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和高校招生要坚持科学、公平、公正。公正自不必说。但是,一次考试能不能同时兼顾科学和公平这两个不同的价值目标?换句话说,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是不是科学?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是不是公平?这是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必要的,但它应当与高考的价值有所不同:高考重在公平,兼顾科学,面向所有学生;自主招生重在科学(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兼顾公平,面向少数特类学生。不论我们把公平的价值绝对化,或是将科学的价值泛化,都会在目前的实践中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主招生政策自从推出之日起,就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是如何组织考试并选拔录取的?能否保证公平公正?它对应考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这样的招生方式?在本文,作者对考生所关心的这些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艺术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备受社会、家长和考生的关注.艺术校考是艺术高考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当前艺术校考的实际现状出发,并以亲身到省外多年的参与组织音乐加试为例,阐述影响艺术校考科学公平公正的诸多问题,适时提出有效的建议方案供广大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和相关政策部门参考,以期尽可能地实现艺考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4.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遵循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在班级树立正气,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学生和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常恩前想后,惟恐处理不当,给学生留下什么“偏心”的话柄。殊不知。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性格迥异,即使犯同样的错误.其原因未必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学生,还是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教育者大可不必拘泥于一味的公平公正.而应该因人因事地处理问题,大胆地来点“偏心”,以真正达到我们期望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角度审视高校自主招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中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自主招生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如录取标准过高、选择范围有限等问题,忽视了学生权益,有损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违自主招生的初衷。为此,呼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自主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6.
司法言论的“正当性”的内涵在于追求公平和正义,基于“班加罗尔”原则,公正、妥当和平等的伦理原则应被视为衡量限制言论的标准,对于司法言论“正当性”的标准,同是英美法系的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在执行类似法制规范上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用爱的甘露去浇灌“小草弱苗”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徐淑珍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生源一定有差异。生源差一些,是不是这个学校、这个班级就一定搞不好了呢?一个学生相对后进,是不是就不可能变先进了呢?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关键在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实际...  相似文献   

8.
产生“高考移民”现象的原因是高考的“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出现公平的试卷、公平的评分标准、公平的录取工作下最大的不公平,这是一种教育机会的不公。单从技术层面上的调整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还需从理念上进行调整。应该依据多元、自主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只有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才能最终解决“高考移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的驱使下,教育公平有着“天空才是极限”的态势。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教育的道路上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待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个性各异的孩子,这已成为了缩小教育不公差距的重要标准。当我们这样去看待学生时,真正的教育公平也正在与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育公平会有更为实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管理,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和科学有序进行,晋中市教育局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在坚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招生原则下,要求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要做到“六个严禁”。  相似文献   

11.
课本是教材.教材的编写有它的标准。因此,一篇文章能否人选课本当教材,是要用教材的编写标准去衡量的。就是说,一篇文章,作为自然文也许很精彩,但作为课文就需要用标准去衡量。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自然文.很精彩的自然文不适合教材的编写标准时,怎么办?现行的做法是。将自然文做适当的删改,以适应教材编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石普水 《教育文汇》2011,(10):19-20
怎样评价教师?一般的评定方法是德、能、勤、绩综合考虑,列出细项内容和赋分标准。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一票否决”项目,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种做法看似有失公平公正,但细细一想,却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学生能否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两个数是不是组成互质数,这对以后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等方面的法则巩固、运算技能的熟练有很大的关系。鉴别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除了用具有普遍意义的互质数概念(即: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去衡量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互质数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鉴别能力的增强。我在教“互质数”时,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再要求学生根据概念来举出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的例子。根据学生举出的众多例子,教师有意识地分类书写:  相似文献   

14.
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在评审过程中评委如何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2011年度自然科学奖评奖、获奖的具体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工程技术科学评审组组长胡海岩、生物学评审组组长饶子和,请他们为我们介绍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相关评奖、获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好学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喜欢的,都期盼的.我们恨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但是,好学生在哪里呢?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很难找到几个好学生,因为好学生的标准太高了,太难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是好学生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关键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尺",关键看老师用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如果运用一个不合适的尺子去衡量,肯定找不到好学生;如果只用某一把尺子去衡量,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不是好学生;如果用各种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就会有很多学生是好学生,甚至有的班级全班学生都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16.
公平·公正·效率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平、公正、效率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在当代其使用频率之高,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不可比拟的。之所以如此,因为它们表征了人类社会生活进步的状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公正和效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而公平、公正和效率的真正实现还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如何界定公平、公正和效率,它们的内涵是什么?要给出科学的定义和理性的分析并不容易,需要用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去探求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应该看到公平、公正和效率作为历史范畴,它们总是以一定的历史关系为前提,又随着历史关系的改变而使其内容发…  相似文献   

17.
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该项工作意义重大。评定标准不明确、评定过程不科学、评定结果有失公正,是当前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科学分配名额,合理制定评选标准,保证选拔程序公平等改善建议,以真正实现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8.
《南昌教育》2009,(10):35-36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考试落下大幕。今年,天津市改革初中招生制度,把60%的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比例分给每所小学,由各小学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向招生学校等额推荐,最终实现“小升初”全部免试入学。然而,一项要把小学生从“小升初”争战中解脱出来的新政,许多家长却不买账:缺少了可以量化的考试“硬杠杠”,推优标准如何保证科学公正?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因为不配套,这样的改革实际变成了“不考学生、考家长”。  相似文献   

19.
高考恢复四十年以来,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不升反降。为提高这一比例,国家先后出台了三大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专项计划”进行正面评价:惠及面广、招生标准严格、可选择性强、招生程序科学公正。然而,在宣传、具体操作、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许多不足之处。为解决农村学生的招生困境,必须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并缩小城乡差异,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价值被普遍抹煞的社会,以解决自身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参加革命的农民阿Q,顽强地表现了“人”的价值。虽然他的革命带着浓厚的个人特点,但如果用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其革命的“舍金量”,去否定其革命的价值,这对阿Q及其类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