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     
作为北大的著名教授,钱理群不仅在现代文学、鲁迅研究方面造诣深厚,而且还非常关注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中小学教育。退休之后,他四处奔波,通过调研、演讲、上课等多种形式为基础教育服务,《我的教育梦》就是钱先生关于教育问题的演讲汇编。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钱先生对教育的一片“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2.
高校退休教师的兴趣教育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在高校退休教师自觉自愿、自娱自乐、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对这个群体进行"第二次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其人生价值。开展高校退休教师兴趣教育是其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要求。实现高校退休教师的兴趣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宣传,加深对高校退休教师的认识;二是建立健全高校退休教师兴趣教育组织机构;三是以老干部处为载体开展高校退休教师兴趣教育。  相似文献   

3.
离、退休老干部是高校和国家教育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教育与改革的功臣,更是传道授业和培养栋梁的中坚力量。如何才能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各大高校管理者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干部管理服务中有效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高校离、退休老干部有很大一部分由于离岗之后选择了外地居住,所以给管理者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相关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笔者认为,目前各大高校面对老干部居住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现有的关于高校老干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和要求,作为高校老干部工作管理者,应该构建一套离、退休老干部管理的新模式。本文从高校老干部管理模式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社区+学校"的高校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 《教育》2011,(13):61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默刚因为阅读了周国平先生推荐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想起要了解周先生的近况,于是到网上查看,无意之中发现了周国平先生的《周国平论教育》,以往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视角阅读他的作品,向先生学习哲学知识和方法。没想到周先生退休之后,开始关注起了教育问题,惊喜之余,便  相似文献   

5.
继《秦汉人物》之后,沈星棣教授又把他的《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奉献给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全书共有34万字,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同世。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研究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有着极其发达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官吏退休制度即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官吏退休制度源流极古,滥觞于商周,至今绵延不断。然而对官吏致仕这个至为重要制度的研究却很薄弱,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某一历史时期,对官吏退休制度史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却无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一部有份量的学术专著问世。《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一书则对我国起源甚早而又未能完臻的古代官吏退休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深刻而详尽、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从而第一次梳理出我国古代官吏退休演变的基本脉络,成为官吏退休制度研究的拓荒之作。披览全  相似文献   

6.
退休时,我曾想过,如果说自己的教育经历有什么值得总结,值得说一说的,那可能莫过于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  相似文献   

7.
袁希贤同志是辽宁省西丰县明德满族乡居贤村小学退休教师。1981年,他因病从教育岗位上退休。人退休了,但没有退掉一个人民教师的教育职责,他主动承担起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他以一种  相似文献   

8.
退休之后 ,本可以坐享清福 ,欢度晚年 ,可山西省芮城县的好些成人教育干部却人退心不退 ,继续为农民教育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本文介绍的三位老同志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贾文科乐为成教鼓与呼今年已经64岁的原西陌镇成人教育干部贾文科同志 ,1996年曾荣获“山西省扫盲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退休之后 ,他没有回家种田 ,也没有“下海”捞钱 ,而以“编外战士”的身份继续和同志们一道奋战在成人教育第一线 ,坚持上山下乡 ,坚持教学研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他不顾年老体弱眼花 ,工作之余 ,伏案挥笔 ,…  相似文献   

9.
退休之后,总想做一点有益的事。若是编书,把自己喜欢的——读了之后感动的、信服的乃至为之流泪的文章,收集在一起,加上一点个人的心得,编印给大家看看,这才是一件使人心里温暖的事。所以在“非典”时期有点空闲之际,《教育参考》的主编吴国平君邀我参加编选这一套《教师人文读  相似文献   

