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张海鹰 《新闻记者》2004,(10):13-15
"公共广告"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很少提及,媒体更多的是将那些不同于商业广告的、旨在引起公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或支持、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促进社会进步的广告称为"公益广告";而在学术界,不少研究论文和论著将公益广告与公共广告混为一谈。事实上,在实际操作特别是经济运营上,我国的公益广告与西方国家的公共广告是有差别的。为了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广告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公共广告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吴剑 《传媒》2018,(5):60-61
一个国家、城市或地区的公益广告水平是衡量其社会道德水平、民众文化的重要依据.其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提高民众思想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7年是英国广告从业者协会(IPA)组建100周年,这100年以来,英国诞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公益广告.英国作为发达国家,早期的公益广告由1946年成立的中央新闻署(COI)负责运作,由于政府缩减开支,自2012年起,这一工作由新的机构政府传播服务(GCS)负责运作.英国公益广告运作机构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经形成完善的运作机制,笔者通过对其运作机制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公益广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央视公益广告"、"CCTV公益广告"等相关内容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结果已达到近千万条,并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与支持。首先,各类媒体高度关注央视公益广告。"CCTV电视公益广告全球征集活动"引发了广告学术界、国内广告制作机构、国际4A公司、国际公益组织、著名电影电视导演、大中学生、视频爱好者以及各类群体的广泛关注。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网、优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20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作播出总结表彰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梅地亚举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中央文明办二局副局长赵树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司长陶世明,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司长张国华,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表扬并肯定了各媒体对公益广告做出的贡献,并对63家播出机构进行了表彰。  相似文献   

5.
范莹滢 《青年记者》2017,(24):86-87
法治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是有别于以推销获利为目的商业广告的广告模式,它是由社会公共组织发布的为社会服务的广告,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在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播出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是第一条电视公益广告.1987年,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开设了第一档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之后公益广告便在中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都学礼 《新闻传播》2013,(2):211+213
公益广告属于一种公益类的广告,从我国最早的"广而告之"到现在的一系列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中华传统等积极向上题材的广告,公益广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对于公益广告的关注度也有了相应的提升。本文就公益广告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发掘公益广告的重要价值做一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由政府部门、社会公共机构、企业、媒介等单位、团体或组织发布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广告。广播是听觉艺术,广播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是公共广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创作、发布的广告,所以它又叫做由社会参加的为社会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区别于商业广告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它通过呼吁公众对某一社会性问题的注意,去规范公众的言行举止.以达到培养良好的社会文化和风气的目的。公益广告策动它的受众去执行或支持某种为广大公众认为是有益的社会事业和风尚。在中国,虽然公益广告的出现远比  相似文献   

9.
通过公共广告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阶段的日本,公共广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很多都是今天的中国同样具有的。日本利用公共广告这种传播力量来提升公众对公共问题的认识,并改变公众的观念和行动,从而推动有序的公民社会建立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日本公共广告机构的设立借助于朝鲜战争和美国的扶持,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国家财富迅速累积的同时,国民内心却日益焦虑,自私自利、商业欺诈、环境污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广告不以创造商业利润为目的,也可称其为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德,帮助改善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组织开展的广告活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益广告在我国应运而生.它以倡导社会文明风尚,为社会大众无私服务的奉献基调,走入社会生活中,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新形式异军突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当承认,随着公益广告活动的深入,国内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品,起到了激浊扬清、培养全民公共意识,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一些公益广告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试想想,有哪则广告让你记忆犹新,给你触动呢?翻遍脑海可能很少。为什么?主要一点就是这些广告缺乏创意。  相似文献   

12.
在2013年央视春晚上首次插播了两则公益广告,广告一经播出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拍得史无前例的好。"这是观众对此次系列公益广告的赞美,也让我们中国广告人警醒:直抵人心的优秀广告太少了。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以此为例,探求广告的评价标准:广告应该坚持怎样的道德底线、广告人应该坚守怎样的文化自觉,使广告在媒体上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和教化功能,让高质量的广告在电视荧屏上能够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杨锦  张秋玲  衡轶 《青年记者》2012,(17):19-20
广告,顾名思义,是“广而告之”的含义.丁俊杰教授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形式,其目的在于推广商品和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博得广告主预期的效果.”丁俊杰教授对广告所下的定义主要是对商业广告下的定义.广告在类型上大体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现今许多媒体上投放的广告绝大部分是商业广告,只有少部分是公益广告.据统计,中国的公益广告在所有播出广告中的比例不到5%,而在这很少一部分公益广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做的公益广告,其中或多或少夹杂着商业因素,不是纯粹的公益广告.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带商业因素的公益广告对企业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利用公共广告对社会秩序和内心秩序重建的有效性,值得中国借鉴.和日本比起来,中国的公共广告存在的问题是,媒体的角色定位模糊,企业的广告境界低,广告公司缺少公共意识、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日本的公共广告对中国的借鉴表现在,明确公共广告的内涵,认识公共广告的价值,确保公共广告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与商业广告相比,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其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贵阳电视台在1986年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独树一帜,首次在黄金时段专门播放公益广告,《广而告之》栏目迅速被人们熟悉,这种被称为"公益广告"的新兴广告类型才开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迄今  相似文献   

16.
电视公益广告以社会公共利益为诉求,选题范围广泛,通常也被称为公德广告或公共服务性广告.它没有商业色彩和赢利目的,纯粹是为了传播公共意识或价值理念.本文认为,电视公益广告要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注重创意,找准传播兴奋点.为此,需要通过设计增强画面的视觉张力、借助色彩艺术营造和谐的传播效果,还要合理运用修辞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7.
杨景越 《新闻界》2014,(4):77-80
公益广告是我国广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由于对其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够,很多鼓励公益广告发展的措施、管理在实践中遇到了阻力。本文针对当前公益广告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尽快将公益广告纳入我国广告法律体系调整的范围,创新公益广告事业发展机制,整合政府、媒体、企业等多方社会资源,共同发展公益广告等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公益广告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美霞 《青年记者》2017,(18):91-92
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 公益广告是由社会公益机构、企业或公司发布的传播对社会和谐稳定有利的某些价值观和行为的广告,其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宣传社会责任感、提升国民素质. 媒体参与的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走过几十年的历程,现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组成要素,反映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层次和水平.大量优秀公益广告的涌现及许多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的举办,折射出其正在蓬勃发展,但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商业广告大量充斥的今天,公益广告犹如一阵清风,摒弃功利色彩,唤醒道德良知,带给人们以启迪与思考,同时也给广告传播赋予了新的涵义。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条件下,进一步回顾我国公益广告十几年来的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展望今后发展前景,对更好地促进公益广告的发展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公益广告的大面积、大密度投放则始于本世纪60、70年代,如日本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成立由广告公司、著名企业组成的公益广告委员会,每年表彰最佳的公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视觉广告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主义者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发,从审美角度审视中国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对现代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