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5岁到16岁,这是法律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必须享受的最低教育年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接受教育的年限有所增加。在英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中有两套学校体系并驾齐驱,共同发展——公立学校体系和私立学校体系。私立学校约占8%左右。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完全免费的,私立学校则要收取比较昂贵的学费,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私立学校。英国政府制定有《全英课程标准》(NATIONALCURRICULUM)。政府要求各  相似文献   

2.
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英国,有着较为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英国教育以高 度注重质量而名扬四海。2000年初,英国推出了“留学英国”大型教育活动,以使更多的人 了解英国教育及其制度,使英国成为人们海外留学的首选。前不久,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 为该国的留学政策做宣传。他说,现在来英国的申请签证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你可以在整个 学业过程中留在英国,留学生同时兼顾学习和工作也变得更加容易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就2001年英国接收留学生的有关政策,记者日前采访了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有关官员。现将 留学英国的最新信息提供给读者。 教育体制 英国对所有5至16岁的儿童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就课程和学历资格而言,英国存在两种不 同的体制,一种是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教育体制,另一种是苏格兰教育体制。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在私立学校体系,家长一般都要付学费;在公立学校体系,教育是免 费的。公立学校通常不接收年龄16岁以下的外国学生。 学龄前教育: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都提供学龄前教育。很多儿童3或4岁时开始在幼儿园或小 学的幼儿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英国的教育制度英国历来重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才能并贡献社会。由于受地方自治文化的影响,英国的教育制度较为独特,存在着多种教育体系,如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苏格兰的教育等。英国的学校体系实行双轨制,即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提供免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赴英留学全攻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除美国外,英国是中国中学生选择最多的留学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远涉重洋赴英伦三岛求学。那么,按照英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国高中生该如何申请赴英留学呢? 在英国5~16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大体可分为基本不收学费的公立学校STATE SCHOOL和收费的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其中公立学校占总数的95%。因为公立学校不接收16岁以下的留学生,所以,中国的小留学生常常选择英国的私立学校。全英的私立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在内共有2500所左右,其中有一些被称为PUBLIC SCHOOL的传统学校,  相似文献   

5.
私立学校教育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在学校规模、管理方式、办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私立学校在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其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6.
美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微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美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是并存的两大教育体系。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对美国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学校招生、班级规模、学生特点、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美国教育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最近英国媒体披露,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了反对“精英教育”的立场,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可他又从最佳的私立学校请回家庭教师,从而引发了一场“家教风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中小学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私立学校学费昂贵,为富人所垄断,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欠佳,家教之风非常盛行,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布莱尔首相宣称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最大多数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义务教育包括两个阶段,小学教育(5~11岁)和中学教育(11~16岁),学生可以选择任何国家公立学校(免费)或私立学校(自费)学习。国家为公立学校提供统一的国家课程大纲,其目的是使在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达到统一的水平,获得最低程度的资格。国家设立的课程规定学生应当学习哪些科目,学校应当教哪些科目以及学生应达到  相似文献   

9.
张璇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1):61-64
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问题,美国实施教育券改革带来的外部竞争促使公立学校进行改革,同时也发展了私立学校,是教育领域的双赢政策。  相似文献   

10.
●私立学校从教育史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私立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虽然随着西方各国完整教育体系的确立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增强与完善,公立学校系统日益发展壮大,私立教育系统有一定的萎缩,但是私立学校并未消失。特别是到了近现代,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化,个体的需求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非政府的私立学校作为满足一部分人的消费、文化和精神偏好的机构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在这些私立学校中,既有宗教机构主办的,也有公众集团集资主办的,如美国的宗教学校和英国的公学等,这些私立学校已经…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私立学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共同支撑起了美国的学校教育事业,并且从总体上看,美国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好于公立学校。美国私立学校在实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私立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工商企业界在提供办学经费、确定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办教育》2005,(2):39-39
英国私立学校的教育标准是由英国政府和多个专业教育协会共同监督的。凡是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名的私立学校,必须向教育就业机构注册登记.英国督学将到校视察。若是寄宿学校,则由社会事务所进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拾遗补缺创办特色——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政教合一”的传统,使公立学校严重挤压了私立学校的发展空间,直接影响了私立学校的发展基础。民办学校应在广阔的教育供求领域,“拾”公立学校之“遗”,“补”公立学校之“缺”,为社会提供不同于公立学校的“另类选择”。  相似文献   

14.
英国替代性学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有别于公立学校和传统私立学校的新型教育机构。替代性学校作为对指定性的、整齐划一的公立学校课堂教学具有替代和补充性意义的教育组织,其重要特征是注重教育个性化。替代性学校本着关注、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向学生施以不拘一格的、灵活多样的教育。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个性成长,又体现出教育主体独特的教育风格。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美国现代教育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组成。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校教育改革运动的事实证明,美国私立学校的办学质量要优于公立学校。90年代伊始,美国开始实施包括私立学校在内的教育凭证计划。许多学校教育凭证运动支持者认为,私立学校系统与公立学校系统相比较,具有两个方面突出的优越性:一方面,学术成就上学生表现卓越;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更为有效。因此,一些人建议,学校凭证应用于提高所有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所有学校的学术成就,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应引入竞争机制。但是,人们对于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经常进行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英国官方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抛弃”了免费的公立学校,而选择让孩子在私立学校就读。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私立学校主要为中、上等收入家庭服务,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大量低收入家庭选择私立学校来获得教育服务.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不如人意,教育开支在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以及公立学校的高限制性入学要求等.发展中国家应致力于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条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补偿投资;优化教育投资分配比例;规范对私立学校的管理;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叫做“替代性学校(alternative schools)”的教育机构在英国渐渐得到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替代性学校既不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立学校,也不属于历史悠久的英国私立学校系统。这种学校的出现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教育行为所致。替代性学校是对主流公立学校教育具有替代作用的几种非主流学校的总称,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它包括这样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公民在教育服务方面有两个基本权利:一是受教育权,二是办学权.受到《宪法》的保护,政府应尊重公民开办“非公立学校”的权利.公民的办学权与受教育权并不冲突.私立学校越多,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就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发展公立学校会挤压私立学校的生存空间.政府最优秀的业绩,不是大办公立学校,而是人民都得到充分的教育服务,私立学校又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燕 《江西教育》2004,(17):39-40
美国的教育正处在变动之中,传统的公立学校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由于公立学校本身的不足.加之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领域,特许学校、私立学校和家庭学校正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这些新的教育形式繁荣兴旺的同时.也刺激了公立学校的改革创新。下面将从历史、现状和前景等角度分别介绍各类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