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2.
尽管“五四”启蒙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其在运行过程中却危机重重,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内部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救国强民与个性彰显的冲突以及情感与理性的碰撞两个方面。同时,由于这种悖逆性的存在,也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实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些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5.
高原 《甘肃高师学报》2002,7(3):102-105
“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在精神上越走越窄。”复旦学者王晓明的这句断语可谓切中今天真正的时弊。我们社会精神上的贫困远甚于物质上的贫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很多 ,然而 ,最终可能主要还得靠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贵”起来 ,而这部分人又主要得靠大学这类文化重镇来培养。笔者将结合古今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强调一下大学文科教育其原初的定位 :“自由的艺术”之本质与培养“精神贵族”之目的 ,同时也探索一下“精神贵族”培养的较为现实可行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6.
“矛盾学说”与“冲突理论”相关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哲学和社会学),具有不同的认知形式,但两种理论都是对同一社会现象──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因,以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本文试图从几个可比因素出发,着重对两种理论学说的理论背景与文化背景、“矛盾”与“冲突”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两相对应的“冲突单位”和“矛盾的对立面”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是目前我国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关系时普遍所持的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的原理相矛盾 ,其论证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从理论上看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与矛盾的绝对性原理相悖   1 从矛盾的属性来看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只要有矛盾就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也就是说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与矛盾共存的。承认矛盾的绝对性 ,就得承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有人说 :不能因为同一…  相似文献   

8.
安心  魏红梅 《高教论坛》2003,(2):43-46,53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甘肃高等教育与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目标相“断档”的现象日趋凸显,这一矛盾在高校内部集中表现在专业结构断档和师资建设断档两大方面,针对这种严重的“断档”现象,文章提出了“层次定位,适切发展、视角转移,模式创新、引进送出,柔性流动、寻找战略上的制高点”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文艺创作中有一种“断裂”式表现手法,作者有意安排了人物发展进程的中断,通过逻辑上的矛盾和冲突,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共鸣感,以达到特有的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在《孔雀东南飞》“姑嫂告别”一节和《三国演义》对赵云的描写中就很好地得到体现。“断裂”式夸张手法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矛盾的传真表达。  相似文献   

10.
关注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础教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令人无法轻松的话题,扶持教育“弱势群体”的社会呼声日渐强烈,它的负面影响愈加凸现。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的“教育计划”中,突出地提到了“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在以前的“计划”中不曾有过,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这正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失衡的背景而言的。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的最大属性是其“公平性”。这种“公平”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会公平,使人人都享受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基本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室内设计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它所包容的知识与技能十分广泛,对具体实施教学会带来比较突出的矛盾。而运用“模拟”并结合社会“实际”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中国教育是一个大致连续的过程,文革前“十七年教育”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冲突、价值和特质。其主要特征是:全面移植苏联模式,“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激烈冲突、震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和改变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2年第3期第34页刊发了《建议摒弃“等分除”与“包含除”》一文,对其中某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首先,“包含分”不等于“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两种分法———“平均分”与“包含分”,“包含分”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分东西),同时存在质的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认为“平均”与“包含”叙述上是相关的,可以统一用“平均分”来表述,脱离了生活实际。我们必须承认分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领会这两种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4.
“和雅”说的核心是“中和”精神,即中国美学以无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和雅”追求温润和谐的审美之境,要求衰而不想,想而不怒,主张人与人之间自身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减少人与自由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以求得自心平衡。内外平衡,主客一体,而进入一种中和之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双肩挑"管理干部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管理干部“双肩挑”问题,一直是一个较难把握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高校“双肩挑”管理干部队伍的优势和潜力,正确处理好“双肩挑”管理干部在学校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现代大学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从大学的组织特性出发,探讨高校“双肩挑”管理干部队伍在大学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双肩挑”管理干部的现状和问题,并就新形势下高校“双肩挑”管理干部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学名师走穴这一问题社会上讨论得很热烈: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之为“走穴”。其实,教师“走穴”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发展成今天大规模、成体系的态势,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问。教师“走穴”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具有可能性与必然性,这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也是在社会尊重知识的背景下中国人事制度改革跨出的可喜一步。但若论其利弊,或是应鼓励还是抑制,尚需时间去证明。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话“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戏剧往往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教学活动是否也需要通过矛盾冲突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回答是肯定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中“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我们认为,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总要求,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冲突”一词的解释——指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如武装冲突,言语冲突。对于班级内部冲突,我们不妨这样解释:指班级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各自目标,满足各自利益而使矛盾表面化,发生争斗的不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9.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兴建大学园区的新浪潮,目前在建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学城”(College Town)概念在国外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内涵。本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大学城”进行分析。狭义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的含义相似,是一个教育社会学上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析,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实质内涵上的区别;同时对“大学园区”与原来的“教区”进行比较。广义上的“大学城”是一个人地理学的概念,本讨论了大学城的生长过程、衡量标准和建设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略论计划体制下大学制度的"保护-束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计划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制度实施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意外后果”,是大学与其教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保护一束缚”机制。大学制度既给教职员工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物质性与社会性资源,同时又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与机会,由此形成了一种封闭、狭隘的社会生活场所和大学教职员工程式化、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及依附性人格,最终导致高等教育创造性活力的日渐枯竭。今天,市场化进程以及与之伴生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更显出大学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