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例说熟语     
何为熟语?熟语是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它大多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口头语言的结晶,它约定俗成,只能整个运用,不可随意变动其结构。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里不再说。D一、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二、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  相似文献   

2.
王士吉  陈现云 《考试》2004,(10):4-7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新增加的一项内容。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三字惯用语与四字成语一样,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常用的三字惯用语中,有很多与身体部位有关。可以说,“浑身”都是惯用语。一、与头部相关的惯用语冤大头(指枉费钱财的人)  相似文献   

4.
成语历史悠久,使用广泛,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成语”的概念具有模糊性,有的人把它理解成“现成语”,有的把四个字的都认为是成语,这都是不准确的。现代语言学者多次想对成语作个划界,又不时碰上这样那样的难题。因此,确定成语的范围,划清它与其他熟语,特别是与惯用语的界限,成为判定成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 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 运用的定型短语。汉语语汇中,相 当于词的“预制构件”除了成语之 外,还有惯用语、歇后语,以及谚 语、简称等。人们一般统称为熟语,而成语是熟语的主要部分。那么,如何确定成语的范围呢?这就需要找出成语与其他熟语的区别。成语与谚语(群众中间流传的简单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与简称(较复杂的事物名称或固定短语简化了的称谓,如“政协”、“四呼”、“旅游”、“安理会”)的不同较为明显。本文着重探讨成语同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谈惯用语     
<正>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中,除了许多能独立运用的词以外,还有一些现成的短语,而这些常用定型的短语,统称为熟语。熟语的范围广泛,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其中以惯用语和成语的运用最值得注意。多年来,研究成语的学者较多,研究惯用语的学者较少。近年来,研究惯用语的学者逐渐多起来了,但意见尚不一致。就《现代汉语》教材来看,“惯用语”也谈得十分简略。  相似文献   

7.
一、考点解读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考点包括的知识点、能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熟语分类,包括成语、惯用语、  相似文献   

8.
杨秀建 《新作文》2004,(6):47-48
2004年考试说明中关于“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明确指出包括熟语。关于熟语,《现代汉语词典》中揭示了内涵,没有揭示外延,《辞海》将这两点解说得很清楚: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且要以其整体来理解语义。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由此可见,熟语是个大概念,惯用语是个小概念,二是属种关系。作为中学生朋友.对成语、格言、歇后语了解较多,而对惯用语知之较少,故本专门解说惯用语。  相似文献   

9.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该怎样备考呢?一、熟语特点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具有下列特点:1、结构的稳定性。熟语的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乱加改动。如"胸有成竹"不可改成"有竹成胸"。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初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惯用语与日俱增,它以独特的形式,自立于现代汉语词汇熟语之林。它是词组,但跟一般自由组合的词组不同,它能自由运用,但又不同于一般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词。它习用日久,形式简炼,结构定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色彩分明,语义凝固,以完整的“现成话”,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许有人认为成语典雅,是阳春白雪,惯用语通俗,是下里巴人。出于对成语的厚爱,而冷落了惯用语。当前有关成语的论著多得已不好统计,而有关惯用语的论著却是凤毛鳞角。因而加强对惯用语的挖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从惯用语的本身特点出发,把它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进行比较,分析了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即以三字格为主要形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社会习用性的固定词组。本进而又分析了惯用语在语义上的特征,即具有意义上的完整性与时代性。最后对惯用语的修辞特色从语言简洁,口语风格,讥讽色彩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熟语的一种,汉语惯用语和成语都是经过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的语言结构,其意义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语“玉”词群的惯用语和成语为例,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范畴化,并对其隐喻认知意义进行分析,以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考点解读《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E。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正确使用成语"不仅要了解成语在意思、程度、使用范围、色彩(语体和情感)、语法功能等上的不同;还要弄清句子的语境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在成语使用上我们存在的问题2.掌握高考成语设误的几种类型3.提高学生成语解题技能  相似文献   

14.
笔对以“重复”为由说“凯旋归来”有语病是不大以为然的。要说“重复”的话,那成语(或惯用语)中以语意重复的方式构成的例子可真太多了。且不说“难解难分”、“推波助澜”、“呼朋唤友”这一类明显重复的语例,单就和“凯旋归来”结构相同的就有“停滞不前”、“从容不迫”、“参差不齐”等常用成语、熟语,其前后两部分不也是语义重复吗?其实,汉语四音节成语允许语意重复。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修订成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引起了我们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熟语”主要包括成语和俗语(含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广大考生对“正确使用成语”这一原有考点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正确使用熟语”这一新增考点却比较陌生。此套专项训练题主要就是针对这一新增考点设计的,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你见过盖楼房用的现成的材料———预制板吗?建筑工人建筑好墙和梁后,使用预制板很快就盖好了,省工省力,真方便。在我们现代汉语词汇中也有这种现成的造句材料———熟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是汉语语汇中的精粹。它结构紧凑,修辞丰富,生动形象而有表现力,成语中记载着许多故事典故,蕴含深刻,概括力强。因此,用成语来表达较深刻较复杂的意思,可使文章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同时文章的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谚语”是人们在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一种现成的话。如…  相似文献   

17.
(一)惯用语属于熟语的一种,它虽然没有成语那样源远流长、数目众多,但因其凝练概括、形象生动,同样深受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用于形容人的惯用语,它通过借喻的方式来模拟形态、描述特征和揭示性质,更是逼真形象、惟妙惟肖,为人们喜爱。请参考下面关于写人惯用语的解释,从提供的惯用语词条中(或自己另选)选4条加:以解说。供选择的惯用语:小卧龙、老黄牛、老脑筋、过河卒、寄生虫,螺丝钉、笼中鸟、井底蛙、顶梁柱、孺子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熟语各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发现了不同于成语,惯用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语言现象的“俗”的一类,我们称之为“俗语”,从其它熟语类别的比较中确立了俗语的自身特点,从而在熟语中界定了俗语的概念和类别。  相似文献   

19.
【直击考点】"正确使用熟语"指考生能够根据命题要求判断出熟语使用是否正确,或作出正确选择,或填上一个恰当的熟语,或修改使用不正确的熟语等。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  相似文献   

20.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句子反映深刻的道理。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强扭的瓜不甜”等。惯用语的特点是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义。比如“背黑锅”的深层义是“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的深层义是指“使人暗中吃亏”,“敲竹杠”是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