10.
信念与健康     
张其纲 《老年教育》2006,(11):52-52
退休之后,许多疾病趁机偷袭,健康每况愈下,去了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发现,这些疾病竟然源于空虚与无聊,失去精神支柱所致。退休前我是教师,笔墨支撑着自己的人生,退休后弃笔赋闲,疾病乘虚而入。我决定,在遵医嘱治疗的同时,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退休之后,许多疾病趁机偷袭,健康每况愈下,去了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发现,这些疾病竟然源于空虚与无聊,失去精神支柱所致。退休前我是教师,笔墨支撑着自己的人生,退休后弃笔赋闲,疾病乘虚而入。我决定,在遵医嘱治疗的同时,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相似文献   

11.
年逾70的顾德希是北京四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几十年来,在他指导下成长为特级的青年教师已达两位数,他被同行誉为特级中的特级。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退休之后,顾德希继续攀登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高峰,开创了双课堂教学模式。他是如何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其语文教育教学思想有何独特之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顾德希老师。  相似文献   

12.
常磊 《老年教育》2007,(2):54-54
我们单位的老李,退休前体格健壮,性格豁达开朗,但退休之后,老李觉得每天空落落的,像是丢了什么,在别人的诱导下,慢慢地学会了打麻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社会延迟退休制度呼之欲出,高等学校教师退休政策调整问题也将浮出水面,年过60的年长者的学术活力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众多研究表明,至少在70岁以前,年龄对学术活力影响并不显著;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调查数据的简单分析也发现,年长者依旧保持着较为旺盛的学术活力。即使在实行延迟退休制度之后,对高校教师退休政策保留一定弹性,有利于学术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社会延迟退休制度呼之欲出,高等学校教师退休政策调整问题也将浮出水面,年过60的年长者的学术活力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众多研究表明,至少在70岁以前,年龄对学术活力影响并不显著;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调查数据的简单分析也发现,年长者依旧保持着较为旺盛的学术活力.即使在实行延迟退休制度之后,对高校教师退休政策保留一定弹性,有利于学术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我曾听过某“感恩教师”专家讲师团的报告,对演讲的内容却有些不寒而栗:老师们退休后,不是腰不直,就是肺不好。
  学生听了之后,谁还敢当老师?也有演讲者鼓吹:老师退休之后,活不过70者居多。学生听到后会误解:教师是短命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教育科学论坛》2011,(1):79-79
成都启动“常青树计划”24名退休老教师将赴农村助教 近日,成都启动“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首批聘用24名优秀退休教师。“常青树计划”。旨在通过聘请一批名优退休教师赴农村中小学支教,带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同龄人     
退休后走进上海老龄大学钢琴班,欣喜地发现任课老师姚鹏穗竟然是我的同龄人。通过一番攀谈,我们竞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5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又都选择了教育事业,他教音乐,我教数学,几十年来,桃李遍天下。退休后。姚老师在上海滩首创老年钢琴教学,为众多老年朋友圆了少年时代的钢琴梦;而我应聘于自考教学,为不少高考落榜生构筑了“登高”平台。  相似文献   

18.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221人,其中青年教师129人,占教师总数的58.4%,5至10之后,大批的老教师退休,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教师又特少,因此,青年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前的学校教育质量,而且关系到今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为此,校党委和行政十分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热情关怀,一方面严格要求,希望这支队伍能  相似文献   

19.
何精英 《新高考》2013,(11):21-23
文章导读:退休生活似乎只属于老年人,而“我”却想在28岁就选择退休,去体验一种全然不同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读完文章之后,试问自己:你会有勇气选择和“我”一样的生活吗?  相似文献   

20.
给生命留白     
“给生命留白”,这好像是2006年某个省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其实岂但是学生,我们教师将这道题目拿来做做也许会是一件更有意味的事情。不愿给自己的生命留下哪怕是一丝的空白,这似乎已成了当今教师群体的一个“行业性特征”,除非你到了退休之后,除非你已是身不由己。在我心目中属于“丰碑级”的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斯霞、于漪等前辈,即便在退休之后甚至到了古稀之年,依然一刻不停地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奔波效劳,其生命的“充实”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在岗教师。更有不少尚处“英年”的年轻生命在授课间、在讲坛上、在办公桌前溘然陨落,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