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睿 《陕西教育》2006,(12):45-45
一、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的方法 我们知道含有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命题不含“或”“且”“非”却是复合命题。有些命题含有“或”“且”“非”却是简单命题。这些使学生在判断简单还是复合命题时常常出错。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错对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按照课本的说法,“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由于以上说法过于简略,多数学生理解不到位,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只要看这个命题中是否含有字眼“或”、“且”、“非”,有就是复合题题。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命题p,使用逻辑联接词“非”,就构成一个复合命题“非p”(记为┐p).“非p”叫做命题p的非命题,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的真值为一真一假、一假一真,所以有时也称它们是一对矛盾命题.  相似文献   

4.
在文 [1 ]中 ,我们曾讨论过如何区分和判断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复合命题的理解 ,本文着重探讨复合命题的构造 .1 “或”、“且”命题的构造“或”、“且”命题的构造就是在两个命题之间加上逻辑联结词“或”、“且” ,例如 ,p :2 +3 =5 ,q:3 <2 ,那么“p或q”就是“2 +3 =5或 3 <2” ;又如 ,p :菱形是正方形 ,q :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 ,“p且 q”就是“菱形是正方形且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有时为了书写上的方便 ,对于两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相同的情形 ,在构造“或”、“且”命题时 ,有些可以简写 ,即省略一个命题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掌握命题种类,正确判断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及“且”、“或”、“非”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7.
“简易逻辑”是高一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顾名思义是既“简单”又“容易”,再加上教材又先从“简单”的“不等式x^2-x-6〉0的解集是{x|x〈-2,或x〉3}”引入了“或”,再由“简单”的“不等式x^2-x-6〈0的解集是{x|x〉-2,且x〈3}”引入了“且”,并由此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这无疑让师生从一开始就感到新增内容确是“简单”、“容易”,当然教材本意也是能让教师“简单”地教,学生“容易”地学,让师生轻松些。  相似文献   

8.
该是新教材编者说话的时候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内容,教材从不等式 x~2-x-6>0的解集是{x|x<-2或 x>3}引入了“或”,并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本意是让学生自觉地使用逻辑规则,避免逻辑错误,提高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教学实践以及2002年《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第1~2期上《关于命题的困惑》一文刊登以来的其他杂志上的文章和一些教学辅助书上看,由于是新增内容,常犯一些典型错误,尤其对“或”的理解,出现的不仅仅是似是而  相似文献   

9.
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一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针对“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教学 ,在对二者的区分上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即使在中学数学教育类杂志上 ,对此问题的争论也很多 ,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我们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区分的标准所致 .1 定义的理解据教科书的定义 ,把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 (有逻辑书称为原子命题 ) .认为简单命题是逻辑演算最基本的单位 ,应被看做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整体 .例如 ,“3是 1 2的约数”、“0 5是整数” ,它们…  相似文献   

10.
舒心 《教育革新》2006,(5):43-44
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它具有或真或假的特征“.非”在逻辑用语中称为否定联结词,表示否定的意义.命题的非是由否定一个命题P而构成的一个新命题非P(p),有时也称为负命题,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它们一真则另一必假,反之,亦然.一、命题的分类命题根据结构上的特点,可化分为:命题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特称否定命题(O!#"#$)关系命!##"##$题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非命题(即命题的否定!#"#$)!#####"#####$构造非命题是命题的基本运算之一,由于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它相…  相似文献   

11.
1.“非P”与否命题的区别 “非”就是否定,所以“非P”也称为命题P的否定,但“非P”之“非”在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含有或、且、非)中只是否定命题中的结论,而否命题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全盘否定,这就是“非P”与否命题的区别,所以写“非P”时,应先搞清命题P的条件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简易逻辑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 ,这一节的内容除“四种命题”以前编在原教材中解析几何部分 ,“逻辑连接词”“复合命题”等以前都未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对这部分感到陌生 ,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应如何处理 ,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其中就包括如何区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问题 .本文就争议较大的“p且 q”,“p或 q”这两种类型复合命题的判断问题作一点探讨 ,希望能和各位老师交流 ,其中的一些看法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经常见到一些学生 ,把命题当中是否含有“且”和“或”当作区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标准 ,导致在作业和试卷…  相似文献   

13.
李泽贵  朱东辉 《考试》2003,(1):57-59
在学习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时,常有学生提出,命题p“方程x~2-3x+2=0的根是x=1”为假,命题q“方程x~2-3x+2=0的根是x=2”为假,复合命题r:“方程x~2-3x+2=0的根是x=1或x=2”为真;若把复合命题r看作是p和q型的复合命题,出现了与真值表相矛盾的情况。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模棱两可,学生们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还有一些糊涂的认识。本文拟以集合的观点对三个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做一些解释,以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 ,在有关简易逻辑教学的讨论中屡见文章举例说明 :有些命题尽管含有联结词却仍然是简单命题 .这些文章的论点也并非完全一致 ,有的声言其所谓“联结词”是指普通联结词 ,不是指逻辑联结词 ,因此所举各例与新教材中的定义“不合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并无抵触 :有的则确认其所谓“联结词”就是逻辑联结词 ,直言上述定义“不妥” .以下将两种论点分别称为“普通联词说”与“逻辑联词说”并试陈拙见请指正 .普通联词说的核心思想是 :自然语言中的“非”、“且”、“或”等语词 ① 并不一定要理解作逻辑联结词 ,因而也就不必须…  相似文献   

15.
一、命题(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连结词。“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或“作为逻辑联结词与日常生活中的“或“相近,但略有区别,在生活语言中,许多场合用  相似文献   

16.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与构造.下面就此谈谈看法,仅供参考.1含有“或”、“且”、“非”命题的判定 含有“或”、“且”、“非”词语的命题并非都是复合命题.如: (1)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零. (2)若X>1或X<-1,则X>0. (3)X2-X-6的解是X>-2且X<3.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 (5)非本实数的零次幂等于1. (…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上)25-26页指出: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教师》2012,(23):70-70
如何正确地表达一个命题的否定形式或其否命题是学生学习逻辑课程的难点之一。“命题的否定形式”也称“非命题”,与原命题必然一真一假:而“否命题”的定义教材上是以“若p则q”形式的命题定义的:“若p则q”为原命题,“若非p则非q”为它的否命题。  相似文献   

19.
一、命题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连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  相似文献   

20.
“命题”是试验修订本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生疏,特别是新教材仅介绍了由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简单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碰到仅用课本知识难以解释清楚的情形.下面的问题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让学生迷惑的问题,在此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