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利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的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  相似文献   

2.
考生自己的优秀课堂习作很有意义——可以根据高考作文题目要求,变格为高考满分作文。《出彩作文》第二期(《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11月号下半月)曾刊出《习作变格》一文,介绍“变换文题动词”“变换受事部位”“变题材改句子”等三种变格途径。现根据新情况,指出下列习作变格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今年北京市高考作文的话题(“规则”)和去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诚信”)可以说是并蒂莲。从题型特点看,继续保持了话题作文相对来说写作范围广、人人有话说的特点。从话题内容看,它们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4.
变格前后作文题中都有“说开去”——这是作文的“雷区”。但是,作者规避了“散乱”的风险,各自都有明确的中心。作者处理“说开去”的成功做法是:所议,先聚合;所据,才发散。两文都请“诸葛亮”引出不同话题,其变格的做法是:从“诸葛亮出山”一事的众多属性中选择同话题相符的属性,再联想到同“此属性”类似的事例。如果将变格前后的作文,作为2006年高考湖北卷的应考作文,它们能深刻地把握作文题的命意。  相似文献   

5.
在经过话题作文短暂崛起与命题作文的固守后,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选用了与全国卷一致的考查形式——新材料作文。环顾全国各地,材料作文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这是新材料作文PK命题作文的完胜。仔细推敲,新材料作文其实是不能叫做“新”的,只是,大家都这么叫而已。既然谈到“新”,就有一个“老”的问题。谈“新”之前不妨先说说“老”。  相似文献   

6.
一双鞋     
用“买鞋”的细节再现母爱——很具个性。此文材料既可用来升格,又可用来变格。先说升格,将“摘树上的桃树油块去卖钱”的事移植到母亲身上,写出其难度,内容更充实。再说变格,行文微调,就可用于2005年高考作文“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变格前后两文对立立论,都能成立。变格前作文将“修身”定位为“克服弱点”——小节;变格后作文将“修身”定位为“具备忧国忧民之心”——大节。变格前作文最后自然段中的“他们走向成功不是努力克服弱点”,宜改为“他们走向成功不是竭尽全力克服弱点”。变格后作文运用对比论证,对林和靖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做出独特的分析——有创意。  相似文献   

8.
离而不弃     
这两篇相互变格文章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的属性作新的选择。例如:“树”的材料,变格一作文因其主旨是“回归”,凸显其“静静站立”;变格二作文因其主旨是“行走”,凸显其“把那枝叶伸向了天空,伸出了墙外”。又例如:对“生活在何处”的回答,变格一答曰“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变格二答曰“在我们的脚下,山那边的灯光微笑着召唤我们走过去”。两位作者能这样做——用新话题主旨去给课堂习作中的材料属性重新定位——思维品质具有变通性。  相似文献   

9.
2000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材料作文,是自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最为开放的作文题。2001年又出了一个略有限制但更深的题目——人要不要抛弃诚信(高考结束后,这个题目作为高考题曾受到广泛的批评,但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行各业都开始讨论诚信问题。此是后话)。高考出这样开放的作文题,目的是给教学以参照,鼓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和个性特点。但足,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的应试思想的蔓延,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当然,仍然会有多种文体供考生选择,仍然是话题式的作文,限制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试题]读了现代文阅读《一诺千金》后,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芽请联系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的实际,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以“承诺”为话题作文。要求:穴1雪自拟题目。穴2雪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穴3雪文章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穴4雪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试题解说]2004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为话题作文“承诺”,它与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话题作文“诚信”一脉相承。这是近年来国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及陕西省今年首次在中高考前要求每位考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等一系列对“诚信”的…  相似文献   

