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当代大学理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大学内在的观念与信念。当代大学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对真理的承诺。大学作为学术机构,既要对真理忠诚又要对社会忠诚,这是现代大学理念建构中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目标理念的学术型与职业型的冲突;学术理念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冲突及管理理念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而冲突的实质来源于价值观的分野,即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与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大学从来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术性是它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其他学校组织的个性特征;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都是建立在其学术性之上的,大学学术个性的发展是其社会角色完善的前提;大学组织发展的实质即是其学术性发展与社会角色完善的统一;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弘扬学术精神是大学组织发展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术制度按学术工作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制度,它不仅对大学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作用;而且可以物化办学理念与组织文化,促进思想与行动的相互转化。当前我国大学的学术制度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大学人事制度重事轻人,没能充分发挥竞争、激励、市场和保护机制的作用;二是学术评价制度过分量化、功利化和行政化,不利于学术生产的长远发展。因此,大学学术制度应该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灵活性特征,必须以学者为本,体现一定的精神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理念是推进美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对学术自由理念演进过程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学者赋予源自德国的学术自由理念更多的社会实践意义。在《走出象牙塔》一书中,德里克·博克对学术自由理念进行了新的探寻,通过分析其探寻的缘起、途径。进而反思现代大学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我们全面的理解现代美国的学术自由理念提供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除行政组织外,还存在另一种组织,即学术组织。本文借鉴组织学理论及学习型组织理论,从分析我国大学学术组织面临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大学学术组织改革的方向,一是旨在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二是重视和有效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作用,三是要给基层学术组织更大的权力与自由;提出了大学学术组织改革的方略,一是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创建新的学术管理平台,二是把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三是学术组织的改革必须体现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产学研合作的理念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大学的理念已有别于“象牙塔”式的传统大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功能也已经涵盖了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本文以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为论题 ,探析了现代大学的新理念 ,并肯定了产学研合作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大学理念主要为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统一理念,这些理念是属于大学系统内部学术发展与管理规律的反映,符合办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大学合理存在并深远千载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就是大学理念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和引导大学前进的航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制度,是以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用以规范大学内外关系的规则和运作机制;是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基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活动的主体有大学、政府、社会,客体是规则和运行机制,本文拟从大学、政府、社会的行动路径来思考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一、大学:从分权而治到有序治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的主责在于遵循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使命及特性,藉以《大学章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可概述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理想的价值取向;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民主、自由是大学理想的氛围;大学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培养“健全之人格”的大学生。蔡元培大学理念给当前大学的学术管理以启示:学术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学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一直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心命题。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之日起,大学就享有高度的自治和自由。几经沧桑,“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依然作为是大学宝贵的精神和气质传承至今。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的大学已陷入错综复杂的社会力量的网络之中,要求大学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怎样使得这一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大学理念在传承、发展的同时又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于现代大学寻求在体现社会的要求和遵循大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与其说是一部陈寅恪的人物传记,还不如说是一部反映大学理念的岁月散记。这些理念体现在大学校长“为教授服务”的实际行动上、“老古董”式教授的学术精神上以及学生尊师的“执弟子礼”上……概言之,大学理念形成的奥秘就在于文化的传递和学业的承袭,即大学的精魂。当下,如何延续这一“精魂”,更值得思考的则是如何借助现代大学制度以及如何把握其建设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建设是本科院校综合实力的标志,它直接体现学校的科学研究领域和主要方向、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体现学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社会地位。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明确服务领域,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三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理想中,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是一种理念大学,而现实中,大学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存在。随着理念大学退化成为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化铸就了制度大学。今天理念大学正在消逝,制度大学全面凯旋。在理念大学与制度大学此消彼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的电子大学正在崛起。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大学的兴起既丰富了人们对大学的理解,也颠覆了大学的传统形象,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不仅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存在形态,还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大学组织的办学模式。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现代高等学府,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实现了师资队伍、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化,从而屹立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之列。香港科技大学的国际化理念及成功办学经验,对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行政化是历史的产物,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典型问题的集中体现,对大学办学理念、学术思想、人才教育、科研项目、社会风气、公共形象等产生了不小的消极作用,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实现高校高水平建设的一大障碍。本文针对高校行政化形成的历史现时原因、表现形式、弊病危害、改进措施等诸多方面,展开了一定深度的讨论和思考。寄望于高校改革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彻底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学术本性决定了大学的组织逻辑是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学术本位既是知识活动规律的内生性要求,也是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组织规则要求,它要求大学以实现学术价值作为根本价值导向,并建构起相应的理念、规则及制度体系,保障大学始终以追求知识进步为基本使命。但大学学术本位作为大学运行的自在法则,并不排斥一定的社会规范与合理的外来干预,也即符合学术本位根本要求的外在法则同样是大学有序运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的大学形式.一些研究型大学在积极回应发展变化的境遇中,从学术型科学共同体走向创业型科学共同体,从学术人文主义转向学术资本主义,从区域创新的边缘者转向主体者,呈现创业型大学的特征.目标链、结构链、过程链、平台链构成的立体化网络式结构是其变革为创业型大学的要件.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学校长,在主持浙江大学期间对大学教育的理念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追求。他把优秀的专家学者、丰富的图书仪器、以文理为基础的综合学科设置视为理想大学的构成要素;他将具有清醒而理智的头脑、不徇利害的气概、公忠报国的责任的全面发展人才视为大学培养的目标;他把改良社会、服务地方、弘扬道德、发展学术视为大学承担的使命;他确立以科学精神为内涵的“求是”二字为浙大的校训。他所形成的大学教育理念,使浙江大学从地方性大学崛起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他的大学理念,对于今天高等教育的建设也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大学科研管理泛行政化的趋向,本文提出构建以大学学术研究为服务内容,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有效服务为职责,以实现教师学术发展为目标,以实现教师学术自由为特征的服务型科研管理模式的设想,并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转变服务职能、正确处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等方面探讨构建服务型科研管理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主体地位彰显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必须基于学术为本的价值追求。彰显教师主体地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关键在于寻求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制度性的壁垒和障碍。为此,应真正确立高等学校学术自由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运行机制,完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现高校教师从身份管理向以劳动关系为主的契约管理转变,强化高校行政组织服务学术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