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隐性知识的获取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本文阐述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分析了隐性知识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及隐性知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认为知识共享对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研究生形成创新思维、拓展创新途径、催化创新过程。指出研究生的知识共享是由知识积累、知识转移、知识整合构成的知识创新过程,包含着知识、个体、关系、组织等四个影响要素。提出重视研究生的隐性知识共享、改善研究生的共享心智模式、形成研究生共享的信任氛围是促进研究生知识共享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与导师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什么要重视隐性知识 ?为什么导师制能够成功 ?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低 ,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本文的焦点。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概念、特点、生成、获得来分析隐性知识的有关问题 ,分析导师制成功的本源在于它重视隐性知识生成、获得的机理。同时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低的根源在于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不足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业隐性知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研究生专业隐性知识明显不足,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缺少教师专业隐性知识传递的激励机制,缺少专业隐性知识交流的平台和校园文化氛围。本文从专业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出发,对促进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之间专业隐性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提出具体对策,以促进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五所高校的在校研究生为研究样本,分析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与研究生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对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要加强高校知识管理、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增强知识吸收能力等管理。  相似文献   

6.
隐性知识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隐性知识理论基本内涵的描述,以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隐性知识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知识经验及创新实践的密切联系,以期从隐性知识理念这个新的角度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研究生教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注重隐性知识要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及考核方式;要参加学术实践活动,扩大对外交流;要强化导师组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认知型隐性知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获取渠道,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主观性、知识理论结构非严密程式化和经验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型隐性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对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认知型隐性知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在研究生培养中意义重大.欧美国家的多样化教学、紧密的师生关系、注重科研实践、多学科交叉培养等做法为研究生隐性知识的获取创造了良好的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认知型隐性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认知型隐性知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获取渠道,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主观性、知识理论结构非严密程式化和经验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型隐性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对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认知型隐性知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正确回答和解决二者的关系问题,对于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应重结果更重过程,使学生学会,更使学生会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技能和技巧,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倡导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成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落脚点。生物工程作为高新技术专业,更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以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构建并开展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工科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了“基础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科技创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年不间断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既强调纵向贯通,又注重横向联系.强调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等.突出“一条主线”(应用创新能力)、“两个体系”(理论、实最)、“三个层次”(基础、专业、综合)和“四种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团队能力、创新可持续性能力),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应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文章针对经管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构建了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使创新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课程开发在现代培训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现代培训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在职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基于成人学习的特殊性、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现实和造就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发展趋势,在对现代培训课程开发中,应注意把握与贯彻针对性原则、速效性原则、复合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隐性知识培育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把握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揭示隐性知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从而建立促使隐性知识升华的有效途径——培育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创新促使媒介技术的进步与变革,媒介变革引致媒介化社会的来临。媒介化社会媒介对舆论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从舆论引导的效果来看,需要注意舆论的隐性效果和舆论领袖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要创新必须有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20.
新的时代条件对基础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建设主动发展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的关键。要坚持“发展教育”的办学思想,创新发展机制,注重人才引进,完善管理体制,引导更多的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支师德水平高、专业知识厚、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全的高水准的“发展型教师队伍”,从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最重要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