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如星火燎原,方兴未艾。特别是一些地方电视媒体开办的“民生新闻”节目已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2.
王瑶 《记者摇篮》2009,(6):61-61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如星火燎原,方兴未艾。特别是一些地方电视媒体开办的“民生新闻”节目已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台“民生新闻”中开始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触及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4.
试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  相似文献   

5.
赵彤 《记者摇篮》2010,(1):39-39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民生新闻”有了一些雏形,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的落地,“民生新闻”便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困内各省会城市崛起。这类栏目和节目的出现对历来只强调“上情下达”而忽视“下情上达”的中国新闻界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钱瑾 《声屏世界》2016,(2):63-65
新媒体的快速强势崛起,使得电视的影响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上海电视台名牌民生节目《新闻坊》开展的媒体融合探索为例,探讨在诸多新媒体的“抢逼围”下,传统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突围”,拓宽受众面,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9.
钱坤 《视听纵横》2006,(4):77-79
近年来,浙江各省级电视台本着“为民生服务”的理念,开辟了多档颇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类栏目。其中批评类的报道在各类信息中与大众自身相关性更强,更具参考价值,在内容上更加精彩,因此引起观众更多的关注。但是综观多个新闻节目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基于民生新闻的批评性报道在评论和制作理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催动,一些电视机构盲目上马民生新闻,导致节目过多过滥,忽视评论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者和管理者以新闻娱乐化为口号,追求事件包装,忽视对大众的关怀和责任。这些方面都致使民生新闻的批评报道热闹有余而价值不足,可能误导受众对民生的理解,使民生新闻走向旁道。  相似文献   

10.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9,(17):85-85
一年最热的两个月中参加的两个会给我很大启发,一个是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主办的民生新闻十年研讨会,另一个是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节目研讨会。经过十年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遇到了瓶颈,包括民生新闻的一些领军栏目的收视率出现连续下滑,寻求突围迫在眉睫。于是,“帮忙”——发挥媒体的影响力优势给民众帮忙,成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1.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播现象,新闻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文章。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不同,出现了一些对民生新闻概念在理解上的歧义。《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一文,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红勋 《新闻世界》2011,(1):113-114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台传播信息的窗口,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质量。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在媒体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把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细分为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和出镜记者,并对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里,民生类电视新闻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正由于“民生新闻”的蓬勃兴起,泥沙俱下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出现了“不屑触及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观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还有的“将对平常事的关心夸大为‘民生关注’”,忘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责任和媒体的人文关注,导致民生新闻走进“庸俗新闻”、“市井新闻”的陷阱。为避免民生新闻落入恶俗的圈套,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电视为载体,用民生的视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态,报道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如果以《南京零距离》为起点,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作为城市电视媒体具有核心竞争力新闻形态,电视民生新闻占有电视自制节目的无限风光,它以本土化的新闻内容和亲民化的传播理念,以及互动化的传播手段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颖 《新闻前哨》2012,(3):89-89
当今的电视媒体,除了娱乐功能和宣传功能之外,生活服务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服务类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但是,要把民生新闻做得更受老百姓欢迎,还需要下很多功夫。民生新闻与其他类型的节目相比,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说的是街坊邻里的事,这就决定了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也有一些特殊之处。那么,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批评报道曾因其关注民生,敢于批判不公平现象,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引起较大反响,就像央视《焦点访谈》成为批评报道的一面旗帜一样,各个地方电台、电视台也都有本地的“焦点访谈”类节目,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考察多个新闻节目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基于民生新闻的批评性报道在评论和制作理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催动,一些电视机构盲目上马民生新闻,导致节目过多过滥,忽视评论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者和管理者以新闻娱乐化为口号,追求事件包装,忽视对大众的关怀和责任。这些都…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后,全国许多电视媒体纷纷开办了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收视率高,老百姓很喜爱。但从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传播误区,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果。传播内容:量多而质乏电视民生新闻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卫星电视渐次开播的民生新闻栏目呈现出百花齐放、迅猛发展的趋势。电视民生新闻一直在左手媒体、右手民生的行走中占领传媒市场,起着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作用,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已经走过12年发展历程的电视民生新闻,今天,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和再次定位的困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了新闻报道价值低、节目内容庸俗化、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生新闻被视为电视界冲出的一匹“黑马”,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家省级电视机构开设了此类节目,并很快成为当地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但是,民生新闻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节目内容肤浅、结构散乱;有些节目夹杂一些色情、暴力、低俗等负面话题;有些节目采用夸张的叙述方法和虚构的报道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