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古代著名历史悲剧《赵氏孤儿》中“八义士”舍生取义、救孤救难的壮举以及“为道义死而无憾”的大无畏精神;研究剧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舍生取义”的崇高美德及人们所普遍信仰的“因果报应说”;探讨中西方不同的悲剧结尾和不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故事在民间影响颇大,是国内各大剧种中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传之久远,主要是因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忠孝仁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上至高官贵戚,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薪火相传用来严戒子孙。"赵氏孤儿"即讲述了一段有关"忠义"的故事,然而其故事的缘起、发展、影响以及真实性,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有关"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载,旨在说明其故事流变的过程以及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故事内容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赵氏孤儿是集历史性、民族性、悲剧性于一身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以小说、戏剧等五彩斑斓的形式源远流长、享誉中外。较之于西方竞相迭出的诸多改编译本、剧目,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者们根据历史素材增删改编的各种版本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虽轩辕迥异,却始终一脉相承的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伦理精神,在舍生取义、切己、为人的中国伦理精神博弈中,赵氏孤儿被灌注了强大的生命力,将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性、独特性与崇高性演绎到极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哥特式写作手法的起源与特征,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时,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的技巧和策略。综合多方面,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是具有较高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严粲所著《诗缉》现存刻本中比较重要的有元刻本、味经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等。通过对以上各种版本的比较,可以发现北图珍本丛刊中影印的味经堂本《诗缉》错讹较多,对其谬误之处予以纠正,以供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孤儿》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第五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热议。本文将从离散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三位重要人物克里斯托弗·班克斯,女友莎拉和母亲戴安娜在战火纷飞、事态动乱的背景下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流散的生活状态、"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虚幻的使命感以及错置的人生选择造成三位人物的悲剧人生。本文将详细阐述三位人物放逐、错位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狄更斯与《雾都孤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伦敦地层社会中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贫民救济所的黑暗.他所塑造的人物,在今天读来仍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中运用了大量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刻画环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构造情节、烘托主题,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度。本文将从哥特式场景、哥特式人物、哥特式情节以及哥特式主题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因子。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伦敦地层社会中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贫民救济所的黑暗.他所塑造的人物,在今天读来仍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0.
《天边外》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早期比较成熟的一部作品。悲剧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要形式,《天边外》也不例外。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能看到弗洛伊德的思想理论的烙印,本文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为视角,对三位主人公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探讨导致其悲剧人生的内在根源是本我、自我与超我三种人格结构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人格发展的异常,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元代,"乐府"的概念专指散曲,作为文人所作散曲的雅称。但"乐府"不等于散曲,而是指具有同一体裁特征的文学样式。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曲评中指出了"乐府"与"传奇"、"俚歌"的区别,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书会才人是我国元代的一个文学作家群体,他们以特殊身份促进了戏曲这种文学样式的迅速发展繁荣并很快到达历史的高峰,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同时他们从素材、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等方面为元明长篇小说的准备了很多条件,是研究元代文学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3.
元曲中有许多词语,为当时的方言口语,释义时若稍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讨论《汉语大词典》所收元曲词语释义存在的问题,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14.
萨都剌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一向认为元代诗歌在成就上远逊于唐诗,而且也不如宋诗,但是作为诗歌发展脉络的一段桥梁,元诗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元代重要诗人萨都剌及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元代西域诗人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诗歌内容和特点逐渐汉化,这足以引起人们对元诗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是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以蒙古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史学界曾出现种种非议和责难是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元朝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元朝社会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其建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和进步,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的一个大融合。  相似文献   

16.
明代戏曲创作,是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它的戏曲思想以教化论和主情论为主,其流变大致经过了教化论的高扬——教化论的极致表达——主情论的提出以及对教化论的反拨——主情论的泛化与恶性张扬——向教化论的适当回归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曲牌【新水令】由同名词牌演化而来,最初被运用在南戏《张协状元》之中,用于表达慷慨激越的感情风格。该曲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从元代到清代,其题材不断被拓宽,感情色彩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慷慨激越的声情风格,表达的情感也更为丰富。分析梳理【新水令】这一曲牌在元明清三代的风格变化,可以对其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亦有助于对于曲史样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歌妓与元曲     
歌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现象合法存在,在元代犹甚。元代文人由于自身的沉沦潦倒和歌妓交往频繁,使得歌妓有机会影响到文人的生活、思想乃至文学创作,从而与元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歌妓在元曲的创作、发展、传播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自从夏后启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国号名为“夏”的文明古国之后,在时经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便相继出现了世界闻名的“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到民国”,直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众多的国家名号.  相似文献   

20.
隐逸情结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永恒话题,在其他朝代出现的隐逸中多因官场黑暗和民族压迫,而在元散曲中大量出现的隐逸题材却不然。如果说汉族文人是因异族入侵或民族压迫等原因选择归隐,那么诸多蒙古族高官也向往山林又该如何解释呢?另外还有大量的乐道作品出现,加上作品语言的大胆直白,都不是用传统观点能说清楚的。元朝是蒙古族统治的多民族共存的朝代,各民族融合交流的过程中,汉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全真教的盛行和宽松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等民族文化交融因素也势必会影响元散曲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