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四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科书内容分为“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基本涉及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成就。从大的时间段来说,这节课主要分成两大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2.
教学思路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具体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课,课标要求则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3.
(本课按照上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讲授) 师:上一章讲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同学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这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生:不利的影响。师: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大批少数族人迁徒中原,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这又给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交往、融合的史实。(学生小声议论后发言) 生:三国时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和好政策,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三国时孙权派兵进入山区,让少数族山越人出山当兵、屯田。师:北方呢?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材里有一部分是叙述历史上的文化现象的。在本学期的最近一个阶段,中国历史课本里将讲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章。现在就请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为例,谈谈关于历史教材文化部分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希望读者指教!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这里分几点来说。第一,历史教材里文化部分的范围是什么?广义的文化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历史教材里所讲的文化,一般是狭义的,只指精神文化而言。物  相似文献   

5.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在各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要上好这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共350年,除两晋有过30多年的短暂统一外,其余都处于分裂状态,总的趋势是南北对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设计为切入点,对高中教材必修1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进行设计。本文首先解释何为“历史学科大概念”;然后在“历史学科大概念”的指导下,探讨高中阶段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最后在中国古代史的宏观视野下,突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内容的授课重点。  相似文献   

8.
商业史是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商业研究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被看作是分裂、割据、倒退的“黑暗时期”,商业研究显得尤其薄弱。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了新气象,不少史学工作者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史专著先后出版,如韩国磐的《南北朝经济史略》、许辉、蒋届亚的《六朝经济史》、余鹏飞的《三国经济史》、张尚谦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等,都有专章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其次,随着对魏晋南北朝区域经…  相似文献   

9.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03年高考历史考查范围,与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略有出入。现将《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进行对照,提示考生复习时注意。中国古代史部分1.《考试说明》规定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与教材相吻合。《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高考不考。2.《考试说明》规定考查“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其中“蒙古的兴起”列出了3个子目。《教学大纲》没有强调“蒙古的兴起”。3.教学大纲规定考查“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与明末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11.
<正>古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汇、传播与辐射之地。凉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凉州为中心的五凉政权、五凉文化在这里沉淀。对凉州及“五凉”史料的解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以乡土史料的可观可感可知可触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汇研究》由刘祖国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本书为201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汇研究"的结项成果。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为绪论、第一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的词汇构成"、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汇的衍生"、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义的演变"、第四章"魏  相似文献   

13.
南中指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现贵州、云南两地及川南一部分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范缜和《神灭论》;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岗石窑的雕刻艺术;陶潜的田园诗。使学生认识:祖冲之的圆围率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发现;《齐民要术》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科技著作之一,从而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范缜和《神灭论》。难点是民族大融合促使了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新发展。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经济上和民族关系上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新课:这一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使北方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北方农耕技术向江南推广,促进了江南的开发,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发展。如数学上圆围率数值的精确计算,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发现,而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14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88级上海中学初一历史实习小组,向历史系老师和同学们上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实习汇报课。该课题分二教时,分别由张文辉和钱军同学执教,前来听课的师生约70余人。在汇报课后的评议中,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佛经专科目录的出现,是与佛教的传人、盛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从东汉开始流行.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佛教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比前代更加盛行,并形成了许多宗派.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翻译佛经著作风行一时,出现了寺院经藏目录,即佛经专科目录.佛经目录是我国古代专科书目中一个很大的部门.最早在曹魏时,出现朱士行专录汉代诸家译经的《汉录》,西晋有竺法护专录自译经论的《众经目》和聂道真通录古今的《众经录目》均失传.其后有东晋释道安编成的《综理众经目录》.现存最早的是南朝梁武帝时释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唐代留下了著名的《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明末有著名的《阅藏知津》.在此,我们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佛经专科目录的形成与发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专科目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经增多.相应的  相似文献   

17.
【考点扫描】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井田制,“青铜时代”,“商人”,齐桓公的称霸,春秋争霸战争及进步意义,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技术,老子、庄子的思想主张,荀子的自然观,孔子的教育思想,《诗经》和屈原,“脉学之宗”扁鹊,哈雷彗星和《甘石星经》。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秦的统一及意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影响,“汉承秦制”中的损益变化,昭君出塞与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秦汉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贾思勰、郦道元、…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程应镠《释“干”》,1981年第3辑彭神保《僮干释疑》、李春润《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干》;1984年第3期《社会科学战线》高敏《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研究》等文章相继发表,有关魏晋南北朝的干及食干情况基本上已被阐述清楚。笔者细读诸文后,深受启发,同时觉得关于北朝给干与食干制的产生、发展演变详情及其社会作用,尚欠深入论述;北朝时期干的社会身份、地位及其被剥削的方式等问题,学者们的看法颇不相同,也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对此,笔者谨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专家和同志们指正。这或许对探索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人身依附关系及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有所补益。一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人觉醒的时代,《庄子》是这一时代的文化主流,不仅士大夫阶层形成了玄学,而且对民间世俗也给予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深受《庄子》的影响,形成特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新教材《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这一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分裂局面如何结束?新的大一统局面又如何开创?北朝的历史进程,正是解决了这个大课题。而民族融合,它既是这段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成为促进统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因。本节教材叙述了自386年扭拔挂建立北魏,到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历史。教材包含四个内容,其中,孝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