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扬 《出版广角》2016,(22):63-65
微电影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原因及微电影广告发展入手,从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受众的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等传播优势分析微电影广告之“不微”.  相似文献   

2.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  相似文献   

4.
微电影自诞生以来,以情节抓住了观众,从这一点上讲和电影类似,但是较普通电影而言,其植入式营销又显得非常得合理自然。微电影中的植入仅仅是一个桥段,在此之前已经确定好了影片的大体情节和环境,这一点不会随着植入广告而产生改变,因此微电影在基于观众休闲娱乐目标的前提下,轻松地在电影情节中植入企业品牌信息。本文以微电影《益达酸甜苦辣》,探讨商业微电影的创作与品牌植入。  相似文献   

5.
微电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民间草根阶层创造的供娱乐、消遣的微电影;二是广告商为宣传产品投入制作的广告。微电影广告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本文以曾风靡网络的由“六神”拍摄的“花露水的前世今生”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营销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微电影成为了一种更流行的媒体传播手段。相比起传统的大电影,微电影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电影播出时间不超过30分钟。而正是微电影这种短小但叙事性强的特性,让许多广告制作商看准了商机,将广告植入进微电影中,或是直接拍摄微电影式的广告宣传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起传统的硬性广告,这样的软性广告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人们能够在微电影观看的过程中就慢慢记住商品的特性,达到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东 《传媒》2015,(7):59-61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兼具商业与艺术双重特性的微电影广告逐渐发展为广告营销的新模式.借助电影的拍摄手法,将品牌理念融入影片中,于无形中对受众产生影响,是微电影广告常用的表现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创意创新、内容组构与拓宽渠道三方面阐述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的发展策略,以深入挖掘微电影这一新型广告营销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洁 《新闻传播》2013,(12):100-101
在新媒体发展如沐春风的平台下,"微电影"一词,也迅速蹿红,成为继微博、微小说、微信等微事物出现后的又一新型产物。2010年《一触即发》成为中国微电影的处女秀,而作为广告与电影的跨界产物,微电影很好地迎合了当下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从"作品"成功转型成为"产品",成为一种新的炙手可热的营销模式。在当今的激烈竞争中,微电影以及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各式各样的营销模式中,微电影同样也存在着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它,并且认真思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式,思考如何才能使其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舒影 《新闻实践》2014,(6):52-54
自2010年开始,充满草根性的微型电影开始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雪佛兰冠名的《老男孩》,佳能与姜文合作的《看球记》,凯迪拉克的定制作品《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都是影响颇大的微电影营销力作。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微电影广告"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行情下,微电影广告凭借更优越的表现形式和更强大的传播平台,成为备受关注的广告营销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影行业的发展.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微电影广告传媒工作,不但能够提高影视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微电影广告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广告传媒的发展及应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汪嘉婧 《新闻前哨》2020,(2):104-104
本文以iPhone微电影广告《女儿》为例,对微电影广告及其传播优势及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赵翔 《视听》2016,(7):63-64
2005年,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了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定为微电影的雏形。而在2010年,凯迪拉克品牌推出了由吴彦祖主演的网络视频电影《一触即发》,时长仅90秒,却有着好莱坞007般火爆的场面、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创作团队在宣传的时候将这部汽车广告称为"微电影",从此这一称谓被广大网民逐渐接受,并在短时间内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3.
盖伟 《传媒》2014,(20)
正微电影以"微"区别于普通电影,体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及微投资,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机构,使得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成为商业、艺术及传媒领域的时代宠儿。《2013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泡芙小姐》《11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带来巨大商机。微电影之所以具有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很大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微电影《把乐带回家》为例,论述了微电影以制造情感认同来达到广告效果的重要性、以及广告产品如何与情感互文。归结起来,就是在植入广告泛滥的当下,微电影广告需要以"去物质化"的手段来塑造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星晨 《青年记者》2017,(11):100-101
在里约奥运会开始前,可口可乐就率先打出了名为《此刻是金》的奥运主题微电影广告,可口可乐淡化了金牌、成绩,把重点放在感情的表达上.为了配合《此刻是金》微电影广告的发布,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金牌点赞瓶”的奥运主题营销战略.本文主要分析可口可乐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投放的《此刻是金》微电影广告,研究广告的叙事手法,并分析品牌商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6.
微电影:媒介融合的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媒介融合和整合营销传播大环境的影响,《一触即发》这部好莱坞电影式"微电影广告"的新颖亮相引来了业界和学界对商业类微电影的广泛关注,且评价颇高。然而,笔者认为,我们应理性看待微电影广告,谨慎投资,微电影广告本质上是植入广告的深度发展,尽管它迎合了现代消费模式迷你化和快餐化的趋向,但相对于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的正规电影,商业类微电影的市场价值和对消费者的黏附力都需经过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王蕾 《青年记者》2012,(32):61-62
微电影及其发展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①也就是说,微电影是为新媒体量身定制的,以网络为传播核心的影片。微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网络短剧的变体,最早具有微电影雏形的是2006年网友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的网络原创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种对经典的戏谑和后现代主义解构在当时掀起一阵狂热。  相似文献   

18.
彭雨晴  刘亮 《青年记者》2020,(12):76-77
微电影广告以电影作为表现手法,以产品或品牌作为第一角色或线索,以5-30分钟为时长,契合"短平快"传播、碎片化浏览的用户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展现品牌形象和理念。英国百年百货商店John Lewis从2007年的《Shadows》到2018年的《The Boy&The Piano》,连续12年发布圣诞微电影广告,凭借作品艺术价值打造品牌IP,不仅抢占了各类电视及网络媒体的播放时段,每支广告主题曲也都登上了最新"英国单曲排行榜"。该系列微电影广告已成为英国人的圣诞情结,更融入世界圣诞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林文强 《视听》2016,(7):66-67
微电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是跟随着网络微时代到来而出现的一种电影形式。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不需要遵循传统电影的拍摄规矩,入门限制比较低,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摄影技法,能够深化人物情感,有力塑造人物形象,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本文阐释了微电影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对于微电影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众满足理论视域下微电影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云 《新闻世界》2012,(7):244-245
微电影不是普通DV拍摄的短片,也非制作精美的MV,它是具有微型性、商业性、多元性、艺术性等特征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受众主要为80、90后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及目标广告受众。从受众满足角度出发,微电影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它的制作主体应具备以下观念:剧本第一,创意为王;艺术先于营销;多媒体平台拓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