作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为学生后续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生互动和参与,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方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整个环节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实施、点评和总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性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体验任务完成后,重视点评和总结,从而实现“理论——实践——理论反省——进一步指导实践”,以此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曾志梅 《湖北教育》2001,(11):31-3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字、词、句部分)是教师最不想上的内容,也是学生学起来觉得最乏味最没有趣味性的知识,如何提高“基础训练”的教学效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总结出“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法子既能缩短训练时间,又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重点;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使“基训”中的知识得到很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问题解决看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而这正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那么,如何将“问题解决”运用于生物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17.
刘全祥 《广东教育》2011,(11):47-48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个内容.当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由倍数关系(例1)变成相差关系(习题)后,将“倍数关系替换”和“相差关系替换”中总量的“不变”和“变”作为替换中的区别点加以比对就成为教师乃至教参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有了一个新名称“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并被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在发展中求创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分析、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对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此,“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节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质上是让教师站在一个新的维度——解决问题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教师研究的实质是“关于教学改进的思考与行动”,是“朴素的改进工作与解决问题的探索”。教师研究的基本要求“指向问题、改进实践、教研相融、注重过程”。教师研究追求的是“教与研的相融”。  相似文献   

20.
余莉 《江西教育》2005,(7):25-25,27
设计背景:在一次省级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赛上,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熊硕教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一课,沿着赏(欣赏钟表图式)——做(自画钟面)——认(认识整时)——用(安排时间)的教学流程,整节课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感,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