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血清中睾丸雄激素水平的增加,一般用高强度、短时间的训练后血清中睾丸雄激素保持的(水平)不能表示它的增加。因为,多数观察者没有说明对睾丸甾类激素最有依赖的垂体糖蛋白、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任何增长。血浓缩和减小代谢物的清除,已作为解释由运动引起的睾丸雄激素增加的机理被提出来。非特异性机制也能用于其它的甾类激素和睾丸雄激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有关运动与激素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运动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大鼠HPG轴功能激素水平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期持续大负荷训练影响下,HPG轴功能全面受抑,激素水平降低,以低促性腺激素及低性腺类固醇水平为特征;恢复期HPG轴功能呈现逐渐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许多选手在暗地里对药物的使用日益频繁。更有的运动员已发觉出不少能提高成绩的新药,这迫使药物专家们不得不重新研究对付他们的新方法。通过对运动员们最近使用的一种药物的研究,专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这种新方法不仅能查出绒膜促性腺激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HCG)而且能鉴别出另外两种药物—人体生长激素(HGH)和红细胞生成素(EPO)。这两种药物是  相似文献   

5.
诸多的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训练对运动员性激素影响的研究,而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进行运动员青春期前的性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至今末见报导。本文测定了108例少年运动员和228例一般少年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观察激素的变化,探讨青春期前少年运动员性激素波动的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6.
女子从事剧烈运动和耐力训练可发生运动性月经失调(AMI)。为此许多学者从内分泌学和生理学角度进行了大量调研,但AMI的发病机制仍未搞清。70年代以来,随着放免等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内源性鸦片肽和儿茶酚雌激素在AMI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正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基础状态下,β—内啡肽通过直接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而降低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且仅发生在雌激素占主导地位的卵泡晚期和黄体中期。儿茶酚雌激素在月经周期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一些似乎可抑制LH水平,另外一些则致LH峰产生,且其活性亦依赖于充分的雌激素环境的存在。另外,内源性鸦片肽和儿茶酚雌激素能抑制泌乳素释放,这可能是通过干扰泌乳素释放的抑制因素多巴陵的分泌而实现的。儿茶酚雌激素尚可刺激黄体溶解剂前列腺素F_2~-α的释放而产生抗LH效应。 许多学者对运动中,后β—内啡肽的变化进行了调研,但有关儿茶酚雌激素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则极为少见。有学者提出,人体存在一个由内源性鸦片肽/儿茶酚雌激素反馈系统控制下的GnRH/促性腺激素分泌活动,而许多AMI的发生与该系统的反馈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19-522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生殖激素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名17~22岁天津市赛艇队患有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正常训练期间,服用复方中药制剂两个月经周期。观察Gn 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C(皮质醇)、leptin(瘦素)和TT3(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Gn RH、FSH显著提高(p<0.05);与服药前相比,黄体期LH、C、leptin均发生明显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C值下降,黄体期FSH、P值下降。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的生殖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水平,这对于调节机体能量分配,恢复运动员疲劳,提高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性腺轴激素在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性腺轴激素在机能评定中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影响性腺轴激素变化的因素、有关这一研究中存在分歧的原因,以及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男运动员长期大量使用雄性蛋白同化激素后,会通过末稍组织转换成雌激素,导致机体的女性化(如乳房肿胀、心情烦躁不安以及精神上的女性化),最终结果将是内源性雄性激素低下(精囊萎缩、精子活力下降或死亡)。乳房女性化和毛发脱落等症状是服用雄性蛋白同化激素的典型副作用,并且不可逆转,无法治疗。除了肉体的损伤,精神方面(如攻击性增强)也带给自己和他人许多后患,甚至影响家庭和子女。另外,雄性蛋白同化激素还会导致肝功异常、肝脏紫斑病、良性或恶性肿瘤、肾肿瘤、前列腺癌、促性腺激素低下性性功能不全、无精子症、睾丸肥大、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0.
胃肠激素是一类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消化道生理活动和促激素释放等作用的激素。分析了运动与胃肠激素的关系。运动可使大多数胃肠激素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而胃肠激素的浓度的改变可能影响机体在运动时消化道的生理活动和能量代谢等。  相似文献   

