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齐鲁文化从区域文化转变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首先经历了由区域文化向中原文化的转变,继而经历了由中原文化向民族主流文化的转变。在它向民族主流文化转变的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它发生变异并进一步走向主流文化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北朝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他们的诗歌中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解读是比较深刻的。因此,科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与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0年8月9日至12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外学者56人,国内专家学者180余人,提交论文107篇,专著7部,提要30余篇。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文物考古、石窟艺术等诸方面,这里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充满重大变化的时期。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烈动荡之中。长期的混战,加之饥荒、天灾和疫病,迫使广大的北方人民离乡背井,向南方迁移。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迁徙,社会生活的动荡变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形势的主要特征。在此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变化对人们服装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南北各民族间的服装观念影响了汉民族的服装文化,为隋唐服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魏晋南北朝服装表现出多民族性的特征北魏为鲜卑拓跋政权。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公元  相似文献   

5.
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经引入便在我国生根发芽,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艺术特点。民族语言对合唱艺术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的合唱艺术具有了民族语言特质。合唱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深深地刻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在我国遍地开花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文化建设已成为新的主题。音乐在社区中的出现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它丰富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给老百姓带来了精神食粮;同时,音乐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中的经济及政治力量的支持。在当今社会,音乐也成为了社区中居民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形式。社区中的文化建设需要音乐艺术。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社区音乐说起论述了城市社区音乐的分类和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是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梳理,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现状、特点与功能。第三部分,笔者在实地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研究,更多了解到社区音乐艺术,通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庾信乐府诗创作是在北朝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完成的。庾信的郊庙、燕射歌辞是北周礼乐制度建设的产物;道士步虚词的创作和北朝仙道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其他乐府诗亦洗去了南朝宫体诗的流靡格调。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音乐与社会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通过心灵对流动音响的审美感受,以中国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则以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力量宣传和支持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功能价值决定了它在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艺术、文化的体现,促进着和谐文化的发展,当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发展科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发展是尤为重要的。而原生态音乐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代表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和谐精神与独特价值。本文将就原生态音乐文化及其在高师院校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
钱穆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其对北朝历史的研究很值得关注。其认为当时北方诸儒对学术的继承使得儒统不绝;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以及胡族的汉化,使文治势力不断进展;北朝士族门第保存了传统学术与文化命脉,并促进胡族的汉化;“均田制”与“府兵制”的颁布与实行,基本解决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问题。本文就钱穆先生所著《国史大纲》为中心,欲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南朝宦官的品秩要比北朝低得多,这就决定了南朝宦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远远不能和北朝宦官相比。南朝宦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多为个别偶然现象,北朝宦官的军事职务往往是与刺史、郡守等地方官联系在一起的。北朝宦官的军事职位的品秩比较高,都在四品以上,这样品秩的军事职务,加重了宦官的社会政治身份,同时也使宦官拥有军权,进而为影响北魏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军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老舍小说既善于在中外文化冲突和碰撞中揭示人性普遍的弱点,又能全面描摹人性的善恶,更不忘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深刻地反映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也是他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抉择时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金朝初年,被囚禁的滕茂实、朱弁、洪皓、司马朴等南冠诗人忠于宋朝,坚守节操。朱弁等使臣期盼宋室中兴,致力于两国和好,常以苏武自勉。司马朴等人客死他乡,朱弁、洪皓十余年后全节返宋,只求苟安的南宋朝廷对他们的表彰中隐含着排挤。这些宋臣未能被故国重用,相反,他们的忠义节操受到了金人的崇敬,成为南北文化融合后形成的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郑立君 《美育学刊》2020,11(1):69-77
东汉以来有关汉代画像石祠堂、画像石及其图像、文字和社会价值意义的品评、考释、发掘、保护等跋语和立碑勒文,即后人的题刻,历代都有,特别是有许多现当代人用各种书体在拓片上题写的跋语。但直接在原石上镌刻跋语和立碑勒文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东汉、北魏、北齐、唐、宋和清代,现存山东长清县孝堂山画像石祠堂和嘉祥县武梁祠的隶书跋语与碑刻较为显著。汉代画像石上的后人题刻各有不同的思想意图,用以题刻的隶书水平也是东汉至清代隶书艺术发展的镜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作为北宋政治中心和保障北部边界安全的屏藩,一直是北宋统治者倚重的地区。北宋初统治者通过调整其经济政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这一方面给华北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定活力,另一方面国防型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对华北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体育艺术化内涵、价值及对全民健身项目艺术化发展关系的阐述,以花鼓灯健身项目为实证,分析其在创编过程中对传统花鼓灯艺术文化中的手法、身段、音乐等艺术性方法及其艺术文化内涵的运用与借鉴。结论认为:有效地将体育、舞蹈、音乐及地域文化等不同的素材、艺术样式和方法技巧融会贯通,有利于全民健身项目艺术性的有效提升和拓展,推动地域性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与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成为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任玮 《职大学报》2011,(5):44-47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杰出女政治家,作为太和改制的开创者和主持者之一,对北魏的汉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由于她出身汉族血统,自幼受汉文化的深深熏陶,宫廷生活也使她了解了汉人的治国方略,在掌权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推行汉化措施,重用汉人,并对孝文帝进行汉化教育,加速了北魏的汉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特征;另一方面,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又表现出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