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提出在培养陕西理工院校传媒类双创人才过程中,不同地区、高校、学生都存在着相关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基于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背景和理工院校传媒类双创人才培养与实践,利用发放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法在调查理工高校传媒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双创人才培养实践。【结果】研究出陕西理工院校在培养传媒类双创人时在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双创人才的顶层设计、学校资源的分配,以及学生专业的实践基地几个问题中都遇到了挑战。【结论】理工科院校在培养传媒类双创人才时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要求和行业需求进行差异化培养,要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落到实地。  相似文献   

2.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  相似文献   

3.
传媒行业的发展对现行的传媒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由重理论趋向重实践偏技能,为此,诸多传媒类专业院校着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实战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将结合《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课程简要分析该教学法在传媒业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4.
构建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晖 《新闻界》2006,(6):119-120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也将处于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地位。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需要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不断开拓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一百个。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16,(1)
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回顾201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在此战略及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传媒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 有的挑战.2015年,《今传媒》顺应传媒发展趋势、锐意进取,积极探索"互联网+纸媒"的融合发展之 路.在新的传媒环境下,《今传媒》深知肩上的责任和重担,积极服务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团结传媒 专家学者,凝聚传媒智慧,打造传媒院校科研理论高地;充分整合资源,强化中华传媒智库建设;开启 校媒合作新模式,多渠道促进学界业界互动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传媒事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立  王丽  徐玮 《今传媒》2015,(4):114-116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传媒院校要增强在传媒领域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民办传媒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民办传媒类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衡水地方文化传媒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比较缓慢,使得文化传媒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于周边城市。谋求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高校合作共建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与高校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合作尤为重要。衡水学院作为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其传媒专业也应该着眼本地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传媒类专业仍应根据传媒业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才能推动传媒类专业长效发展.了解全媒体特征及传媒类专业人才价值,能根据人才发展需要,建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党学研联合工作机制、拓展实训基地的育人价值,优化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助力传媒类专业学生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直接关乎学生未来的成长,同时也关乎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传媒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将传媒行业文化有效融入其中,这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就传媒类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导入传媒行业文化的重要性加以分析,也提出了几点对策,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出发,阐述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对策,探讨如何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将创新教育融入影视传媒人才教育中,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媒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前10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普查在研究生阶段已开设数字传媒类专业的院校情况(包括国内排名、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对出版、新闻传播、艺术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四类数字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就业方向等方面发展的成绩与特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数字传媒研究生教育专业开设率较低且分布多样、师资缺乏、办学规模不大及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尚偏弱等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iSchool作为新兴的信息职业高等教育机构联盟,其内部的出版传媒类专业教育具有显著的领域特色,对我国出版传媒类专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通过对16所iSchool院校的出版传媒类专业网络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iSchool院校出版传媒类专业普遍注重信息素养和多媒体技能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科交叉性突出,与非iSchool院校的出版传媒类专业存在较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国内传媒类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和培养目标,分析"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的目标内涵及教学模式,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新形势下传媒类院校有必要加强"英美文学"人文学科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性,提高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优化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闻主持人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热门行业之一,教育机构对其亦多有追捧.除了传统的几家传媒院系外,现在许多综合院校都开设了传媒科系,其中也不乏开设主持人专业的--甚至许多理工科院校也设置培养主持人的专业.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快车道。为保证传媒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制定了三种类型的发展战略:1.传媒产业发展试行战略,即"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传媒发展战略;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即文化产业振兴专项规划;3.互联网+传媒发展战略,即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是一种具有经济力(即生产力、市场力、服务力、协作力、衍生力等合力)的联合性经营实体。在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管是其发达程度如何,其主体产业只有两类:第一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自身,即人类生命产业;第二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即人类社会物资产业和人类社会非物资产业的总称。可见,所谓产业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就是指人类生命产业发展战略和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是一种"三级"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既是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即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又是产业发展"二级"战略,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就是说,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和产业发展"二级"战略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性战略,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媒产业发展"三级"战略是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它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指导、引领的功能力,又具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超传媒大一体化是指借助于传播媒介的功能力所形成的两类传媒实体的总称,即整体传播媒介实体和整体传播媒介本体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传播媒介实体的总称。具体来说,所谓超传媒大一体化的两类传媒实体是指:1.相对于单体传播媒介形态的叠加型传播媒介形态功能力在其体系内部本能地发挥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传媒实体的总称,即传媒事业实体和传媒产业实体的总称;2.借助于互联网传媒功能力推促传播媒介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型传媒实体以及相关实体的总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应该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整体传播媒介融合体的生命空间,也可以说,传媒一体化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如果用公式来表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可见,要营造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必须以构建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为支点,以构建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为基础,全方位地创建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9,(4)
《今传媒》是“一份用新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的新闻传媒类重点期刊。本刊创办于1992年,具有17年的悠久历史,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发表的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等知名文摘检索类刊物、人民网等国内知名网站转载或索引,在国内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新闻传播院校、新闻网站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全国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程之一,其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传媒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芳  李婷  朱尉  顾洪林 《东南传播》2012,(8):110-112
当前,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正在悄然兴起,并不断的发展壮大,如网络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中,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和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形势并存的情况下,传媒类毕业生的供需矛盾状况又会如何?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尤其是造成传媒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笔者对西安地区部分开设传媒类专业的院校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来探析解决传媒类毕业生供需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世界》杂志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学术期刊,是安徽省唯一的新闻学术理论期刊。三十年来,本刊以关注传媒发展动态,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传播理论为宗旨,为新闻工作者、宣传文化工作者、科研院校师生和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