11.
对九名大学男子短跑运动员在次极限运动(75%HRmax,15分钟蹬车)后血清电介质、卵泡刺激素(FSH)、黄体激素(LH)、催乳激素(PRL)的急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受试者平均年龄24±1.9岁。结果观察到,运动后即刻,血清 Na (-1.0%)和 K (-11.6%)显著下降(P<.05)。而血清 Ca_z~ ( 5.5%)和 Cl-( 2.4%)水平却显著上升(P<.05)。FSH 上升,LH 下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女性到了十二、三岁,或者再迟一些,就会有月经来潮。它标志着女性性功能的成熟,已经从“小女孩”变成“大姑娘”了。但是,不少进入青春期的女性对于初次来月经感到不适应,感到羞涩的难堪,对于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或者出现月经来潮不准、闭经、行经时腹痛等情况,也不知如何处理,又不好意思就医或向人请教,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些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女性,由于下丘脑的成熟,使脑垂体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这些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使卵巢开始进一步发育,分泌雌激素增多,女性的性器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的影响,以及激素的变化在运动中作用。方法:10名身体健康的男子(22±2岁)参加持续时间为1h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及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ANP)、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血浆容量的变化(PV)。结果:血浆ALD、AVP和ANP在运动中明显升高,提示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的影响非常明显。运动中血浆容量明显下降,且与ALD、AVP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运动中激素对维持血浆容量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 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为运动中ALD、AVP和ANP明显增高;ALD、AVP是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 毛细血管新生是骨骼肌在组织水平上适应低氧、维持和提高机能的重要机制之一。低氧和/或运动能否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目前有关数据并不丰富且研究结论也很不一致,且急性低氧运动对毛细血管新生作用的报道极罕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靶器官上的促血管增生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HIF - 1)作为核心转录因子和低氧反应应答的共同路径,可能调控了低氧时VEGF的转录表达。急性低氧和/或运动时,毛细血管新生反应和有关转录、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如何?为此,笔者建立了大鼠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的动物模型。利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 毛细血管新生是骨骼肌在组织水平上适应低氧、维持和提高机能的重要机制之一。低氧和/或运动能否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目前有关数据并不丰富且研究结论也很不一致,且急性低氧运动对毛细血管新生作用的报道极罕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靶器官上的促血管增生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HIF-1)作为核心转录因子和  相似文献   

16.
张云丽  王林 《体育科学》2004,24(8):40-43
以不同鼠龄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建立大鼠递增负荷的运动模型,探讨耐力训练对不同鼠龄大鼠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影响。结果认为。1.随年龄增加,大鼠血清T、LH和FSH水平下降,血清E2水平升高。说明,随年龄增加,大鼠性腺分泌功能可能出现下降。2.通过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促使大鼠血清T水平显著增加,血清LH和FSH水平增加,血清E2水平下降。说明适宜负荷运动训练可减缓大鼠随年龄增加发生的性腺分泌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意在探讨以80%Vo_(2max)运动至力竭后,女子血浆雌二醇(E_2)、醛固酮(A)和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及其性别差异。本文对55名受试者(男28名,女27名)进行了渐增负荷实验(测定、Vo_(2max)和无氧阈)与固定负荷实验(测定运动持续时间及激素变化)。结果显示:女子Vo_(2max)明显低于男子(p<0.05),但以80%Vo_(2max)运动至力竭,女子运动持续时间较长(p<0.05),其血浆E_2、A和TSH均明显增高(p<0.05),男子则变化不明显(p>0.05)。可以说明:以相同强度运动时,女子运动持续时间较长,E_2、A与TSH对运动的反应较男子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鲍捷  东芬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15(3):10-11,21
慢性力竭性运动往往引起运动性疲劳。同时也是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员所遵循的训练手段之一。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员骨密度(BMD)水平低,可能是过量的耐力运动,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间接地导致激素分泌失衡,从而破坏了骨生理平衡所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其直接的作用,即引起骨细胞的凋亡。本文从细胞凋亡着手,探讨慢性力竭性运动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为消除疲劳,减少运动性损伤开辟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孙焱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135-136,154
目的: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SD大鼠血浆和心肌细胞中ET、AGTⅡ含量及心肌细胞膜上ETR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进行急性力竭游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ET、AGTⅡ及ETR。结果:急性力竭大鼠血浆AGTⅡ和E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心肌细胞中AGTⅡ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ET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且可上调ETR的数量和亲和力(P<0 01)。结论:力竭运动有可能导致心肌的损伤,且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不仅通过促进内分泌激素浓度的改变(含量的变化),而且可通过改变受体的亲和力及结合容量,从而使激素的作用效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参加本实验的30名围绝经期女性随机分为太极柔力球组和对照组。指导太极柔力球组进行24周的锻炼,对照组不锻炼,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两组的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钙(Ca)、磷(P)、镁(Mg)和血碱性磷酸酶(ALP)。结果实验后太极柔力球组的E2、孕酮P及T明显升高,FSH和LH的值下降,尤其孕酮P的值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变化,但脊柱、躯干部的骨矿含量明显提高。Ca、P和Mg与实验前相比有一定增长,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促进卵泡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2)太极柔力球运动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女性因增龄而引起的骨密度下降的趋势;(3)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提高血液镁、钙和磷的含量,对于维持围绝经期女性的骨矿含量,保持骨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