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武之人讲究“站”“坐”“行”要有“型”、有“范”,有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里不妨借来说说科研的事。一、“站如松”。说的是习武之人要有站桩的功夫,立地要有根基,如青松一样挺拔、不动摇。对科研来说,站得住是要有根基的,倘无根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势必站不稳、立不牢。这个根基就是科研的基本功。它包括知识根基、材料根基、经验根基、思想根基。搞科研不是玩“空手道”,必须要有知识奠基。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中的“技艺”、“明智”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运动训练从操作角度看是“技艺”,而“技艺”又是“专项化”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实践的智慧包含着“非理论的智慧”和“理论的智慧”;“非理论的智慧”即属于“明智”,唯“明智”达“技艺”,竞争和协作促进专业“明智”的发展,“理论的智慧”则达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4.
杨灏 《阅读》2015,(Z3):63
小朋友们,“go od”和“we ll”是两个表示“好”的英语常用词。它们的“好”分别体现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哦!一、good是形容词,它的“好”多体现在对名词的修饰。如:1.Tom is a good boy.汤姆是个好孩子。2.She speaks good French.她的法语说得很好。3.Can you take a good picture?你拍照拍得好吗?  相似文献   

5.
对“尚左”、“尚右”的解释,历来说法纷纭.中学教材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句中“虚左”的解释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而《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句中“闾n左”的解释是:“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是用来指贫苦人民”《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右”的解释是:“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汉魏以后称世家大族为“右姓”,古时称重要职位为“右职”、称有声望的大族为“右族”.“右望”、也是以右为尊.看来,对“左”、“右”孰为上,解释确乎不一.那么,“尚左”“尚右”究竟如何分辨呢?.  相似文献   

6.
本来,“遣言”是为了“表意”。但是,常言道:“意在言外”。苏东坡有句有名的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言”和“意”又相统一、又相矛盾的一种辩证关系。“言”和“意”的矛盾,还表现为: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7.
以认知语言学的“路径图式”为基础,对位移动词“至”、“到”、“达”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详细考察,揭示其表达大量的主观义的来源和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翻译中“真”与“美”是密不可分的,“美”以“真”为基础,“真”应该上升为“美”。本文首先谈了“真”的重要性,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准确把握,接下来,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实现“美”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们想用一个较文雅的词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一定会想到“同仁”这个词。如果有人用“同人”,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用词不当。其实,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同人”和“同仁”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现在倾向于用“同仁”来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而不大使用“同人”呢?这大概和这两个词的文化色彩有关系。“同人”最早出现在《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孔颖达疏:“同人谓和同于人。”作为一个卦名,“同人”意为与人和协。后来引申为归向之民。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玺书》:“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又引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唐…  相似文献   

10.
“回心”与“转向”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在“竹内鲁迅”的语境范畴内具有特殊的内涵。二者的对立源自于二者根植的文化差异,其差异最明显地表现为:“回心”过程具有“抵抗”这一重要的内化否定的中心环节;而“转向”过程则没有中间环节,是一种外在的转变。虽然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均属于关于“改变”命题的选择。“回心”与“转向”二者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同作为“改变”的方式,二者的存在共同体现了人类社会永恒的追问与普遍的思考。因此,二者的种种差异并不影响二者的对话以及和解,且这种对话与和解是必要和值得的。  相似文献   

11.
编、编辑、编撰、编纂是编辑学的基本概念。从产生的渊源及演变过程考证,“编”字起源于殷商时代,“编辑”一词产生于隋唐时期;“编辑”与“编纂”虽可互训,但“编纂”的含义更具体。“编辑”一词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上虽一脉相承,但仍有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释“感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中,“冒”单用有“冲犯”义,又可与“感”义同,具有“遭受”义。“感”、“冒”可连用并与“风寒”、“暑气”等词语搭配,还可以省略宾语而凝结为复合词。这就从词汇史的角度究明了“感冒”一词的来源。《辞源》修订本失收,宜补,某些注释有误,当正。  相似文献   

13.
“以”的“率领”、“执拿”意义及其动词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仅可以作介词,而且可以作动词;作动词的“以”,其词汇意义为“率领”、“执拿”、“携带”等。  相似文献   

14.
“原来”和“本来”都是副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词,为论述方便,我们把作为副词的“原来”和“本来”分别记作原来1,本来1,把作为形容词的“原来”和“本来”分别记作原来2和本来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介词“对”和“对着”进行共时的考察分析。共时的考察表明,介词“对”、“对着”在语义上各有分工,语义上的分工使得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落英”,一些文学读本甚至新编《辞源》都解为“落花”,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落英缤纷”之“落”不能解为“凋落”。虽然“落”有“凋落”、“零落”之意。但“落”还有“始”之义。《尔雅释诂》曰:“落,始也。”此义在先秦古籍中运用较多,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王念孙曰:“《尔雅》:‘落,始也。’与诸侯落之者,与诸侯始其事也。《楚语》(上)‘伍举对灵王曰:今君为此台,愿得诸侯与始升焉。’是其明证矣。”“落”作为“始”义在《诗经》中也有例证。如《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宋朱熹注:“落,始  相似文献   

17.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师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产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通过“做”“说”“思”去碰撞智慧的火花,更深层次地去把握知识生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的“神似”与“形似”陈刚党争胜自严复以来,我国的翻译理论可以说经过了几个成长期。从“信、达、雅”开始,经过“字译”和“句译”,直译、硬译、死译和意译,最后抵达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神似”和“化境”。下面我们先简要地看一下这种发展的历程以便我们对这...  相似文献   

20.
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一样,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立志亦即“争先”是前提,“协力”即内部同心同德,对外互相学习是保证,而“知行合一”既是方法,也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