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缩短学报出版时滞是当务之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福寿 《编辑学报》1993,5(3):157-160
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为学报)是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缩短它的出版时滞(收稿日期到出版时间)就等于缩短科学技术向产业、商品转化的时间。科学技术信息具有时效性。时间是科技信息的生命线。在信息社会里,赢得信息的时间,就等于赢得金钱。可见缩短科技信息的载体——学报的出版时滞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1 缩短出版时滞适应经济腾飞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要靠生产力的快速前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交流及传播等诸因素。那么,学报的出版时滞的长短必须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张雪 《现代出版》2000,(3):23-24
一、出版继续教育类图书的重要性   重视继续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其原因有三。第一,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创新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产战线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吸取广博的新知识,了解世界科研动态,使用新的先进设备、技术手段,因而需要出版社供给相应的图书。第二,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果需要尽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此,出版社应当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以致用的图书。第三,十五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创新和科技推广,但很多成果则止步于论文的发表和项目验收.如何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研成果共享,实现文化和科技的传承便成为出版人亟待挖掘的一块新领地.为此,科学合理地把握项目类丛书的选题特点、出版规律、运营技巧、宣传渠道,更有利于出版效率的提高和优秀作品的推广.本文所指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特指源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项目,归因子知识传承和成果推广需要,用于特定读者群体的10种以上的专业类科技读物.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技期刊出版概览高江波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科技期刊则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它的生存与发展与科技事业息息相关。美国是世界上出版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也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了解美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科技出版工作,也就是肩负着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总结并传播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所必需的科技精神食粮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亟待加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科学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农业科研档案已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益拓宽,科研投入的方式也呈多元化趋势,给档案收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科技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项目和成果,只重视前期和超前期的项目申报,  相似文献   

7.
出版学术服务是连接作者、学术内容、读者的重要桥梁,对用户黏性、出版规模、利润空间及学术价值、研究效率、学术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科研实力以及在全球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国际出版机构学术服务经验有启发性,我国出版学术服务升级过程中应树立服务观念,构建数字学术出版生态,提供个性化、开放共享的全周期学术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指引下、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回顾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出版业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课题与管理是出版科研的一对亲兄弟。课题是管理的中心内容,管理则是课题的运行保证。出版科研固然只有面向市场,才会有充沛的活力,然而,只有抓住管理,才能促使课题转化为实在的生产力。课题的策划设计,课题的攻关努力,课题的成果评估及宣传推广,则是须臾离不开管...  相似文献   

10.
华文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大题目,是海内外出版界非常关心且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作为<2000年度世界华文出版文选>的顾问之一,我有几点感想: 一是出版科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出版业来说,出版科学研究也是推动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靳帆  杨晓新 《科技与出版》2023,(11):168-176
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实现出版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出版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于高质量的出版产品,产品空间理论能够很好地诠释出版高质量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出版产品空间中,内容比较优势、生产能力延伸、科技创新水平三项核心指标能够反映出版高质量发展规律。由此,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操作逻辑是挖掘比较优势、促进多维邻近协同、推动出版产业技术升级。转化比较优势为新生产力、自主化选择技术路径、优先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出版产品成为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研产出大幅增加,对新成果的优先发表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出版效率成为科技期刊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预印本平台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出版服务满足了尽快共享科研成果、指导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本文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预印本平台的出版服务内容、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现有的同行评议和出版服务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期刊创新出版服务、增强办刊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研产出大幅增加,对新成果的优先发表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出版效率成为科技期刊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预印本平台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出版服务满足了尽快共享科研成果、指导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本文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预印本平台的出版服务内容、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现有的同行评议和出版服务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期刊创新出版服务、增强办刊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类图书馆越来越多的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情报资料,使图书馆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技术成果大全》一书则是我们图书馆加强同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的桥梁,是提供技术成果的必备资料。该书由国家科委领导,全国科技成果管理系统通力合作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最新最全的技术成果信息库。该书从1988年开始,已连续出版了三年,每年度编印二十册(两万项成果,一千多万字),每册分类印一千项技术成果。每项成果有名称、技术水平级别、成果持有者、成果简介、成果转让条件,以及通讯地址。至1990年底已有六万项技术成果出版面世,流向经济、流向企业、流向乡镇、流向人民。有力地推动技术成果商品化和生产技术进步,避免或减少了重复科研和引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优秀科研著作不断涌现,但科研背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基础研究未能公开发表,如何解决我国高水平科研基础研究的出版问题,文章结合《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出版中探索的艰辛困难,出品的收获,以实例为本,讨论我国基础学术出版方面的一些问题,以为科技著作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为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李秀芳 《编辑学报》1994,6(3):154-156
编辑出版工作是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新成果的载体,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产生的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将科研成果迅速向国内外传播,使我国科技界最新成就尽快引起世界上同行专家瞩目,投入国际竞争与学术交流,是编辑出版工作者的伟大使命。科技期刊必须办得有朝气、有活力、有特色,才能以自己的水平和质量开辟国际市场,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科技出版工作是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促进科技出版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正视科技出版社特别是专业科技出版社面临的问题,努力改善科技出版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科技时代已经到来并日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数字出版物也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报、电子书、网络动漫等等数字出版的产物作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必需品,已深入到大家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当中,加之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消费意识的转变,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将成为出版界的一次革命和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的灵魂—信息意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振亚 《编辑学报》1992,4(2):110-112
1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载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物资的生产是资源与智力的结合过程。资源是客观存在的,科技因素表现为智力物化的生产工具、生产技巧、生产组织等。 自从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个人生产逐步为社会化生产所替代。生产者之间、科研者之间、生产者与科研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已成为生产与科研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成为左右经济命运的前提。为了满足科技交流、科技传递和接收以及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变为生产力的需要,科技期刊便应运而生,应运而发展。  相似文献   

20.
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表彰了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39个集体和242名个人,其中含19个出版集体,24名编辑出版工作者。翻阅会议提供的这些先进出版集体和个人的事迹材料,使人们深深感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没有这番努力,科学技术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生产力。本刊谨刊登这些受表彰的同行们的名单,并对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深致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