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巩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对大后方的文化人进行了统战工作:发扬民主,尊重文化人的抗战意愿;为大后方文化人提供舆论平台;积极参加大后方文化界活动,宣传其主张;对大后方文化人给予援助和进行营救。通过这些统战工作,既使广大文化人得到了自由和民主,又维护了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主要工业生产区集中在东南沿海、沿江大城市及通商口岸地带,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各省因长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不安,加之交通阻塞和旧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性的特点,致使大后方各省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我国东南沿海沿江的工业发达地区相继沦入敌手,中国面临经济动摇,国库空虚的危险境地。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明令迁都重庆.以此为契机,大后方各省民族工业得到一次短暂跳跃式发展,出现了大后方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937一1941).对于这一时期大后方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3.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纯学术的角度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后方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在战争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国统区职业教育,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办学目标上,优先为抗战服务;在办学体制上,政府、企事业、社会共建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办学思路上,与国统区大后方地方建设相结合,发展特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云南以其特殊地位始终作为大后方和中国对外通道,极大地支援着全国抗战;日寇入侵滇西后,云南成为前线,全省人民又开展滇西保卫战,在全国最早将侵略者赶出国土。云南人民对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值此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谨以本文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和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到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云南工作,他们在抗战期间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或机构的支持,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红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的、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红河流域的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全中国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巩固的大后方.这又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社会保障建设完善与否密切相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赈灾救济、对军人军属及老人妇女儿童的保护、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劳动立法等问题作出了巨大努力.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特殊年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8.
声明     
1.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进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为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推进文献信息服务事业的发展,本刊已进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3.为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动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已加入万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使科学救国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为当时中国的科技社团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文化氛围,并成为近代科技社团的主要使命。中国科学社的创立、成长与壮大,催生了中国科技社团的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中国科学社以坚守科学救国为信念,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的研究发展,视传播科普知识为己任。科学社创办的《科学画报》出色地承载了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学的真谛。与众多讨论《科学画报》的文章不同的是,主要重在结合民国科技史的演变,分别从科普传播理念、科学家编辑出版机制及刊物内容与出版经营分离等方面,探讨《科学画报》的传播与经营特征,祈盼对于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报刊转制与转型改革,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0.
声明     
1.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进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为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推进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单位的发展,本刊已进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3.为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动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已加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之一的黔北地区,一批近代工业兴办起来,城区商店林立,工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下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黔北工商业在抗战时期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当时的抗战形势,还是对黔北当时及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内迁高校的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一大批公私立高等学校内迁到西北和西南。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高校 ,为了使学校的内迁与当地经济开发相结合 ,别具心裁、深谋远虑地选择内迁路径和校址 ;结合当地经济的特色 ,以科技和教育为主要手段 ,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开发西部资源。这些为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坚持抗战,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一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国共产党对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作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结合实际时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内容作了新的解释和有益改造,同时就如何开展这一运动在党内党外都作出了明确部署,使得这场运动在抗日根据地得以积极、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广大内迁兵工以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利益为根本,历经千辛万苦,将散布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地的兵器工业整体搬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他们在日军敌机频繁空袭轰炸的恶劣环境下重建家业、复工生产,在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充分发扬英雄主义气概,积极研发和改进兵工生产技艺,加班加点生产械弹装备,保障了抗战前线的武器装备供应,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代中国兵工人的精神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人类学研究空前繁荣。其中,四川西北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人类学研究,成为该时期人类学西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外知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纷纷深入羌族地区,从事实地考察,完成了数量可观且高水准的学术著作。本文在阐述抗战时期这种特殊的时代与学术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该时期四川羌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并分析了抗战胜利后该地区人类学研究的继承与延展。  相似文献   

17.
金甦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1):134-140
《协大农报》是协和大学农学院教师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建设中国农村、争取抗战胜利和推广农学研究成果而创办的,它也确实起到了服务于福建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福建省农学科研水平和促进福建省农学科研队伍的成长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其工矿贷款政策,以利用国家行局的资金来推动大后方工矿内迁和发展,对巩固后方经济、供给前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进而有益于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19.
战时兵工内迁保护了中国兵工事业的基础和精华力量,形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同时,重庆兵工厂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近八成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使重庆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供应地,支撑了国民政府正面抗日战场的武器装备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