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文本创新是个屡被提起的话题.本文试以浙江新闻名专栏、<温州都市报>的"老师伯讲新闻"为例浅述文本创新的"评书化"操作. 评书是中国传统传播形式,从已有的传媒实践看,由评书而衍生出来的"讲新闻"手法,至多只是在广播电视上显示魅力,起到了"旧瓶装新酒"的传播效应,如:中央电视台的"清晨故事会"、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南京电视台的"大刚说新闻"、义乌电视台的"同年哥讲新闻"、温州电视台的"百晓讲新闻"等.此类节目在各自目标受众中皆有较大影响力.而纸质媒体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几乎未见新举.  相似文献   

2.
陈秀云 《新闻记者》2008,(12):78-80
理论通常都是写出来的,新闻理论当然也是写出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最近二十多年来的新闻理论教材,给人留下了"写得不好看"的印象.陈力丹教授的新著<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则是"讲"出来的,录音整理,结构上跳出了原有新闻理论教材的套路,讲得让人入境,所以值得一看,而且确实能让人读下去.这是一本致力于应用却又超出应用目的的理论著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这是<<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的关键句.趣味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成为当今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西方媒体认为趣味性是新闻的试金石,我国媒体也在平常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境遇中努力挖掘新闻的"戏剧性"和"人情味".非语言在表达趣味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使新闻作品变得好看好听"有趣"起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提高了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江泽民的新闻思想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一脉相承,创新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有:一、讲事实,讲真话,讲真理.这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是新闻大厦的基石.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没有这“三讲”,新闻事业就没有生命,新闻大厦就会倒塌.新闻界最大的危险是讲假话,新闻界最大的危机是信任危机.毛泽东同志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新闻部分失实有理"的声音渐强,特别是去年北京市一中院终审驳回河北晋州某棉织厂对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名誉权侵害的控告,认定商品生产者应容忍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对其作出的苛刻批评.这一具有标志意义的判例,使"宽容新闻失实"获得了法律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王瑞强  康正 《今传媒》2007,(12):11-13
至今,中国教科书对于新闻的定义依然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这致使成长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在近20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探索中,仍然经意不经意把历史类新闻题材忽略,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综观近年国内都市报纸对于历史题材的新闻挖掘和运作,鲜有突破,偶有策划虽涉及历史题材,也往往沦为意识形态较强的"样板戏",实与新闻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9.
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地市级党报版面上,法制新闻属于社会新闻,见报率较高,几乎是社会新闻版面上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要尊重事实、把握真实,这是对媒体记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底线.不讲事实,不讲真实,就是说谎,就是骗人,新闻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所谓"坏新闻",不管属于哪类,坏的本质都是"不真实".  相似文献   

11.
"中新体"是中国新闻社在长期对外报道业务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新闻写作体例与范式.它有别于"新华体"的严肃庄重,多采用海外视角、民间风格而自成一体.其中,"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官方立场、民间表达"是这种写作范式最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的历史——新闻语境下的历史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传播学者潘忠党提出"传媒是局促的历史舞台",的确,在大众传播研究者看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反过来说,过去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那么,过去的历史可不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换言之,在今天的新闻语境下,如何才能实现昨日历史的再现?这一论题的提出,并非偶然.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年来,一系列的节庆事件接踵而至,而大众传媒对于具有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然不能漠然处之.同时,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相继呈现,大众传播正经历着自媒体时代的冲击,客观上也要求今天的新闻要比以往更加耐看,更有吸引力和更值得推敲,而嫁接历史的厚重感,不失为一条捷径.所有这些,都将"传媒的历史再现"这样一个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新时代下新闻媒体记者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讲故事,更要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的内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闻媒体记者的内在竞争力.文章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价值"为主题,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价值的过程中的注意问题简要描述;接着文章从三部分探究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媒体融合的方式 王慧杰 "媒体融合"狭义地讲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新京报>"日志中国"栏目用整整一年时间,以新闻的方式回顾、重述这段历史.<新京报>执行总编辑王跃春介绍了这一系列策划的操作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东突"恐怖组织,这一组织具有特殊的历史根源.本文主要从其犯罪历史、攻击方法及行动方面出发,构建了其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描述了行动、成员特性,分析了其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揭示:"东突"恐怖组织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网络边界等.研究发现"东突"恐怖组织的网络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其表现为没有环,并且具有等级结构.最后,我们根据"东突"恐怖组织未来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一些谨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方面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新思维,为新闻事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沿着中国新闻观念、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轨迹,分析"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念所走过的一条从背离到回归再到最终确立的道路,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中探寻"以人为本"新闻观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百年.百年里涌现了无数体现马新观的经典新闻作品和其他传播形态的作品,研究这些宝贵的新闻与传播的历史实践,是深化研究马新观的突破口.本文回顾了"狼牙山五壮士"新闻报道与传播形态的80年历程,提供了大量原版历史资料.一组英雄集体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传播作品为什么能在长达80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报道与传播,取得如此辉煌的传播效果?作者认为,除了马宝玉等五壮士的事迹本身惊天动地,展现了对侵略者的斗志与民族气概外,也因为新闻与传播的领导者、写作(创作)者真正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文艺思想.这是一次接力式的有组织的新闻与传播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基本要点: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有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闻,讲的是最近有一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集体通过两院学部发出声明,表示辞去"中国管理科学院"的"院士"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