11.
七枝向日葵     
此文首段中的“很陌生”“很寂寞”是十分重要的背景文字,因为有此“两很”,文章的主旨为“激励受教育者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当“福尔摩斯”的过程中去除了“两很”的郁闷感。“七枝向日葵”是一很个性化的载体,更换背景文字,可变格为其它主旨的文章。如果将此文“七枝向日葵”的材料变格用于“探索精神”或“换位思考”的话题作文,其首段的背景文字应如何变更?“七枝向日葵”的行文如何微调?怎样依据话题和主旨拟制变格后作文标题?  相似文献   

12.
此文提供作文变格的宝贵经验——主客易位——将平日父母教育“我”(儿女)的话,让“我”来说。作者思维变通性,是成功的关键。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针砭教育缺失”话题作文:将“钉纽扣”“给车胎充气”两事作为“缺失”之“果”,将“我”的亲人表现作为“缺失”之“因”。  相似文献   

13.
四季雨     
作者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雨景”材料;在运用现成材料时,能依据新的主旨对材料作微调——变格成功的关键。两文写的是“四季雨”——各个季节都有其独自的特点,从而凸显了“全方位的幸福或休闲”。但是,对“雨”还有难度更高的写法——将某个季节雨的特点写透,以点带面,给人遐思。文中“踏着雾湿的小路”的“雾湿”应改为“湿润”;“在适当的时候伤春或悲秋”和“叹一叹年光逝,惜一惜韶华落”两处,在变格前作文中可保留——辩证说幸福,但在变格后作文中,对“最休闲”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4.
守而不痴     
变格后作文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作辩证分析。例如:运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变格前作文因其主旨是“清醒出走”,故正入反出“愚痛”之意;变格后作文因其主旨是“坚守”,故正入正出“不弃”之义。“愚痛”和“不弃”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中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依据作文主旨选准某个侧面,作者运用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9):51-51,F004
2001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评分结果显示,以下三种类型的作文得分最低,是话题作文的大忌。一、审题不清,偏离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题,先讲一个青年抛弃“诚信”的寓言,然后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考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  相似文献   

16.
“我听朋友说这几天可能要下雨,便回去给你带了件外套和一把雨伞”——这一母爱的超常之举,是用“途中偶遇朋友”背景材料托起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读”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母亲”作为一部书,将其各项举动,作为“章节”。标题变为“读‘母亲’”。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创新精神,1999年、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打破了僵化的套子式的新“八股”作文模式,奏响了高考作文命题变革的序曲。自此,高考作文新的春天来到了,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应运而生,高考作文步入了“话题作文”的新天地,展现出素质教育的新成果。所谓“话题”,就是谈话、表达思想的核心,换句话说就是谈吐、表白的着眼点。这种话题作文,就是给你一个“引子”或者一个“话头”、一个“范围”,让你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选一个你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识和情感等。这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18.
2002年高考作文题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从“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中,选取素材,写“不得抄袭”的作文。我们认为,这个题目是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最不认为满意的一个作文题目。一、囿于去年道德类话题没有突破去年高考作文出了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诚信”属于道德类话题。以它深深触及了社会道德和人性道德的本质而引人关注,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可以说,“诚信”话题的提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人们心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它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诚…  相似文献   

19.
雪中的玫瑰     
买花的场面有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此文可用于“宽容他人与严格要求自己”话题作文,其变格的途径是:详写加塞买花的冲突及其解决矛盾的过程。还可用于“环境与育人”话题作文,其变格的途径是:详述买花人的心灵美,使“我”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0.
编者推荐:引述哲学家和画家的材料来立意,很有代表性,二者不仅在时空上相距很远,而且分属不同的学术领域和思维方式。从材料中引述出“观心”的立意,丝丝入扣,十分契合。标题宜更换为“留一只眼”——既能管住两个事例,又隐含立意。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实用与奢侈”话题作文,其变格的途径是:将两件有关“眼”的材料变形,朝“够用就行”方向引述,还将目前文中已有的“用不着的东西如奢侈的摆设,留之又有何用”强化,以支撑话题。创造性地运用现成材料——符合高考发展等级“有创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